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注册地址  找回密码
查看: 4510|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给这篇数模乱问评分(100分制)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she200672 实名认证       

2

主题

4

听众

165

积分

升级  32.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新人进步奖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13 20: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招呼Ta 关注Ta
题目:2008以来,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沿海地区许多中小企业纷纷裁员,造成大量的人员失业。据有关资料估计,从2008年底,相继有2000万人被裁员,其中有1000万人是民工。部分民工返乡虽然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但2009年的600多万毕业大学生给我国就业市场带来压力巨大
但可喜的是,我国有庞大的外汇储备,民间资本实力雄厚,居民储蓄充足。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许多方面的建设还处于落后水平,建设投资的潜力巨大。为保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解决就业问题带来希望,实行政府投资理所当然。
2009年两代会上,我国正式通过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目的就是保GDP增长,保就业,促和谐。但是有几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请你运用数学建模知识加以解决。
第一,GDP增长8%,到底能够安排多少人就业?如果要实现充分就业,2009年的GDP到底要增长多少?
第二,要实现GDP增长8%4万亿的投资够不够?如果不够,还需要投资多少?
第三,不同的产业(或行业)吸纳的劳动力就业能力不同,因此投资的流向会有所不同。请你决策,要实现劳动力就业最大化,4万亿的投资应该如何分配到不同的产业(或行业)里?
第四,请你给出相关的政策与建议(不超过1000字)
答案:


一、
摘要



我国的经济发展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2008以来,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但可喜的是,我国有庞大的外汇储备,民间资本实力雄厚,居民储蓄充足。现在我们通过构建GDP对就业影响测度模型及反映就业弹性变化趋势的动态模型,揭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内在关系,衡量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最主要的指标是就业弹性,即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比。用弧弹性公式表示:就业GDP 弹性系数= 就业增长率/ GDP 增长率就业弹性越大,表明一定的经济增长能够吸纳的就业就越多,反之则相反。由于受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因素的影响,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就业弹性会有所不同。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经济体制正在向市场经济过渡,就业弹性的变化规律也很复杂。利用统计学、数学方法为分析工具,对GDP增长率与就业结构的变迁和往年的数据分析作了实证考察,找出了经济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原因,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建议
二、
问题的重述
   本文研究了政府的投资、就业问题和GDP的增长等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主要解决了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2009GDP增长8%能解决多少人的就业问题,2009年的GDP到底要增长多少才能要实现充分就业,使劳动力没有剩余。
2. 政府的投资要多少才能使GDP增长8%
3.
如何分配4万亿的投资,才能实现劳动力就业最大化。
4.根据模型的求解和数据分析给出合理方案。

三、
资料背景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劳动力增长速度远高于人口增长速度,失业率不断上升。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投资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GDP的贡献率曾高达70%左右。在我们不断强调投资的巨大作用的同时,一些企业由于盲目追求高技术含量高增长速度的投资导致失业率不断上升。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世界工厂逐渐从中国外移,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增长模式也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受到巨大冲击。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小于劳动力增长速度,就职人员数和职工人数逐年下降,失业率逐年提高。分析原因,排除国有体制改革导致的下岗浪潮影响,近几年劳动力的增加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导致就业紧张的主要原因。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预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不管从国家文件还是经济理论研究成果上来看,通过增加投资促进就业都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研究表明,从投入产出的角度上,每投资100万元所提供的就业岗位,重工业是400个,轻工业是700个,而第三产业可高达1000多个。随着固定资产余额的增加就业率会大幅度提高。最近十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加,但05年以后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率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经济结构逐渐脱离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金密集型产业,增加相同资金的投资带来的劳动就业的增长比过去减少了。我国增长最快的投资基本上都是资本和技术型的投资,对劳动力有挤出效应。据数据分析显示,国有及国有控股的企业更偏好资本密集型的生产技术,对于相同数量的资本,投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所吸纳的劳动力远低于民营企业和普通服务业,但投资的主体却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因此,尽管近几年投资对GDP的拉动很快,但创造的就业岗位却没有增加很多。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相关数据,从三大产业吸纳的就业人员绝对数来看,从业人员在三大产业中比重从2000年的5022.527.5调整至2007年的40.8:26.8:32.4。第一产业劳动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第二产业绝对就业人数增长较快,这从绝对意义上表明了第二产业的增长对就业吸纳能力的增加;与第一、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呈现出就业增长迅速且发展潜力巨大的特点,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由2000年的19823万人增加至2007年的24917万人
,增加了1.26倍,是整个经济转型期间就业人数增加最多的部门。从2000年至2007年,第一产业就业份额持续降低且降幅较大,由50%下降到40.8%
这表明第一产业就业已基本达到饱和,不仅不能吸收劳动力,而且开始排斥劳动力;第二产业部门对劳动力需求量比重一直稳定在22%左右,近几年有小幅上升趋势;近年对劳动力需求量较大的是第三产业部门,稳步上升到30%左右。

