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CM到建模,校三国二美一 成绩终于可以查到了,比较满意,是Finalist,也算对得起那四天四夜的艰苦奋战了(做过B题的都懂,那艰苦谁做谁知道)…… 该写点东西记录一下了,算是第一轮建模经历的总结吧~和各位战友们分享一下我个人和我们队的一些经历,大神们可以无视,达人们共鸣一下,新手们参考参考~ 笔者学软件,JLU的。大一刚开学的时候听了很多牛人讲座,决心大学期间除了文体活动也干点学术~对我们学计算机类的,搞ACM还是搞建模,是个问题…… 大一上学期在JOJ上刷了200+的水题,大小也参加了点比赛,算是ACM有个入门。但是令我深感不适的是ACM的赛制——几个小时的高爆发。对我来说,我可以天天题海战术,也可以连轴转拼命干3,4天,但要在5个小时内迸发出灵感编写准确无误的代码就有些吃力了……(没办法,上帝让我在高智商和世界和平之间只能选一样,你懂) 到了大一下学期,水题做尽技术未长,和高手们的差距越拉越大了。正赶上一年一度的ACM校赛和二学历考试撞车,悲剧的我只参加了2小时的比赛,自然各种WA,各种超时,各种委屈,各种不服…… 经过一分钟的反思,我得出结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转移阵地! 大一下学期快期末的时候吧,数学建模校赛要开始了。找了数院的高中同学酱油亮和他推荐的实验班的酱油文,我们组成了09酱油队。抱着”三个酱油男,成败没负担”的心态,我们租了个小旅馆开始比赛。还记得我们看完Matlab的help然后自己一试时的大呼过瘾;还记得酱油文教我们Excel选择性粘贴时的趾高气扬;还记得第一次写不完论文我们轮流上厕所时的内急心更急…… 第一次建模我感慨颇多,感觉基础不牢,模型不透是我们的主要问题。团队合作方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弱化分工,争取每个人都可以独当一面。另外团队阳气过盛貌似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 校赛得了三等奖,第一名!为什么要强调第一名?因为这意味着再稍稍努力一点就是二等奖了~在你还很弱的时候一定要强势才有信心嘛~ 校赛之后是国赛,这次酱油队可要认真对待了。毕竟放假的时候我们也有过训练和交流,完整的题还是做了个两道半的。由于校赛成绩不佳没有被列入种子队,后果就是自掏腰包报名国赛。加上住略好的宾馆吃略好的饭菜,一趟国赛下来够资助一个大学生了…… 国赛的过程惊心动魄算不上,起起伏伏未有之。一见题我们果断选择世博会啊,A题一看就是为学机械和物理的量身定做的啊,坑爹呢这不是……选B题之后就是各种搜资料,各种找不着……郁闷了一上午,下午突然发现了上海市统计局,这不是传说中的有关部门吗,资料果然够犀利啊~有了数据,找了模型,加上酱油们拼命地构思,迭代,拟合,创新,模拟,验证(省略1000字)…… 交完卷子就回寝睡了,估计寝室着火都不能醒。三天下来我们平均每人睡8个点左右,建模亮更是给力(酱油亮升级了),第二天通宵想模型改进,咖啡红牛各种喝,摇滚流行各种听~ 大二上学期的时候成绩出来了,国家级二等奖,有些出乎意料,但也心安理得~为我们09级在JLU争了口气,也证明了我当初的选择至少还没有错。 国赛之后是美赛,首先要过语言关。每一个读不懂英文论文的少年上辈子都是折翼的天使~我们三个六级擦边过的天使只好每周一篇论文加几十个单词,相互教相互考。当时规定谁不按时完成任务就把谁踢了换一个外国语学院的MM,所以都学得比较有动力~ 参加美赛就意味着别想过个消停年儿~放寒假要留校,过年前两天才能回去,大年初三还要赶回来……放假了,心散了,队伍不好带额……我们基本上玩半天dota看半天电影,晚上良心发现看一会论文,现在想来羞愧啊(不过dota上长足的进步还是显而易见的^_^) 大年初三我们回来准备比赛~游戏删了,电影也不再下了,看着校园里各式店铺大门紧锁,走进人烟稀少的自习室,听着远处断断续续的鞭炮声,这滋味,还是比较励志的~ 比赛开始前一天,他们俩有些小紧张,还特地跑很远去洗泡泡浴……我比较淡定,dota半天睡半天,安然似神仙~ 美赛开始了,我们发现A题又是坑爹的物理机械专用题,泪奔且不提。只好还是选B题了……这里要说一下,很多同学说可以选C题,事后证明选C当ICM参赛也可以,但当时拿不准谁也不敢乱尝试啊~
决心选B题,就要接受看不懂题意的考验……选B题的少年还不如上辈子折翼的天使……为了审清题中已知条件和隐藏条件我们下载了看不完且看不懂的各种资料;为了弄懂中继器的工作原理我们翻墙出去上美国无线电爱好者的网站。由于没有,至少我们没找到可以参考的论文,哪怕一篇,我们只好硬着头皮自己理解自己做……笔者编程敲了几百行代码的寂寞有谁懂?建模亮求助通信兵小哥的长途话费有谁报?建模文纵横十几个QQ群之间仍然一无所获又是哪般的无奈?
“5:00了,睡俩点够了,摘要我写完了,都起来看看”,我叫起他们,其实才4:48,但还有不到三个钟头就要交卷了啊,没办法……
改完摘要,太阳出来了,此时此刻的日出,很美,不是诗意,而是太阳出来我们就不那么困了~
今天看到成绩出来了,是个F,没有O那么完美,但是是个好的开端吧~ 感谢我的队友,感谢数学中国,感谢指导教师(至少在精神上还是给了我们鼓励的,你懂) 在这里也想提醒和我一样曾经徘徊在ACM和数学建模之间的朋友,有能力两手抓当然好,但是当为了更好的成绩有所取舍时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 ACM对临场爆发力要求很高,不仅平时要多做题多思考,关键时刻还不能手软,要在近5个小时的时间里把你的储备知识全都释放出来,更要随机应变,这些对心里素质和智商水平要求都是很高的。(在此膜拜下众位ACM大神) 而数学建模呢,是对数学模型和软件编程以及论文写作的综合。如何在3至4天内保持高昂的团队士气,高效的工作质量和高强度的竞技状态是对建模人的考验。 如果你是天赋奋斗型选手,建议ACM;如果你是奋斗天赋型,建议数学建模。 其实无论ACM还是数学建模,强烈建议大家都有所掌握。技不压身,多学多得,笔者在建模中的编程经验很多都得益于ACM基础,学好C和C++你会发现Matlab原来“So easy”呀~ 最后,预祝数学中国的战友们在未来的比赛中再接再厉,勇创佳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