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注册地址  找回密码
查看: 11213|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什么是蛛网理论?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陈芳芳 实名认证       

1

主题

3

听众

62

积分

升级  60%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新人进步奖

群组数学趣味、游戏、IQ等

群组09年国际数学建模群—鹰之队

群组数学建模专区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3 23: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招呼Ta 关注Ta
什么是蛛网理论?有什么好处?
zan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微信微信
p31415 实名认证       

67

主题

7

听众

1592

积分

升级  59.2%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4 11:07
  • 签到天数: 43 天

    [LV.5]常住居民I

    网络挑战赛参赛者

    新人进步奖

    群组我行我数

    群组数学趣味、游戏、IQ等

    群组数学建模

    群组数学天下

    群组南京邮电大学数模协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hh0008        

    2

    主题

    3

    听众

    106

    积分

    升级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dufs0        

    1

    主题

    3

    听众

    470

    积分

    升级  56.67%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新人进步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duscimc        

    1

    主题

    3

    听众

    35

    积分

    升级  31.58%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新人进步奖

    蛛网理论  蛛网理论(Cobweb Theorem) % K- @" \% K- R9 L
      蛛网理论简介 + L- H/ ^6 @2 _2 v
       某些商品的价格与产量变动相互影响,引起规律性的循环变动的理论。1930年由美国的舒尔茨、荷兰的J.丁伯根和意大利的里奇各自独立提出。由于价格和产量的连续变动用图形表示犹如蛛网,1934年英国的卡尔多将这种理论命名为蛛网理论。
    3 K0 _3 C0 X0 P3 ?  蛛网理论是一种动态均衡分析。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如果供给量和价格的均衡被打破,经过竞争,均衡状态会自动恢复。蛛网理论却证明,按照古典经济学静态下完全竞争的假设,均衡一旦被打破,经济系统并不一定自动恢复均衡。这种根据的假设是: ( G! R" n; ?8 K/ f6 V  S3 m$ o* R
      ①完全竞争,每个生产者都认为当前的市场价格会继续下去,自己改变生产计划不会影响市场; 6 B0 g8 J6 q2 v' M: N' ~& Y' D5 T
      ②价格由供给量决定,供给量由上期的市场价格决定; " ?2 E' ~; j' A3 A1 W
    ③生产的商品不是耐用商品。这些假设表明,蛛网理论主要用于分析农产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

    听众

    18

    积分

    升级  13.68%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新人进步奖

    蛛网模型是一个动态模型,有收敛性蛛网,发散性蛛网还有震荡型的,具体你可以去看下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rever99 实名认证       

    2

    主题

    4

    听众

    1180

    积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5-8 15:29
  • 签到天数: 28 天

    [LV.4]偶尔看看III

    群组数学建模

    群组数学趣味、游戏、IQ等

    群组我行我数

    群组Mathematica研究小组

    群组LING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upingjn 实名认证       

    0

    主题

    3

    听众

    15

    积分

    升级  10.53%

    该用户从未签到

    自我介绍
    200 字节以内

    不支持自定义 Discuz! 代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vmmvmmvm 实名认证       

    2

    主题

    3

    听众

    342

    积分

    升级  14%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4-6-6 11:56
  • 签到天数: 20 天

    [LV.4]偶尔看看III

    群组Matlab讨论组

    群组东北三省联盟

    群组计量经济学之性

    回复 hduscimc 的帖子, T( T, C6 U! [! h8 y5 D9 k
    显然是经济学中的的一个应用9 E# X8 k! h# W8 a8 \$ v
    ' Z9 F0 B& K- E# y0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npfc 实名认证      会长俱乐部认证 

    131

    主题

    38

    听众

    1万

    积分

    升级  0%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2-4 08:49
  • 签到天数: 282 天

    [LV.8]以坛为家I

    邮箱绑定达人 新人进步奖 最具活力勋章 风雨历程奖 元老勋章

    群组2010MCM

    群组数学建模

    群组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建模协会

    群组华中师大数模协会

    群组Mathematica研究小组


    - f) U5 \" X5 l, [$ r# _0 L蛛网理论(Cobweb Theorem)
    $ M0 ~+ e8 J7 W# q6 r1 ]  蛛网理论简介 ! r. S& \$ y- d
      
     某些商品的价格与产量变动相互影响,引起规律性的循环变动的理论。1930年由美国的舒尔茨、荷兰的J.丁伯根和意大利的里奇各自独立提出。由于价格和产量的连续变动用图形表示犹如蛛网,1934年英国的卡尔多将这种理论命名为蛛网理论。
    * D1 ?  w' \6 M% a/ ~
    $ k2 x$ h  e1 Q; [假设  蛛网理论是一种动态均衡分析。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如果供给量和价格的均衡被打破,经过竞争,均衡状态会自动恢复。蛛网理论却证明,按照古典经济学静态下完全竞争的假设,均衡一旦被打破,经济系统并不一定自动恢复均衡。这种根据的假设是: " v  D+ s4 f1 l1 N" b5 v
      ①完全竞争,每个生产者都认为当前的市场价格会继续下去,自己改变生产计划不会影响市场; # r% V2 j% E; K0 E) y, S5 v, E
      ②价格由供给量决定,供给量由上期的市场价格决定; ( I# q7 p, K( B; U4 D
      ③生产的商品不是耐用商品。这些假设表明,蛛网理论主要用于分析农产品。
    3 p* @, i' M% W/ [9 _0 x; y" P! y' G$ l. Q/ i0 _$ P7 z; e: E
    蛛网理论的模型  蛛网理论的模型如图所示。
    2 Y  A7 i% t0 ]" h( h  图中P、Q、D、S、分别是价格、产量、需求函数供给函数;t为时间。根据上述模型,第一时期的价格P1由供给量Q1来决定;生产者按这个价格来决定他们在第二时期的产量Q2。Q2又决定了第二时期的价格P2。第三时期的产量Q3,由第二时期的价格P2来决定,依此类推。由于需求弹性、供给弹性不同,价格和供给量的变化可分三种情况: - X( |- p7 m+ _& o
      ①当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即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小于对需求量的影响)时,价格和产量的波动将逐渐减弱,经济状态趋于均衡,如图1所示。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为“蛛网稳定条件”,蛛网向内收缩,称“收敛型蛛网”。
    * B% @7 G, T& H  ②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即价格对供给量的影响大于对需求量的影响)时,波动逐步加剧,越来越远离均衡点,无法恢复均衡,如图2所示。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为 “蛛网不稳定条件”,蛛网为“发散型蛛网”。
    9 T9 T4 o3 D/ `7 Z/ B7 d6 Q1 i  ③当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时,波动将一直循环下去,即不会远离均衡点,也不会恢复均衡,如图3所示。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相等为“蛛网中立条件”,蛛网为“封闭型蛛网”。
    新浪微博“冰宏茶LJH”,求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地址

    qq
    收缩
    • 电话咨询

    • 04714969085
    fastpost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诚征英才| 对外合作| 产品服务| QQ

    手机版|Archiver| |繁體中文 手机客户端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94号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3 数学建模网-数学中国 ( 蒙ICP备14002410号-3 蒙BBS备-0002号 )     论坛法律顾问:王兆丰

    GMT+8, 2025-9-26 13:45 , Processed in 1.248217 second(s), 105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