四、
模型假设
1.2009年的就业增长率为q是个常数,每年的就业增长率符合某种规律,即其可以通过以往的数据统计分析出来(定量分析)
2.2009年的经济增长率为w是个常数,每年的经济增长率符合某种规律,即其可以通过以往的数据统计分析出来(定量分析)
3.2009年的就业弹性r=q/w(定量分析)(经过观察为周期性正太分布)
4.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再理论上存在这一致性
5.不需要考虑各行各业对投资和劳动力的需求量而影响到资金和劳动力的分配
6.每年的投资和当年的经济增长率以及就业增长率存在着某种函数关系(不管线性或非线性),即可以通过函数关系式或图表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7.进出口都是零增长,物价指数大体不变。
8.不考虑其他突变因素的干扰。
五、
符号系统
1.就业增长率(q
2.经济增长率(w
3.就业弹性(r
4.投资资金为(t
5.就业人数(s)
6.经济收入(f)
7.决策变量为样本(x11,x12,……,x1p,y1,……,(xn1,xn2,……,xnp,yn)
8.约束系数为b0,b1,b2,……,bp
9.目标函数
10.B,X,Y都为矩阵。
11. 都是回归方程的元素
六、
模型的建立与求
1.      
就业弹性(r=就业增长率(q/经济增长率(w
2.       图表和数据结构的统计和分析
3.       用回归模型分析,用二次曲线描述
4.       然后要用到matlab编程
建模过程如下:
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求投资和经济增长率以及就业增长率之间的线性关系
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
设样本为(x11,x12,……,x1p,y1,……,(xn1,xn2,……,xnp,yn)
未知常数为b0,b1,b2,……,bp应该满足:


又由微分极值定理可得:


即可得:

           

引入矩阵:
上面可写成:

方程 p元线性回归方程。
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得到投资和就业增长率以及经济增长率的关系表达式。
七、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1.通过后面的图一、图二和表一计算得到结果2009GDP增长8%能解决218万人,2009年的GDP到要增长63%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经过调查分析2008年的就业弹性系数,而往年的就业弹性符合周期性的正态分布。

2.
通过根据图四和表一和表三测算,假如进出口都是零增长,物价指数大体不变,要达GDP 增长8%的目标,内需要增长9.6%,投资需要18 万亿元,增长26%。假如出口下降5%,内需就要增长11%以上,投资需要20万亿,增长28%;假如出口下降10%,进口下降13%,内需就要增长13.5%,投资需要22.5
亿元,增长35%,这样才能确保实现GDP 增长8%目标的实现。

3.
通过对图四的分析,根据最新资料统计2009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398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1%,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025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70070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57767亿元,增长8.3%
。又根据表一可以看出从19802007年第二、三产业的平均增长速度最快,所以要实现劳动力就业最大化就应该把重点放在第二、三产业。随着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农村有大量的劳动力闲置,如果经济不能保持8%以上的增长,就意味着不能吸纳这么多的农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从投资内容看,4万亿元投资集中安排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和农村基础设施,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生态环境工程,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等六个方面和灾后重建。地方提出的投资数据涉及的范围要宽一些,有的包括了电厂、煤矿、工业项目,有的包括了商品房、经济适用房等,有的还包括了地铁、公交枢纽等城市基础设施。
4. 我们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近30年来的数据(表四)用支出法计算的GDP作一个贡献因子的相关性分析: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结果可以发现,最终消费贡献是不显著的,可以认为对GDP增速的变化没有明显作用,而资本形成最显著,净出口也是显著的。中国的GDP增长率来都主要靠投资拉动,当然1994年以后净出口对GDP的贡献开始加大。在很多时候,资本形成与最终消费呈反向关系,GDP增长率高的时候,资本形成的作用就大,消费对GDP的贡献却在下降。
GDP、投资与就业的关系而言,我们发现从2004年开始,私营和个体部门已经成为吸纳新增劳动力的主体,而到了2007年,几乎新增劳动力都靠个体和私营部门吸纳。而我们4万亿的投资却主要流向公共部门。再从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能带动的新增就业人数看,也是递减的。从1990年代初的120万左右降到如今只有90万左右,面对2009年所面临的严酷的就业压力,靠投资拉动的GDP估计最多也只能解决100万新增就业人口,不足全年新增劳动力的十分之一。
靠投资来维持经济增长的模式存在很大问题,尽管过去10多年中自上到下都一致认为要改变经济增长的模式——从投资拉动转为消费拉动,但为何就一直无法实现呢?首先这与我们把GDP增长作为首要目标有很大关系,其次是忽视了对多重经济目标之间彼此关系的深入分析。比如,节能减排、产业升级与促进就业之间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关键问题在于少有人深入研究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多重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如何。
既然扩内需、保民生与GDP增长率的提升是负相关,那么,我们就必须做出选择,那就是究竟是要一个GDP增长的奇迹,还是要提升全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通过扩大消费来解决就业问题。
中国在过去60年中的经济增长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但如果中国能够让13亿人共同富裕起来,那才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济奇迹。所以现在是到了淡化GDP的时候了,应该把财政支出用在如何更多地提供社会保障、更多地增加就业人数和最大程度上去带动消费方面,而不是用在如何让GDP达到某个增长目标上。
八、
模型的评价与探讨

