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G- J( }2 @6 ?5 U ( l0 p# D: Y% r4 c4 @
没有必要系统地学很多数学知识,这是时间和精力不允许的。很多优秀的论文,其高明之处并不是用了多少数学知识,而是思维比较全面、贴合实际、能解决问题或是有所创新。有时候,在论文中可能碰见一些没有学过的知识,怎么办?现学现用,在优秀论文中用过的数学知识就是最有可能在数学建模竞赛中用到的,你当然有必要去翻一翻。具体说来,大概有以下这三个方面: 8 w# s; L- W+ ^5 i
$ y# f) X4 E5 B" u01+ Z7 b. ]$ Z. C) G9 o7 D A+ h
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归结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类: 1)概率与数理统计; 2)统筹与线轴规划; 3)微分方程; 4)与计算机知识交叉的知识计算机模拟。 上述的内容有些同学完全没有学过,也有些同学只学过一点概率与数理统计,微分方程的知识怎么办呢?一个词“自学”,我曾听到过数模评卷的负责教师范毅说过,“能用最简单浅易的数学方法解决了别人用高深理论才能解决的答卷是更优秀的答卷”。' \: V# r* g4 {- z5 r. u3 Y* M
02
% u4 {+ p- \' b! f计算机的运用能力 一般来说凡参加过数模竞赛的同学都能熟练地应用字处理软件“Word”,掌握电子表格“Excel”的使用;“Mathematica”或“matlab”软件的使用。当然,最好还能具备很的语言能力。这些知识大部分都是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的。
% u3 e) \- l( _ T+ X7 J03
. C- |% o1 w5 w5 z% h/ `3 X# S论文的写作能力 前面已经说过考卷的全文是论文式的,文章的书写有比较严格的格式。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不容易,有时一个问题没说清楚就又说另一个问题了。评卷的教师们有一个共识,一篇文章用10来分钟阅读仍然没有引起兴趣的话,这一遍文章就很有可能被打入冷宫了。 * D* ~- C. ^( X M: D1 F3 i
1 Z* z5 Z& h0 @, X$ s" x7 `1 I& ` `( l) C2 u
1 ?$ C% X U5 V! ~$ r2 x0 h
9 x5 F) A9 m* h) A* _- F- t" M* I( s; E# t/ q* `3 n5 y: h, Z
- r) y& o3 X6 G
0 S; a# s' ^3 G# |
% _/ U: |5 ~/ C* O& Z" k) g8 m& a0 H+ c. G; n$ l% u, T# M
. r# D9 K% I7 k/ S4 }( M4 ~) ~!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