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注册地址  找回密码
查看: 25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 2010 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颁奖仪式上的讲话 全

[复制链接]

1341

主题

736

听众

2万

积分

数学中国总编辑

社区QQ达人 邮箱绑定达人 元老勋章 发帖功臣 新人进步奖 原创写作奖 最具活力勋章 风雨历程奖

群组2011年第一期数学建模

群组第一期sas基础实训课堂

群组第二届数模基础实训

群组2012第二期MCM/ICM优秀

群组MCM优秀论文解析专题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19 09: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全国组委会李大潜院士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同志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欢聚在美丽的花城广州市,在这里举行 2010 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颁奖仪式。
    大家知道,数学是一门在非常广泛的意义下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是各门
科学的重要基础,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及社会科学等方面均发挥着思想库的功能。它是经济建设和技术
进步的重要工具,对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增强综合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又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
成部分和坚实支柱,数学教育对提高全民素质、对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正因为这样,数学科学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的认同。但是,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和一种精确的科学语
言,数学科学又是以一种极为抽象的形式出现的。如果人为地割断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或是对数
学缺乏深入的理解与掌握,这种极为抽象的形式很可能就会掩盖数学科学丰富的内涵,并对数学的实际应
用形成障碍。要用数学方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不论这个问题是来自工程、经济、金融或是社会领域,都
必须设法在实际问题与数学之间架设一个桥梁,首先要将这个实际问题化为一个相应的数学问题,然后对
这个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最后将所求得的解答回归实际,看能不能有效地回答原先的实际问题。这
个全过程,特别是其中的第一步,就称为数学建模,即为所考察的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当然,对于比
较复杂的问题,这个过程一次成功的可能性通常不是很大。如果最后得到的结果在定性或者定量方面和实
际情况还有很大的差距,那就还要回过头来修正前面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一直到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为止。
只有最后经过实践检验为有效的数学模型,才能算是成功的数学模型。因此,数学建模不仅要顾“头”,
而且要顾“尾”,要照顾到全过程。显而易见,数学建模是数学走向应用的必经之路,在应用数学学科中
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谈到数学模型的建立或者数学建模,似乎是一个新东西、新名词,其实是古已有之的。公元前三世纪
欧几里德在总结前人结果基础上建立的欧几里德几何学,就是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所提出的一个数学模
型。这个模型十分有效,后来虽然有各种重要的发展,但仍一直使用至今。刻卜勒根据第谷的大量天文观
测数据所总结出来的行星运动三大规律,后经牛顿利用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万有引力公式、从牛顿力学的
原理出发给出了严格的证明,更是一个数学建模取得光辉成功的例子。一些重要力学、物理学科的基本微
分方程,诸如电动力学中的 Maxwell 方程、流体力学中的 Navier-Stokes方程与 Euler 方程以及量子力学
中的 Schrödinger 方程等等,也无不都是抓住了该学科本质的数学模型,已成为有关学科的核心内容和基
本框架。今天,应用数学正处于迅速地从传统的应用数学进入现代应用数学的发展阶段。一个突出的标志
是数学的应用范围空前扩展,从传统的力学、物理等领域拓展到化学、生物、经济、金融、信息、材料、
环境、能源……等各个学科及种种高科技甚至社会领域。由于很多新领域的规律还在探索之中,有关的数
学建模不仅并非轻而易举,而且具有实质性的困难,至今仍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数学建模不仅
进一步凸现了它的重要性,而且已成为现代应用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应用数学乃至整个数学科
学的发展提供了进一步的机遇和无限的生机。开展数学建模竞赛活动,在大学开设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
课程,努力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类主干课程,顺应了这个历史潮流,值得大力提倡。
    数学建模不仅是数学走向应用的必经之路,而且是启迪数学心灵的必胜之途。数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
素质教育,它不应使学生仅仅生吞活剥地学到一些数学概念、方法和结论,而应使学生领会到数学的精神
实质和思想方法,掌握数学这门学科的精髓,自觉地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使数学成为他们手中得心应手
的武器,终生受用不尽。数学建模及其竞赛活动打破了原有数学课程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的局面,为数学
和外部世界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打开了一条通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同学们通过参加数学建模的实
践,亲自参加了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的尝试,亲自参加了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取得了在课堂里和书本上所无
法获得的宝贵经验和亲身感受,必能启迪他们的数学心智,促使他们更好地应用数学、品味数学、理解数
学和热爱数学,在知识、能力及素质三方面迅速的成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学建模的教育及数学建模
竞赛活动是这些年来规模最大也最成功的一项数学教学改革实践,它不仅溶对知识、能力和素质之考察三
2