1.
此模型涉及的范围很广,内容很散,要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处理,通过线性回归,微分方程,矩阵,matlab来处理这些数据的关系,我们很难把握其重点和方向,我们查了很多的资料,在处理同一个问题上有很多不同的思路反而迷路了,因为我们被陷入了一个思维岔路口,而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一条正确的思路以便更加轻松的走下去一直到终点。我们的模型的数据极多又复杂,很难把握数据之间潜在的关系,数据处理难度很大,所以我们直接从网上查到数据去计算。投资与经济增长率以及就业增长率之间潜在的关系一直处于动态变化很难从数据中观察出。尤其是后面的问题要求我们对三个产业对资金和人员的需求比值以及数量以便于分配,而不同的分配又会反过来间接影响到GDP和就业,所以这里面有很多的文章,我们只是通过这些资料浅谈一下。


2.
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生产同样价值的产品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当前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但扩大就业不能靠保护落后过剩的工业产能来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都有着巨大的吸纳就业的空间。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都需要大量的管理者和劳动者,这正是解决农村人才短缺、缩小城乡差距的良好机遇。服务业的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都需要大量的基层技术人才。关键是各级政府要千方百计地组织和拓展农村和基层就业渠道,制定一系列鼓励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广大求职者也应转变择业观念,乐于到农村、到基层创业,锻炼自己,增长才干,灾后重建

我们现在应该将重点放在农村民生和农村基础设施,铁路、公路的建设,文化教育事业以及灾后重建。
3.农产品的分阶段加工,通过学习知识和技能,农村人民自己来改造加工农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直接上市,从而大大提高了利润,其实农村暂时是个未解决的巨大潜能市场,很多问题可以在这里得到缓和,但被很多人忽视了,所以农村劳动力基本上都出去打工,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就业负担。
兴修铁路和公路是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基础,所以这一块还仍然是个主题。
扩展高校,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技能,为以后的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基础,也从一定程度上面缓解了这个特殊时间带来的就业压力。
灾后重建毫无疑问是继2008的一个大工程,需要大手笔。
八、
附录部分

图一:


图二:


表一:






图三:就业人数


表二: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经济活动人口 (万人)
73992
74432
75360
76075
76823
77877
78244
78645

就业人员合计
(万人)
72085
73025
73740
74432
75200
75825
76400
76990
第一产业

36043
36513
36870
36546
35269
33970
32561
31444

第二产业
16219
16284
15780
16077
16920
18084
19225
20629
第三产业
19823
20228
21090
21809
23011
23771
24614
24917
就业人员构成(合计=100)
 
第一产业
50.0
50.0
50.0
49.1
46.9
44.8
42.6
40.8
第二产业
22.5
22.3
21.4
21.6
22.5
23.8
25.2
26.8
第三产业
27.5
27.7
28.6
29.3
30.6
31.4
32.2
32.4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万人)
595
681
770
800
827
839
847
830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1
3.6
4.0
4.3
4.2
4.2
4.1
4.0











图四:
表三:


表四:
2-1
国内生产总值
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单位:亿元


国内生产
 
 
 
 
 
人均国内
总收入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生产总值
 
 

建筑业
(元)
 
 
 
 
 
 
 
 
 
1978
3645.2
3645.2
1027.5
1745.2
1607.0
138.2
872.5
381
1979
4062.6
4062.6
1270.2
1913.5
1769.7
143.8
878.9
419
1980
4545.6
4545.6
1371.6
2192.0
1996.5
195.5
982.0
463
 
