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注册地址  找回密码
查看: 14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资源] 【转】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2802

主题

160

听众

8907

积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4-26 10:25
  • 签到天数: 491 天

    [LV.9]以坛为家II

    自我介绍
    即使不开心也不要皱眉,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有谁会爱上你的微笑!

    社区QQ达人 发帖功臣 新人进步奖 最具活力勋章

    群组数学中国试看培训视频

    群组2017美赛两天强训

    群组2015司守奎matlab培训

    群组2016国赛优秀论文解析

    群组国赛护航思路养成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7-14 17: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招呼Ta 关注Ta
    如何备战二期培训及国赛
    我相信,绝大部分同学来参加数模,都是有着自己的目标的,大浪淘沙,从第一天教室挤得坐不下到现在每天坐不满,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样的感触。留下的,都是好人啊!
    " Q. U6 F* X% H0 \/ G这几天看大家在群里面聊天,看得出来很多同学都不知道如何参加数学建模,听了许多堂课,除了matlab也许懂一点点外,其余的也许感觉什么都不会。事实上,每届学生都是这种情况,大家不必妄自菲薄。第一期培训也快结束了,经过一段简短的休整之后,大家就要进入第二阶段的培训了,第二阶段的培训至关重要,直接决定自己是否能够取得好成绩,是否可以有很大的进步,把我对第二阶段的一些看法告诉大家,希望可以对各位有所帮助。 0 C8 {4 D% R$ C* T8 T  C" I
    第二阶段实行周期制,每5天一个周期。第一天上午老师讲解一篇优秀论文,第一天下午进行优作交流,第二、三、四天大家以组为单位进行实战训练,第五天点评并改正自己的模型。重复4次,共20天。
    $ o: d3 H: m4 }0 O) o1 S关于二期培训,我从优作交流、建模训练、分工、交流、心态、努力6个方面谈一下我的看法。
    " A* x$ W# X  ]1、做好优作交流 & Y3 s: e" q6 `4 s
    优作交流实际上可以看作一场改进的数模答辩,所谓改进,是因为答辩的时候重点突出论文的亮点,而优作交流更注重于对论文进行优缺点剖析。你不仅要看到这篇论文的优点,还应该发现他的不足,大家要明白一点,老师找的文章不一定就是写得好的文章,千万不要明明觉得有问题却也不敢说(我第一次培训的时候就犯过这种错误)。
    1 ?: U( V1 m- ~  @为什么要搞优作交流?我总结的优作交流有4点好处: (1)让我们多看论文,汲取他们的经验; (2)让我们辩证的看待他们的论文; ( i" p. J. U- x7 G0 R
    (3)让我们学会在短时间内汲取大段文字中的精华的能力。在参加国赛的时候,你总能找到许许多多相关研究的论文,从这些论文中快速而准确的找到你需要的资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S- B- i* O9 |! Q" u" Q4 ?9 o
    (4)学会做PPT。PPT现在是办公软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趁机学学PPT也不错的。
    , ^3 D8 i& m1 M" L6 c2、理性对待建模训练 9 K5 O& Q4 E# ?/ d$ X  ?1 t* t2 a2 y# a
    做建模题有一定的随机性,也许今天老师出的题目你很容易上手,你做的很开心,但也有可能老师出的题目很不符合你的胃口,你几乎无法动笔。这个时候一定要理性对待建模训练,如果因为题目不会做而放弃的话,我想你干什么都不会成功的。
    * P; q7 r, B) I如果老师对文章进行评分的话,希望大家不要在意这个分数。要明白,建模的论文很少有绝对的评分标准,老师看问题的角度也是不一定绝对正确的,不要觉得老师的分数可以决定你的论文好坏,但是一定要汲取老师提的建议。