位于一体,而且面向所有的专业的大学生,是对素质教育的重要贡献。这个活动得到愈来愈多同学的参与
和欢迎,一直方兴未艾,不断向前发展,决不是偶然的。
    我们高兴地看到,根据教育部领导提出的“扩大收益面,保证公正性,推动教育改革”的指示精神,
坚持“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重在参与,公平竞争”的竞赛宗旨,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今年的数学建模
竞赛又取得了可喜的新进展。今年共有 33 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和澳门)以及新加坡和澳大利亚
的 1197 所院校 17317 队的大学生参加了这项竞赛,与 2009 年的 1137 所院校 15050 队相比,分别增长了
5.3%和15.1%。特别值得高兴的是,今年首次有国外的大学生参赛,为竞赛的国际化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通过认真评选,在送全国评阅的 1709份候选论文中,评选出 1372 队获全国奖,其中本科组一等奖 210 队,
二等奖 907队,专科组一等奖 51 队,二等奖 204 队,一、二等奖分别占参赛总数的 1.5%和 6.5%。浙江大
学马宇斌、莫璐怡、杨琦同学荣获本科组高教社杯,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钟志平、郑思颖、罗凯同学荣
获专科组高教社杯。同时,北京、黑龙江、上海、河南、湖北、广西、重庆、陕西八个赛区组委会获得优
秀组织工作奖。
    我谨代表全国组委会,向获得优胜的参赛队的同学、指导老师及所在学校,向获得优秀组织工作奖的
赛区组委会表示热烈的祝贺。
    我们还要感谢参加竞赛的所有参赛队的全体同学、指导老师及所在学校,感谢他们的热情参与和积极
支持。
    教育部的领导以及各地教委(教育厅)的领导和同志们的热情指导和有力支持,是我们顺利完成竞赛
活动的有力保障,我们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
    我们要对所有为竞赛命题、阅卷及评审的各位老师及专家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诚挚的谢忱。没有这
样一支为竞赛劳心竭力、默默耕耘的骨干队伍,竞赛的顺利进行和成功是绝对不可能的。
    我们要衷心感谢广东省和广州市领导、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广州)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广东赛
区组委会、华南农业大学为本次会议所作的精心周到的安排和热情高效的服务。我们还要衷心地感谢在百
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今天颁奖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和新闻界的朋友们,感谢他们对数学建模活动的一贯关
心和支持。
    我们要特别感谢高等教育出版社对数学建模活动的热情赞助和大力支持。作为我国最大的出版社之
一,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领导和同志们一直以巨大的热情关注着数学建模及其竞赛活动,从 2002 年起连续
独家冠名资助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保证了我们的竞赛活动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让我们对他们关
心数学教育、重视数学人才培养的宽阔胸怀和实际行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到今年已进行了十九个年头,明年将迎来竞赛的二十周年华诞。我们要利
用这一契机,全面回顾、认真总结竞赛二十年来取得的成绩、经验和教训,编辑出版竞赛二十年纪念册和
纪念光盘,开办活动展室和网络专页,发行纪念明信片,并通过电视与报纸等各种方式的宣传,让尽可能
多的人了解数学和数学建模的重要性,了解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十年来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竞争力的
优秀人才、推动大学数学教学改革方面的巨大成绩。为了给全国热爱数学建模活动的学生提供更多相互学
习和交流、并与相关领域专家直接接触的机会,全国组委会曾于 2001年竞赛十周年和 2006 年竞赛十五周
年时分别举办过两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夏令营,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夏令营也将于明年举办。为
了表彰广大指导教师和组织工作者在指导和组织数学建模竞赛与从事数学建模教学工作中的辛勤劳动和
优秀事迹,推动数学建模竞赛及相关活动的进一步发展,明年我们将开展评选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及优秀组
织工作者的活动。明年我们还要认真组织好第十二届全国数学建模教学与应用会议,并建议第七届大学数
学课程报告论坛以数学建模为主题,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数学建模教学与应用的水平而不懈努力。在这些活
动的基础上,我们将与教育部高教司、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一起精心策划,在明年
年底的颁奖会和工作会议期间,隆重热烈地举行竞赛二十周年庆典。
在已经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基础上,今后我们将以进一步开拓进取、努力提高质量作为工作的重点。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建议,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 我们在命题、培训、阅卷及竞赛的组织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我们也一直都在根
据实际的情况不断对它们加以调整和改进,从来不认为目前的状况已经尽善尽美,更不希望将现有的这些
3

