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注册地址  找回密码
查看: 39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数学模型预测社会观念结构变化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mengqj        

11

主题

4

听众

73

积分

升级  71.58%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新人进步奖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15 11: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招呼Ta 关注Ta
计算机能预测舆论动向吗?欧洲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种数学模型,探讨社会观念结构如何通过个体间的互动而演化。模拟实验显示,人们彼此影响的程度,以及个人具有的社会关系数量,是决定社会观念结构的两个关键参数。这一模型也可能用于预测现实。该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欧洲物理快讯》(Europhysics Letters)上。
( S1 t# z, t2 ]' o& J0 w) s9 a- D# w  r9 C4 A2 x* }9 `
此模型是一个网络,模拟的是由许多个人组成的社会关系网。模型假定人人都会受到其接触的人的影响。个人由网络中的结点代表。结点的值可以是1,也可以是0 ——相当于在某议题上持赞同或反对意见。随着时间演化,人们的观点可能会改变,结点也要重新赋值。比如A结点在某时刻的值为0,在下一时刻,它的值有可能发生变化。变化规则是:在和A点连接的结点中,如果超过一定比例的结点的值相同,则A结点的值也会趋同。临界比例叫做“滞后参数”,它必须大于50%。若 “滞后参数”为80%,意即:如果某一时间,A先生的伙伴有超过80%赞同某提案,那么在下一时间,A先生便会“从众”,也表示赞同。! g6 b1 M: d" x" q% G" h4 F
: U7 u- r0 K5 i. H* U2 `, B1 ?. Y
包含有不同观点的个体的社会,在“从众”的规则下,将如何演化?模型运行结果显示,系统的最终状态,依赖于滞后参数和单个结点连接的结点数目。或者说,依赖于个体不愿从众的程度及个体的社会交际广度。$ `* c! x5 Y8 z. @

, {# u$ c. _0 }% D! Y8 g/ ~& X! M首先,若滞后参数增加,已形成共识的区域就会动摇,会出现持不同观点的人混杂的局面。换句话说,个人越坚持己见,社会越容易实现各种观点的“大杂居”。除了 “混杂”外,还有一种状态称之为“隔离”:群体内部拥有共识,群体之间互动很少。增加“连接度”这一参数,会使系统从隔离状态转变为混合状态的速度变快。或者说,个体平均拥有的社会关系越多,社会越快地呈现出观念的“大杂居”。一个拥有高连接度(超过10)的系统非常快地从隔离社会转变为混杂社会。而拥有较低连接度的系统则混杂得更慢,而且可能永远无法充分混杂。
' b1 B& e  `" o; W8 T. T0 J' R# t' L; n. t6 `
另外,系统“陷入停滞”时,会随机调整结点间的一些连接——象征个人的社会关系有所变动。如此一来,模型更加贴近现实。; |2 J3 u5 L0 x
% @" Z$ H9 w( V4 s
研究者之一,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的斯蒂芬·特纳表示:“从我们的模型可预测到,社会共识的达成,有赖于议题的辩论是否活跃,尤其在正方反方各占一半时更是如此。一个辩论受到鼓励的社会,比起一个不欣赏、压抑甚至禁止活跃讨论的社会,更可能达成共识。”
( }  U' |* u5 Q9 q$ t. G4 e  H8 H+ g; j& O, h6 J
这个模型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它可以对实际情形作统计学预测。特纳说:“原则上,模型参数可以从现实中取定。如今有几十个研究团队正努力绘制社会关系网图,其成果可直接添加进模型;而人们彼此影响的方式,也可通过民意测验和行为调查获知。” (来源:科技日报 高博)
zan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地址

qq
收缩
  • 电话咨询

  • 04714969085
fastpost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诚征英才| 对外合作| 产品服务| QQ

手机版|Archiver| |繁體中文 手机客户端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94号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3 数学建模网-数学中国 ( 蒙ICP备14002410号-3 蒙BBS备-0002号 )     论坛法律顾问:王兆丰

GMT+8, 2025-9-24 01:56 , Processed in 0.796044 second(s), 52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