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注册地址  找回密码
查看: 2128|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b题丁克家庭数据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1

主题

4

听众

6

积分

升级  1.0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新人进步奖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30 08: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招呼Ta 关注Ta
谁能把丁克家庭的: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相关的数据怎么找的告诉我啊,公网上好象没有额
zan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微信微信
liyunfei        

1

主题

3

听众

385

积分

升级  28.33%

该用户从未签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

听众

28

积分

升级  24.21%

该用户从未签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ukamoz        

1

主题

4

听众

11

积分

升级  6.32%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新人进步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oshiliji        

0

主题

4

听众

5

积分

升级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新人进步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uanyu188        

0

主题

4

听众

22

积分

升级  17.89%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新人进步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夏虫        

12

主题

4

听众

138

积分

升级  19%

该用户从未签到

公布的年度分析报告,1993 年美国有6180 万个家庭,其中3480 万个家庭无子女,丁克家庭已超过家庭* b! r% g: Q6 G3 i
总数的一半以上[1 ] (P21) 。
8 `( o/ ~) ^0 a* u2 B; L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随着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和各行各业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欧美国家的不育8 A5 I7 |8 a& r: }$ W- I9 q
观念也迅速传入我国,丁克家庭开始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出现,尤其是知识分子相对集中和处在改革开放2 _8 u3 B3 o7 h( \0 j0 p
前沿的城市更为明显。上海市区在1979 - 1989 年共有113. 34 万对男女登记结婚,其中约有16. 48 万对夫妻
/ X# |- ^4 k' X# i! h8 X8 P没有生育过孩子。除去其中一些再婚不生孩子和由于生理原因不能生育者,有生育能力而不愿生孩子的夫妻4 g9 j' c( \) n: r) b
家庭占全市家庭总数的3 %。进入90 年代以后,这样的夫妇有增无减。南京市一项抽样调查表明,有4 %的0 _. G( K: Z* h2 {$ F" ~
夫妇自愿固守丁克家庭[1 ] (P21) 。另据资料显示,1989 - 1994 年,上海市区丁克家庭约占家庭总数的3 % - 4 %。
  |1 e4 ~) D5 {1 V1984 - 1998 年,北京市约有3 %的夫妇自愿不生育,达7 万人之多。1989 年广州市只婚不育的人数有10 万人,
0 c) @4 y9 J- \2 |! i1992 年年底则猛增至13 万人[2 ] (P8) 。2002 年,上海市妇联针对全市家庭状况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丁克家庭已经占到上海家庭总数的12. 4 %。丁克家庭数量的激增由此可见一斑。据负责这项调查的复旦大学社会学
6 `$ n4 k: ?- M- j! p系教师孙中欣介绍,调查选取了1200 多个不同年龄、阶层的上海家庭作为样本。“如果只选取20 岁至40 岁年; b- h: E  H4 j6 p5 y: [, @; s. z5 m
龄段的样本,丁克家庭的比例会更高。”再据零点调查公司2002 年2 月进行的一项社会调查,目前我国的大中( |  z& I8 K  z4 ^! u
城市已出现60 万个丁克家庭。孙中欣说:“丁克家庭的增多是社会进步到一定程度后必然出现的现象,背后" G4 p3 F# L& m( Z
反映的是中国人价值观的变迁。”一些丁克家庭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们不希望自己的二人世界被孩子打扰[3 ] 。0 Z" b1 H& I0 n) K7 m
2003 年初,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性别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迟书君等人对深圳户籍人口的婚姻家庭状况进行了
. [/ ^- o  {$ L! u9 _一次大规模调查研究后发现:深圳户籍的家庭仍然属于传统稳定型“, 单亲家庭”和“单身家庭”只占0. 8 % ,但. V! `4 M  S7 N8 [
不要孩子、仅由夫妻二人组成的丁克家庭所占比例却高达10 %左右,远远高于国内一般城市,并且呈继续上
9 S4 s6 q: b  f) U$ v- y! e升的势头[4 ] 。总之,丁克家庭作为一种新兴的特殊家庭类型不仅已在我国扎根定位,成为我国核心家庭、主干6 c% f5 @/ Z' v, f
家庭、联合家庭、单亲家庭等众多家庭类型中新的一员,而且呈继续发展之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听众

678

积分

升级  19.5%

  • TA的每日心情

    2013-4-7 22:30
  • 签到天数: 12 天

    [LV.3]偶尔看看II

    新人进步奖 发帖功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地址

    qq
    收缩
    • 电话咨询

    • 04714969085
    fastpost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诚征英才| 对外合作| 产品服务| QQ

    手机版|Archiver| |繁體中文 手机客户端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94号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3 数学建模网-数学中国 ( 蒙ICP备14002410号-3 蒙BBS备-0002号 )     论坛法律顾问:王兆丰

    GMT+8, 2025-8-20 05:04 , Processed in 1.214201 second(s), 93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