      p  P) W" e( H3 E5 b7 n1 C8 g% e9 c总之,以平常心态看待建模题目本身,淡化老师的给分,但是一定要汲取老师的建议,通过做题发现知识的不足并完善。
    ( f% j+ t! R& u+ K6 F! ]( F3、合理分工,各有所长
    0 F1 c- j/ W0 {" X* d0 A3 ~% r关于建模分工很少有绝对统一的意见,网上也有很多的看法,我只说几点我认为非常重要的: ( M) C* S5 O8 z% m  e
    (1)一定要有会写作的。写作真的非常非常重要,更加要注意的是,这个写作要的是严谨踏实叙述清楚,而不是文科所谓的排比句多,文字繁华; . X. N( B* {& S* ?1 x  r
    (2)至少有一个人掌握一定的matlab知识。这个至少,就是优化工具箱+基本的矩阵运算+方城求解+绘图+曲线拟合+基本的程序设计。请注意是至少,如果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这些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 M4 w' E7 M0 t: ?8 u( E4 r; J2 j9 q(3)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训的时候你同学来找你玩,你该怎么办?去还是不去,请三思!
    7 j( T0 k" o" T6 p8 C2 v6 U8 F4、严禁闭门造车
    " b7 M! x( A# F数学中国论坛有人说,建模中,经验第一、运气第二、实力第三。不管这话你们信不信,但请你们要明白的是,所有的国赛题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别人的相关研究,站在别人的成果之上,你可以少付出很多。经验很重要。不要觉得别的组借鉴了网上的结论就是抄袭(当然,如果完全抄袭就真的是抄袭了),一定要多看他们的文章,多多将自己的论文与别人的论文进行对比。 ' x( j# n8 J1 I" r5 Y1 k
    5、要有良好的心态
    ; I" N) [3 \( Z7 w' d1 V% ^10级的学生不要觉得低人一等,不要觉得09级就比你强。不要觉得我实在安慰你们,给你们举2个例子:(1)我们学校08年有6支队伍获奖(获奖比例40%),其中有1支队伍就是大二的(也就是相当于10级的学生),是省二等奖(这支队伍在09年全国赛中拿了国家二等奖);
    % N" d$ m4 U6 L3 X/ O& y(2)10年国家一等奖广东省只有3支队伍,华南理工大学的刘鹏组(他们是09级的)就是他们学校的唯一国家一等奖,他们学校有20余支队伍。 & I0 }2 _/ }" U
        例子不管举多少,缺乏论证的总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你们从中能看到什么?你们需要自己去挖掘。 6 d% r) {: H% g# U" x- Y5 O
    6、民大永远不应该成为你衡量自己努力与否的标准 4 c7 o3 q% C$ _2 ^& ~
    自己怒不努力别看我们学校,我们的学生努力程度不够,或者说我们的学生根本不够努力。   h8 F# o$ ~' x+ C) S
    我一直觉得我是我们08届参加数学建模付出最多的人,事实上也是这样,但是我这个努力也只是针对我们学校08级而言,我的努力放到外面去就是个屁,比我努力认真的,太多了,看到数学中国上人家的经验之谈,我才觉得,我只做了不超过20道的数模题,我只看过了不超过50篇的数模论文,我只整理了不超过10个的模型,我暑期培训每天才学习不到13个小时,真的太少了…大家不要觉得危言耸听。去年在武汉理工参加答辩,华农去答辩的孙乾他们队伍(也是B题)是我初中同学的同学,孙乾他们队伍是B题答辩中的第一名,最后他们一等奖,我们是国二,后来通过我同学了解到,他们经常通宵做题,他们学校培训制度比我们严厉得多,事实上,连综合实力不如我们学校的三峡大学培训都比我们抓得严。
    ' A' j) N! e3 a( x0 n( h当然,数模没有这么恐怖,如果你的目标只是尝试一下或者只是省奖的话,完全没必要这样,因为省奖的竞争对手就是我们湖北省而已,如果你的定位实在国家级的话,那么你得好好想想自己的付出还够不够拿国家奖的资格了。  
    ' e9 `. W; W- Z; u上面谈了一些二期阶段的事情,也许有些扯得有点远了,你懂就行,接下来和大家说说比赛的事情。 3 ^( @$ R- s/ k0 D
