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189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3-11-30
- 注册时间
- 2023-7-11
- 听众数
- 1
- 收听数
- 0
- 能力
- 0 分
- 体力
- 3179 点
- 威望
- 0 点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1164
- 相册
- 0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420
- 主题
- 419
- 精华
- 0
- 分享
- 0
- 好友
-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
给大家分享一篇19界华为杯数学竞赛f题的论文及代码,以及最终答辩所用ppt
1 v; S ?/ X# K下面附上参加完这道赛题的学术讨论之后作者对这篇论文的不足之处的思考:
! S2 K }' w/ w% m5 b4 z, {: I4 l, p第二小题在飞行轨迹的分析上,我们存在一定的问题,给出的并不是最优的轨迹,最优的轨迹应当是将修正点包含在圆弧内部,而非圆弧的端点。在问题的求解中使用的近似和线性规划这个方法上,我认为我们的做法都是合理的。赛题组长老师提到可以验证第一题的结果,给出飞行轨迹的做法我们是不能认同的。首先无法给出理论性的证明,这种飞行轨迹一定是最优的;其次倘若使用第一题中所有小于第二题计算结果的次优解加以一一验证,其理论计算量是指数级的,模型失去鲁棒性。综上两点,这种验证性解法的理论性和实际求解的效果都不会太好,因此我们不能认同这种解法。第三小题在和国防科大的同学讨论过后,我们发现这个模型在数据集的求解为到达终点的概率100%的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当数据集到达终点的概率不是100%的情况,我们求得的只是一个快速的近似解,而非最优解。主要原因在于我们没有考虑到在飞行路径上是否存在两个点,这两个点只有在都不成功的前提下,才会使得飞行器无法到达终点,反之任一点失效,都不影响飞行器的飞行。当然这种两个点的情况还可以拓宽到N个点来思考,那么倘若使用规划,他会是一个高阶非线性的规划,难以求解。因此模型在这种无法100%到达终点的情况下,还可以再作改进,看看能否将模型做的更加精细,从而求解出精确的解。4 n; B0 H) S3 [, {# L
3 T/ ^2 u& A( S3 f$ D* i% M k( H |
z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