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注册地址  找回密码

tag 标签: 竞赛

相关日志

分享 我的数学建模进展
yuanyuanxiang 2014-6-29 14:18
我的 数学建模进展 姓名:袁沅祥 学校:首都师范大学 专业:应用统计 QQ : 962914132 张朋老师说,如果把一门学问比作一棵菜,通过实践,我们学到的是切菜的技能,这种技能是脱离这棵菜而内化于心的。我觉得数学建模是一个大萝卜,通过切这块萝卜,你的技能点能获得较大的提升。 数学建模竞赛题目由专家命制,取材来源于生产实践,考察学生将理论科学特别是数学,和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编程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止搞数学的来比赛,也不止做实验的来比赛,还有古代文的也来参赛,美术学的也来参赛,可谓是一场“武林争霸赛”。 新人第一年参赛,以为求解应用题,以为编写小程序,事实却令他摸不着头脑,不知从哪里下手。三个同学在商榷之后细分了工作,做假设,建模型,推公式,编程序,验结果,写论文。他后来与同学聊起自己的建模经历,侃侃而谈说赛题,言语里透着一股傲娇,使得对方止不住惊叹,“哇塞,你好厉害”,他感到开心,想象自己肚子里有了足量的油墨。是呵,他三天两夜一门心思干一件事,在多年以后回顾起来,那些幸酸苦楚酿成“甜蜜蜜”。 当我发现一张 JPG 图像被 MATLAB 读进去之后变成一个矩阵,我是震撼的,感到非常神奇;学会用 MATLAB 调用一个函数就能读取 EXCEL 表格,像操作矩阵一样方便地操纵数据,我是开心的,觉得挺有意思;学会用 LINGO 求解大规模优化问题,只需要把目标和约束条件输入,就能快速求出百余个变量的取值,我是自豪的,觉得真是厉害……发现所学知识能被用于实践,或者感到平素的理论发挥了使用价值,就像自己的合法性被得到证明,我从学生来,要到社会去。 “这三天,大脑一直处于思考状态,时间过得匆匆。一日三餐在办公室吃饭,每天晚上吃一个西瓜。最后一晚大家集体通宵。经历一次建模,定有许多收获。” 2011 年,新手取得了一个“省三等奖”,拿到学校的一笔奖金,感到满足。“这个惊喜,太过于突然了。我们要去长沙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答辩会。”新手变老手,我们在 2012 年取得“全国二等奖”。我珍藏了这两次竞赛的论文,在大学毕业时赠与学妹。一拨人走了,但前仆后继,学妹在后来的数模赛事上也参加答辩会,并最终取得了全国一等奖。 2013 年,我考上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在检测成像工程中心学习,参加了更高级别的数学建模竞赛,题目为《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及预失真建模》。使人集中心思去解决某个问题,不仅训练了专业技能,锻炼了查找文献、写作排版、抗压通宵等能力,更培养了我们的团队战术、开放式思维和创新意识。这年,我们被评为二等奖,并有幸去中南大学参加颁奖大会,见到了学位中心李军主任、钟登华院士和众多优秀研究生代表。 2014 年数模,我们选择了题目《机动目标的跟踪与反跟踪》,讲的是辽宁省三个雷达监测站监听到了非合作(敌方)机动目标的活动,我们可能在研究某种导弹的轨迹。同学毫不夸张地说:“保家卫国,想想都激动啊。”我们首次尝试将 LaTex 用于排版,提升论文美观度。这一年建模给我们带来许多欢乐: “中期疲软,后期无力啊。中期对方派出超级 BOSS ——卡尔曼滤波,我方溃不成军,屡败屡战。挡住我方去路,直接暴击 10000 秒杀。神器在手,却真气不足,不能驾驭啊。 ” “竞赛提供的 TXT 数据应该是真实数据吧,若真有导弹打到钓鱼岛去,那怎么没见新闻报道过?” “为什么我算出来的导弹落地坐标是在北京日本大使馆? ” 三百单位齐参赛,万余选手争英雄。我有幸到天津大学参加颁奖盛典,与来自全国各地的 600 多位师生代表欢聚体育馆。照相员叫喊的口号很特别: “ 准备,一二三,高兴! ” 华为公司把对活动的赞助经费提高到了 40 万,对一等奖团队奖励 2000 元,并非常欢迎数模人才到其公司竞聘,能优先考虑录取。中石化近年提出 “ 优才引进计划 ” ,数模人才直接进入面试环节。 研究生最后一年,队友升级当了博士。我希望把数学建模传承下去,找到两名 2014 级队友,最后一次冲击竞赛,题目是《数据的多流形结构分析》。我们采用 SVN 协作办公,就是当多个人编辑 TEX 文件时会智能处理一些事情。我还使用远程控制,将机房的台式小型服务器用于运算,因为毕竟大数据,许多人用笔记本跑程序导致宕机。当南京大学周志华实验室的学生一个上午搞定问题之时,美术学的同学到第四天还在忙着 P 图。当然这是一个笑话。术业有专攻,自己觉得非常难缠的题目,在专业人士看来可能就是一碟小菜。虽不能人人炒出一盘美味的菜肴,但至少我们学会了怎么切萝卜,而这是炒菜的前提。 一次建模,终身受益,何况我参加了五次。五年建模经历,在我毕业之际,浓缩为 “ 积极参加建模竞赛,积累了丰富的建模经验”这样一句自我评价,并写入个人简历,以期在求职的时候能获 HR 青睐。我的学生生涯快结束了,“数学建模 ” 凝聚成为一个关键符号,印在我心里,数学建模的思想将伴我一生,也将在我今后的工作中发挥作用。
个人分类: 数模进展|1033 次阅读|0 个评论
qq
收缩
  • 电话咨询

  • 04714969085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诚征英才| 对外合作| 产品服务| QQ

手机版|Archiver| |繁體中文 手机客户端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94号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3 数学建模网-数学中国 ( 蒙ICP备14002410号-3 蒙BBS备-0002号 )     论坛法律顾问:王兆丰

GMT+8, 2025-8-11 09:41 , Processed in 0.324584 second(s), 24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