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正視藝術學研究的“短板”現象和“問題意識”薄弱之時,我們發現不斷產生“問題”的時代自身也是我們亟待關注的“問題”。無論是解決時代的“問題”,還是應對“問題”的時代,我們都必須關注大數據時代的思維轉變。
牛津大學網絡學院互聯網研究所教授維克托·舍恩伯格著有《大數據》一書,認為大數據會改變人們的行為方式、思維方法乃至價值觀念。大數據又稱為“海量數據”,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透過目前主流軟件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並整理成我們決策時實現更積極目的的資訊。大數據由於數量巨大,且來源龐雜、非結構性強,它通常用“概率”說話而並不給出“精確”的判斷。就對策研究而言,無疑要求我們日益增強數據的分析能力,有效實現對未來的預測能力。
關於大數據的特征,業界解讀的關鍵詞是“4V”,即Volume (容量)、Variety(種類)、Velocity(速度)和Value(價值)。Volume指的是巨大的數據量和數據完整性,Variety指的是在海量、繁雜的數據間發現其內在關聯,Velocity指的是更快地滿足實時性需求,而Value指的是獲得洞察力和價值。“4V”中最重要的是Value,這是大數據應用的最終意義。正如學者們所說,大數據時代是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數據挖掘等技術迅速發展所驅動的一個歷史進程。這個進程要求我們將信號轉化為數據,將數據分析為信息,將信息提煉為知識,以知識促成決策和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