做法一成不变地固定下来,将它们完全程式化,只要求大家照章办事、按规定的套路执行。如果这样,我
们的数学建模竞赛将失去特色鲜明的个性,将不再生动活泼、生机勃勃,而会逐渐蜕变成死气沉沉的老生
常谈,就不可能对培养富于创新精神的年轻一代发挥积极的作用,而只会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应试教育,容
易助长参赛队把精力花在揣摩和分析套路这些投机取巧的想法和做法上,走向我们要求的反面。因此,为
了提高质量,保持活力,我们决不能墨守成规,一定要在稳中求新、稳中求变,走出一条持续、快速和健
康发展的道路。
二、 我们的数学建模竞赛已经具有了相当巨大的规模,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现在一些中外企业在
招聘人才时也已经将在数学建模竞赛中的表现列为一项重要的指标,这些都是值得庆贺的。但是,数模竞
赛尽管搞得如此红火,但从它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来说,包括它对整个在读大学生、对整个数学或应用数学
工作者、对广大的其他行业的科学工作者、对广大干部与公众来说,还远远不能说他们都已经知道有这么
一个竞赛,更不能说他们都已经知道这一个竞赛的宗旨及积极作用、因而采取热情赞许及支持的态度。而
不努力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只能在自己的这一个圈子里热热闹闹,而得不到更大范围内的理解、信任和支
持,我们数模竞赛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就要大打折扣了。因此,在竞赛的规模只可能适度扩大的前提下,
我们一定要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和胸怀,吸引更多的单位和个人以各种方式参加这一竞赛、支持这一竞赛,
努力扩大我们这一竞赛在国内的公认度和影响力;同时,要加速在国际学术舞台上显示我们的努力,尽快
将这一竞赛推向国际上更广的范围,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三、 数学建模竞赛是一项成功的数学教学改革实践,通过建模竞赛,我们已经打开了数学与外部
世界的一个通道,成功地促进了“数学模型”与“数学实验”等课程的建设,并培养了一批这方面的优秀
教师。这些,都是我们对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贡献。然而,既然数学建模不仅是数学走向应用的必经之路,
而且是启迪数学心灵的必胜之途,数学建模还应该在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引领作用,应该对整个数
学课程体系及内容的改革发挥更大的影响,使比参加竞赛的同学多得多的广大大学生都能受益。我们一定
要从认真组织建模竞赛进一步走向积极投身数学教学改革,努力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逐步融入数学类
主干课程,并在此基础上相应地逐步削减(而不是一味增加)现有“数学模型”及“数学实验”等课程的
内容及教学时数,在用数学建模的思想、精神和方法促进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做出更加出色的成绩。
四、 我们现有的一大批热心从事数学建模竞赛工作的教师,是数学建模竞赛的重要骨干和依靠。
这批教师在业务上的不断提高,这批教师对数学建模精神的深入理解与把握,关系到数学建模竞赛的成败
和前途。要提高数学建模竞赛的质量,对广大从事数模竞赛的教师来说,单单会得开设数学建模的课程,
仅仅注意收集一些现有的中外数学建模试题,然后加以归纳整理来培训学生,包括向学生传授一些解题“诀
窍”,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看到,现有数学建模课程中所提供的案例,现有的数学建模试题,大都是对实
际情况作了大刀阔斧的简化后提出来的一些处于理想状态下的东西。为了进行教学或竞赛,这样做是必要
的,但这只是一个初步的考察和良好的开端,它的难度系数是比较低的,它的挖掘深度也是比较浅的,它
的应用范围也是相当有限的。仅仅停留在并满足于这一个层面,不仅从真正解决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的角
度、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是远远不够的,即使从深入指导数学建模竞赛的角度看,也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能抓住一个有意义的课题,从简化的数学模型开始,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逐步由简单到复杂,由现
象到本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开展深入的研究,就会使认识不断深化,真正掌握事物深层次的规律,
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就是现在我国应用数学界正在大力提倡的“以问题驱
动的应用数学研究”,也应该是我们广大从事数学建模竞赛的教师最易于入手也最有发展前途的科学研究
方向。希望大家以积极从事数学建模竞赛为契机,为在我国发展问题驱动的应用数学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
也为进一步提高数学建模竞赛的质量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在教育部的领导及各方面的支持配合下,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稳妥地进行改
革,努力提高竞赛的质量,将数学建模竞赛工作继续向前推进。
谢谢!



来源:全国赛通讯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微信微信
qq
收缩
  • 电话咨询

  • 04714969085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诚征英才| 对外合作| 产品服务| QQ

手机版|Archiver| |繁體中文 手机客户端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94号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3 数学建模网-数学中国 ( 蒙ICP备14002410号-3 蒙BBS备-0002号 )     论坛法律顾问:王兆丰

GMT+8, 2024-5-11 08:06 , Processed in 0.327848 second(s), 42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