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5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2-6-25
- 注册时间
- 2010-9-10
- 听众数
- 0
- 收听数
- 0
- 能力
- 0 分
- 体力
- 2 点
- 威望
- 3 点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32
- 相册
- 0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2
- 主题
- 1
- 精华
- 0
- 分享
- 0
- 好友
- 0
升级   28.42%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本帖最后由 huidalang100 于 2011-6-12 17:38 编辑
2 J- \' r& q% r0 p$ v
$ ^) \7 i# V* G1 h8 K! @9 R 数学建模比赛虽然已经结束半年之久,但是整个参赛过程我们依旧历历在目。从参加学校的建模比赛,到暑期培训、全国大赛,到最终的答辩环节,其中的酸甜苦辣如今回味起来都已变成美好的回忆。
/ f% U0 O+ g5 ~4 A$ ` 经过指导组老师的专业培训,尤其是郭春娜老师的悉心指导,我们组最终获得了全国二等。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多的是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现在我们将整个参赛过程的体会作如下的总结:$ w4 k& G' q+ _, m5 Z. g- B O
一、团队精神。数学建模比赛靠的不是一己之力,拼的是集体的智慧。能坚持到最后参加国家赛,相对而言都是很优秀的队员,但是“众人拾柴”才能“火焰高”,只有三个人紧密配合才能做出最优的方案,最终提交的才不是三段互不衔接、支离破碎的论文。数学建模比赛有点累,尤其是到培训的最后阶段,又面临着被淘汰的压力,可谓是身心疲惫。此时,大家一定要互相鼓励和支持。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大家要平心静气地商讨,或者找指导老师请教,万不能伤和气;一旦遇到尴尬的僵局,要及时调节。和谐的团队氛围能容易出成绩。- ~( U. a& G0 @5 d, O
二、术业有专攻。数学建模考察的是大家的综合素质,譬如:建模能力、娴熟应用软件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等,3个人最好在平时的模拟时有所侧重。但是每个人都要对这几个方面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在遇到瓶颈时互相探讨,或者在一个人出现错误时,其他人能及时发现错误并纠正。) p6 }0 Y, ~# S/ v6 L; v
三、重视基础。每年的题目都在创新、改变,但万变不离其宗,考察的不外乎基础建模知识。所以只有很好地掌握了课堂上老师教授的方法,夯实了基础,才能在后期厚积薄发,有所图突破。尤其是如今我们学习专业课时,才发现这些建模方法使用频率非常高。假期的培训确实让我们受益匪浅。 q. z% D$ U2 ~* }" Y( e# ~4 x
四、广泛涉猎。正因为每年的题目都在创新,所以我们要不断涉猎新的知识,武装自己。在平时模拟的时候,多到万方数据库下载相关的文献看看,了解些学术前。有些这些文章看起来可能会晦涩难懂,我们“不求甚解”即可。看这些文献我们可能并没学到什么东西,但是能增强我们的信心。我们在正式比赛时,如果再去看文献就不会显得那么盲目和痛苦。+ A1 v1 h+ n9 _# ]' X& f0 |% G1 P
五、慎重选题。本科组有两个题目,选题是正式比赛的第一步。总所周知,决定成功的不是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如果选题时出现方向错误,结果可想而知了。拿我们组举例吧,我们3人对经济的把握略多余物理,并且选择第2个题目的人比较少,相对竞争压力小,所以在第一天上午果断选择了《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 X; T9 H) I0 K
六、注意细节。细节不仅包括论文的格式,更重要的是内容上不能有硬伤。在遇到大家建模思路相同或类似的情况下,老师就会比较谁的细节处理的好,因此,不要忽视任何可能影响建模结果的细节。我们就是在答辩环节,老师直接挑出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 ^6 f: j# r4 l 七、绝对自信。比赛结束之后,我们会发现:其实大家的建模能力相差无几。从校级比赛到全国大赛,这么长的战线,中途掉队的不再少数。掉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不自信,总感觉自己“计不如人”。请在退却的念头萌生时,告诫自己:每一个坚持到最后的人都是成功者,每一个坚持到最后的团队都是胜利的组织。一定要绝对的自信,不能让自己如在EQ上。
! w: E0 A4 X" B- ~5 F 现在我们回忆起暑期培训的场景,仍然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指导组的老师每一个都认真负责,冒着酷暑、牺牲休息时间给我们上课;同学们个个**四射,勤奋练习。培训期间的每一天都是充实和幸福的。希望我们的这些总结能对下一届的"数模人"有所帮助。最后,请允许我们在此对建模指导组的所有老师们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 |
zan
-
总评分: 威望 + 3
体力 + 3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