 
1981
4889.5
4891.6
1559.5
2255.5
2048.4
207.1
1076.6
492
1982
5330.5
5323.4
1777.4
2383.0
2162.3
220.7
1163.0
528
1983
5985.6
5962.7
1978.4
2646.2
2375.6
270.6
1338.1
583
1984
7243.8
7208.1
2316.1
3105.7
2789.0
316.7
1786.3
695
1985
9040.7
9016.0
2564.4
3866.6
3448.7
417.9
2585.0
858
 
 
1986
10274.4
10275.2
2788.7
4492.7
3967.0
525.7
2993.8
963
1987
12050.6
12058.6
3233.0
5251.6
4585.8
665.8
3574.0
1112
1988
15036.8
15042.8
3865.4
6587.2
5777.2
810.0
4590.3
1366
1989
17000.9
16992.3
4265.9
7278.0
6484.0
794.0
5448.4
1519
1990
18718.3
18667.8
5062.0
7717.4
6858.0
859.4
5888.4
1644
 
 
1991
21826.2
21781.5
5342.2
9102.2
8087.1
1015.1
7337.1
1893
1992
26937.3
26923.5
5866.6
11699.5
10284.5
1415.0
9357.4
2311
1993
35260.0
35333.9
6963.8
16454.4
14188.0
2266.5
11915.7
2998
1994
48108.5
48197.9
9572.7
22445.4
19480.7
2964.7
16179.8
4044
1995
59810.5
60793.7
12135.8
28679.5
24950.6
3728.8
19978.5
5046
 
 
1996
70142.5
71176.6
14015.4
33835.0
29447.6
4387.4
23326.2
5846
1997
78060.8
78973.0
14441.9
37543.0
32921.4
4621.6
26988.1
6420
1998
83024.3
84402.3
14817.6
39004.2
34018.4
4985.8
30580.5
6796
1999
88479.2
89677.1
14770.0
41033.6
35861.5
5172.1
33873.4
7159
2000
98000.5
99214.6
14944.7
45555.9
40033.6
5522.3
38714.0
7858
 
 
2001
108068.2
109655.2
15781.3
49512.3
43580.6
5931.7
44361.6
8622
2002
119095.7
120332.7
16537.0
53896.8
47431.3
6465.5
49898.9
9398
2003
135174.0
135822.8
17381.7
62436.3
54945.5
7490.8
56004.7
10542
2004
159586.7
159878.3
21412.7
73904.3
65210.0
8694.3
64561.3
12336
2005
184088.6
183217.4
22420.0
87364.6
77230.8
10133.8
73432.9
14053
 
 
2006
213131.7
211923.5
24040.0
103162.0
91310.9
11851.1
84721.4
16165
2007
251483.2
249529.9
28095.0
121381.3
107367.2
14014.1
100053.5
18934



zan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微信微信
she200672 实名认证       

2

主题

4

听众

165

积分

升级  32.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新人进步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听众

8

积分

升级  3.16%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新人进步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e200672 实名认证       

2

主题

4

听众

165

积分

升级  32.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新人进步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uancht 实名认证       

7

主题

3

听众

45

积分

升级  42.11%

该用户从未签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cchi        

0

主题

2

听众

1264

积分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8-4-16 16:49
  • 签到天数: 107 天

    [LV.6]常住居民II

    群组数学建模培训课堂1

    群组数学建模培训课堂2

    群组2013认证赛A题讨论群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raytyrone 实名认证       

    4

    主题

    3

    听众

    249

    积分

    升级  74.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新人进步奖

    群组四川农业大学数学建模协会

    赞同楼上观点,摘要是一篇论文品阶评定的关键所在!!写好摘要,相当于论文成功了一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听众

    28

    积分

    升级  24.21%

    该用户从未签到

    自我介绍
    喜欢运动,活泼开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yyd214 实名认证       

    1

    主题

    4

    听众

    583

    积分

    升级  94.33%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6-3 16:22
  • 签到天数: 42 天

    [LV.5]常住居民I

    新人进步奖

    摘要要把你们的模型和结果些出来,尤其是属于你们自己的闪光点,摘要很重要,但不知道这个题哪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ongs128        

    13

    主题

    4

    听众

    231

    积分

    升级  65.5%

    该用户从未签到

    自我介绍
    200 字节以内

    不支持自定义 Discuz! 代码

    新人进步奖

    群组LING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地址

    qq
    收缩
    • 电话咨询

    • 04714969085
    fastpost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诚征英才| 对外合作| 产品服务| QQ

    手机版|Archiver| |繁體中文 手机客户端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94号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3 数学建模网-数学中国 ( 蒙ICP备14002410号-3 蒙BBS备-0002号 )     论坛法律顾问:王兆丰

    GMT+8, 2025-8-22 10:21 , Processed in 0.770225 second(s), 102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