    对于比赛,我想大家比较关心的就是食宿和获奖情况了,学校在这方面做的确实很好,而且一直在改善,报名费200元/组,3天的三餐和夜宵都是学校免费提供。我们学校的获奖一般可以保持在45%左右(去年是个意外,因为去年培训制度出了点问题)。获奖了学校有丰厚的奖金。国家一等奖2000元/人,国二1500元/人,省一1000元/人,省二600元/人,省三400元/人。
    + K: d: o. N, m- T7 ^" g8 F5 ~如何备战国赛,网上也有很多的经验,我尝试过许多,有合适的,也有不合适的,我给大家的建议没有什么理论依据,是经过实践证明出来的真实有效的方法,是经实践证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 ?5 v5 Q( [- Q% y) H+ ~% u# O
    如果你想突破自己,取得好的成绩,下面的建议绝对可以让你在国赛时节约时间,少走弯路: 7 E0 `1 h: N) t: D
    1、每个组至少要看从05年到10年这6年的论文总共36篇(每道题目至少3篇)。看任何题目的论文,如果只看1篇的话,几乎等于没看,因为你的思路绝大部分时候被作者牵着走。
    & U) o8 A, M; c% o; C4 Y' \2、一定要注册数学中国会员,而且至少保证你的体力达到200点。每天坚持回帖,不然到时候体力不够,资料都无法下载,多看论坛里人家的经验分享。据不完全统计,70%以上的获奖队伍都是数学中国会员。
    0 `4 \- `' \1 T+ u9 M. R; U3、每看完一片论文,就把论文里面的模型自己整理成word文档要仔细。仔细到要用的时候只需要带入相关数据就可以了(这一点,真的很困难,说的容易做的难,我去年也只整理了好8个模型) 7 l2 A  ~+ x% f1 o
    4、至少准备3篇优秀的论文模版。有的问题是一问需要建立多个模型,有的问题是有许多问,这种不同的问法你是否有不同的论文模版应对,千万不要骗自己,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1 A) E3 [( M7 L
    5、至少写10篇摘要,在看过的36篇论文中,至少找10篇,你自己看论文正文不看摘要,看完之后写出这篇文章的摘要,看看你写的怎么样,和别人的差距在哪里,有点在哪里,写完之后拿给组员,老师点评,这一点很有用,我的摘要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 A: D: S" }* {* \
    6、负责编程的同学,由于你不知道你们会选择A题(连续性问题)还是B题(离散性问题),所以你一定要整理出10大算法的word(或者txt)源代码,哪10大算法,自己网上找,要求精确,精确到当需要使用匈牙利算法的时候,你直接输入数据就可以了,光这个工作,1个星期搞完就算不错了。  $ i; N2 D' |. `' ?% f
    夜深了…就说这么多。希望这些建议可以对大家有用,加油,各位!+ P+ I* f1 A' ]5 Y/ W6 l7 ~
      j. f$ J5 `# @8 Q% T. ], T

    + \: O; C; G5 r9 }2 }, n* ^' R# K: l$ [
    * V5 d- s/ m. n' ~  C# Z

    点评

    zzx2000  嗯。。看不懂怎么办  发表于 2016-7-15 13:54
    zan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地址

    qq
    收缩
    • 电话咨询

    • 04714969085
    fastpost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诚征英才| 对外合作| 产品服务| QQ

    手机版|Archiver| |繁體中文 手机客户端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94号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3 数学建模网-数学中国 ( 蒙ICP备14002410号-3 蒙BBS备-0002号 )     论坛法律顾问:王兆丰

    GMT+8, 2025-9-6 07:18 , Processed in 0.777584 second(s), 52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