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注册地址  找回密码
查看: 20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至少难倒十二亿中国人的八大成语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47

主题

5

听众

2976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新人进步奖 优秀斑竹奖 金点子奖

群组渭南师范学院数学建模协会

群组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31 13:27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招呼Ta 关注Ta
前有“被国人误传了几千年的八句俗语”,今天再与大家分享一下至少难倒了十二亿中国人的八大成语,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些成语的真实面目。- e0 a( |# Q2 r" O' H' W
  中国成语,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人们难免望文生义,生吞活剥,结果,弄得这些词汇大大背离了原始真意,甚至驴唇不对马嘴。长期的、集体的以讹传讹,逐渐掩盖了成语的本来面目。其实,这种近乎数典忘祖的无知,早已约定"俗"成?这里姑且挑选八个最常见的"成语",以飨读者。恐怕至少会有12亿中国人,没资格说自己百分之百地跨过去。即便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也不能幸免。(原文作者注:在25年大学教龄中,涉及历史文化“常识”一节,以这八大成语为例,全答对率0%,这里之所以用“至少12亿”,乃是相信应有2亿人知道吧,形容而已,无他。如,借我在叶公好龙的点评:“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比科幻还科幻,神话还神化!”不正说明了中国文化“指鹿为马,以飨读者”的博大和精深吗?)6 |# o% X$ l% `2 r3 \* V# f5 ]9 Y
4 T; t, ?, b% ?- k4 \4 }9 p
" R, Y2 ]3 c- Q' t' ]
, R+ c  z. ]1 _9 u5 ]) I' }# t
  1、七月流火(本指"天气转凉";后人竟望文生义,愣说成"盛夏时节,天上下火"——为啥天太热?原来"太有柴"了。)
9 S* n+ p" A- B8 N4 n/ l) ?  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指夏历的七月;"流",指移动,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大火星"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能放出火红色的光亮,每年夏历的五月黄昏,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夏历的七月黄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七月流火"。由此可见,"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豳风》里这两句话说:"天气越来越凉了,该做棉衣服了。"参见:「七月流火」指天热?**校长糗大
+ c" h& S8 B& V0 m7 W8 a( Y! A+ Z0 M" ^) L- T* i# |
3 _! C7 b- B6 j- S  B0 q
( a# j* _9 c4 B
  2、娑婆世界(佛教名词,常被生吞活剥地改装成"婆娑世界"——善哉,善哉!佛祖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r  y# M! \- w6 f; ~
  根据佛教的说法,人们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教主即释迦牟尼佛。"娑婆"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共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罪业深重,必须忍受种种烦恼苦难,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译为"忍土",被称为"五浊世间",是"极乐世界""净土"的对立面,这里容易产生各种罪孽,因此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另一层意思,指释迦牟尼等佛菩萨很能忍受劳累,在污浊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e* q* X2 d0 Z9 `$ h) c. f

  [- {: A) u* F! @1 d4 H4 {1 p
2 K/ r* |4 H  a: m5 W
2 j* z$ }( a8 K* `' P  3、空穴来风(原指有根有据的事儿,结果被篡改成了捕风捉影的意思——真是"瞪眼说瞎话"。)
) e& g. X* W& @  这个成语源自楚国人宋玉的《风赋》,文中有"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句子。此语是宋玉引用他的老师屈原的话:因为枳树(枳)弯曲(句),树枝上常招引鸟儿筑巢;由于有空的洞穴,才引来了风呢。白居易诗中准确使用过此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说腐朽的树木难免招来虫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来风吹。按此解释,"空穴"和"来风"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应比做说法有根据、有来由。所以,以"空穴来风"比喻不存在和没影儿的事,是不够妥当的;若比喻事出有因,确有来头,则比较恰当。$ X3 V( i# ^% i6 {  `$ O# \8 d, ~

3 k3 e7 E' Z5 x8 `% J! R0 }( Y- v8 S& r# k
, k- z* {& S4 x+ {  B" P2 l
  4、床笫之私(床笫,是个迷人双眼的"马甲",很容易误作"床第"。虽然两者模样酷似,可惜,后者根本不是中国话——对不起,俺眼神儿不好。): Y: \5 Q# p) u1 A7 n! J
  床,好解释;笫(读作"子"),指"垫在床上的竹席"。"床笫"也就是床铺。引申为夫妻之间的语言或房事。但换上"床第"这套"马甲",就什么"讲儿"也没有了。
1 h  L4 O2 V+ V0 K. f% f4 }9 |* K9 J! w& e9 f

& {/ J! F  i1 X
! m+ Q' Y! o7 i: D. C, [2 t& f  5、明日黄花(指"过时之物"。或许有人觉得,"明日"哪里不过时?"昨日"才过时哩,便想当然地篡改成了"昨日黄花"——谁下的命令?凭啥愣改呀?)
7 O+ L, [9 N+ D, w  B这个成语的出处,源自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黄花,也就是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c* S# V* B0 h1 h8 u2 |! a

6 p. }4 F  ?! q+ S: P  g
  l; T/ b7 v, e1 x  w. V- G9 V
1 B' o! E- {$ o& O$ S+ [  6、美轮美奂(只形容建筑之美,如今,被滥用到所有事物上。尤其是电台、电视台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半吊子主持人,往往是张嘴就来,出口成错——错了也不改,脸皮就是厚。), ?4 e7 l) U$ {& g
  这个成语出自《礼记檀弓下》:晋文子赵武家里新落成一所房屋,晋国大夫张老去祝贺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轮,是古代的一种圆形高大的谷仓。这个成语指高大的意思,专门形容房建筑屋高大华丽。现在?连唱歌跳舞、喝酒吃饭都"美轮美奂"了,上哪儿说理去?
+ z9 T, ], O: S: m) o8 H: H) ]* F$ K! L5 p/ g3 s# E" P6 l' P4 A

0 Q  a; t- W6 W9 U+ R5 \  h8 ~$ x6 E6 v3 z' S" V- r
  7、振聋发聩(本意是声音很大,令人警醒;竟被误作听力下降,像个呆头呆脑的聋子——醉汉弄醒?把醒汉弄醉?甭官怎么说,先把意图闹清楚;否则,干完活儿,准挨大嘴巴。)
) _& b) c& q7 `7 `  这个成语的出处在清代大才子袁枚那里,他写过《随园诗话补遗》,卷一中有句话:"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聩,耳聋。"振聋发聩",即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8 K* p" n' \7 C0 h, X! Y" p6 P
8 r( `# Z8 f3 Q3 `" {, Q- p! ]& j; c' E0 G5 {, P# b

3 c- ~9 W0 Z$ k" S  8、始作俑者(原指做坏事,引领歪风邪气的"第一人",现在,居然摇身一变,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英雄",起码也是开先河的任务——看来,"屎盆子"完全可以扣在正面角色脑袋上。尝尝鲜儿吧您呐。详见:骂人有理,“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1 h5 Z3 X" ~, q  出处在《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这是理所当然的"贬义词"。
zan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地址

qq
收缩
  • 电话咨询

  • 04714969085
fastpost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诚征英才| 对外合作| 产品服务| QQ

手机版|Archiver| |繁體中文 手机客户端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94号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3 数学建模网-数学中国 ( 蒙ICP备14002410号-3 蒙BBS备-0002号 )     论坛法律顾问:王兆丰

GMT+8, 2025-8-5 17:00 , Processed in 0.746025 second(s), 52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