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我就是皇帝的新装里那敢说真话的孩子 ) {- F. z9 Z g: o4 |. q" I
2 O2 P" H1 j# Q; Q1 a0 @ n N
) N# s% h; Y. u* a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 02:08 第一财经日报
8 u( `+ @7 T$ m- ^' p( M
: o, O/ r7 s2 ]0 U
1 g3 ^6 j& q+ J* h- b. }9 I, v
* t! T3 K: z- x( f$ A5 c% C2 i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 新浪资料图片 ) _) `1 J% `6 a8 D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 Z! U& u* q) J2 I& z$ h" K0 v) c
3 F. d8 p1 [! q2 ] 郎咸平说自己是《皇帝的新装》里面那个敢于说真话的孩子,郎咸平从来不回避自己世俗的一面。他是个热爱享受物质的人,开着心爱的奔驰,以710万港币买入擎天半岛的豪宅
( Q6 F% u0 L+ c0 p' s本报记者 张馨月 发自北京
, E. J, z( |2 |. w. S; a这个岁末年初,郎咸平的名字再一次炙手可热。 + S& {$ H; h3 j) |
3 {$ h1 T/ H+ R% X1 d2 M+ F0 h
从与四川长虹董事长赵勇唇枪舌剑的PK,到和君咨询集团总裁李肃发表公开信叫阵。
8 @6 S f1 I$ N$ D; f倒是处在风口浪尖上的郎咸平一如既往,不刻意作任何辩解和回应,依然奔走于校园的小讲台和形形色色的大讲台之间,一而再、再而三地讲述着自己关于信托责任、严刑峻法的主张。 , e6 q9 X$ G: V. u+ ~) w K0 R2 H
“一个人提出的想法是对是错,需要大众的判断。社会在不断进步,社会公平在民间。”郎咸平说。
3 _, w1 F |2 o- u% }5 q* Y另类“海归”
$ S* p- P' v/ D8 P0 h3 f2005 年12 月27 日,成都,郎咸平演讲会上。在他接受场内听众的提问时,专门买票前来并一直默默坐在听众席的赵勇第一个站了起来,向郎咸平发起挑战,郎咸平立即回应,一场弥漫火药味的舌战开始了。 $ k0 P1 L7 Z. O4 S0 v/ E
“我写了一本新书,就叫《MBO》,第一章就是长虹!”面对对方的质问,郎咸平依旧咄咄逼人。 2 x3 } L* j/ Y' F. u4 Y5 q7 _
美国沃顿商学院博士,长江商学院(首席)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最高学术级别的(首席)教授,曾任世界银行、深交所和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局顾问,1990年金融学论文引用率排名世界第一,2003年荣登世界经济学家名人录……郎咸平头顶着众多耀眼的头衔和荣耀。 ! S' H8 S* U2 d% R# }2 D R
但直到今天,他的名字依然和“国企改革”、“国有资产流失”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位主攻公司治理和财务方向的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系教授在内地的声名鹊起却始于国企改制方向的大争论。
2 h& O5 K7 Z) h. K& C“我不是一个执行者,我只是一个理念的传播人。”这是郎咸平给自己的定位。
- ?, T) A. b& e! Y6 K. |他一直在坚持“拔掉国企改革思维谬根”,频繁在内地讲坛亮相,痛陈国有股不应该退出市场的个人主张。 6 s! @& U% F; [/ f7 a) J+ ~
郎咸平说自己是《皇帝的新装》里面那个敢于说真话的孩子。
1 \& w' K$ f* ^7 o9 M( |2 j! q+ L“我国的产权改革,或者称国企改革,最后的结果是改革的成本几乎要全社会负担,改革的利益归于少数人,这就是造成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原因。” ( t/ r t v) D" o5 A' `
在他看来,企业总经理应该是“保姆”:“现在国企改革变成什么样的情况?等于说我今天家里很肮脏,我请个保姆到我们家清扫,清扫完了以后,家就变成她的了。”
# P( h' j% P* I6 U/ u- t% O“建立一套激励机制与信托责任并重的职业经理人制度,让市场机制制约职业经理人,用法制约束,保护产权。”郎咸平继续坚持自己的两个观点:一是国企不论大小,政府行政命令首先应该退出市场,但是国有股应该留在市场;二是职业经理人制度不但可以改革国有企业,而且也不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 ^6 G+ q5 Z6 ^ H" K“股改要和国际接轨”,郎咸平举出了英国的例子。股改分三步稳步实施:首先在国有股股权结构不变的前提下聘职业经理人;其次要求效益好的国企才能进行股改;其三,股改后政府仍然保留黄金股,持有否决权,继续承担保护中小股民的责任。
" p' [( Q' ?+ s% ~5 z+ _) F郎咸平敬仰的英雄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那封著名的《与妻书》让郎咸平颇为感慨:“我和林觉民一样都是为了信念而工作的。” * I& O* I4 |3 w1 y
双面锋芒 + I @( [! ?- ?8 Z- D
郎咸平的锋芒或许是与生俱来的。
/ Q2 k2 `, p' g$ f他1956年出生于台湾桃园农村,父亲是个军人,母亲是台湾化学界的名师。“妈妈很爱我,她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女人,我从来没看见我妈妈哭过。”郎咸平这样描述自己的母亲。 ' L9 k. G3 k5 _2 ]( v, G
“高一下来,数学不及格,物理也不及格。我们老师说,郎咸平呀,我看你还是念文科算了。”郎咸平善于炮轰也喜欢自嘲,那段并不如意的童年往事,常常被他在各种场合信手拈来,当做花絮博听众一笑,或者成为他传奇人生的一个小小注脚。 & j& z6 I! {6 q: r1 ^# m& N$ f
“小学四年级即因成绩太差分到不升学班。初二又因同样原因分配到‘放牛班’学木工。高中毕业勉强考上东海大学经济系,又因不想考微积分,只好转到金融系。从此以后,他似乎找到了最适合他吃的一碗饭……”——这是他编写的系列丛书封面“不落俗套”的自我介绍。 $ Q5 A. I/ t) s+ k1 y
100分的初中数学考试他曾经仅得7分,初中差点没能毕业。为了对抗那些欺负他的高年级同学,甚至跑去拜了山东八步螳螂拳嫡传弟子为师,混迹台北最热闹的西门町街,打遍全校无敌手,号称“西门町之虎”。
2 e, Z3 E4 v% R6 l勉强考进了一所末流大学,之后就是一连串的奇迹:考上了号称“经济学家摇篮”的台湾大学经济学研究所,当过记者、服完兵役后,以破世界纪录的两年半时间连拿沃顿商学院金融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8 C9 k W5 C* g" x9 s/ s“我不聪明,但很用功。”郎咸平这样评价自己。 # e! Z1 ~- n) A* W) H8 ^
郎咸平已是中国身价最高的学者,目前他在长江商学院兼任教授的年薪达到了200多万元,加上香港中文大学的120万港元,单教书年薪已近400万。此外,每次出席国内讲座都要收数以万计的高额“出场费”。
8 S% @* j8 Z: C7 r3 f成名之后的郎咸平,骄傲而又孤独。 - ~/ B/ _3 C4 o' g
他坦言喜欢做闪光灯下的焦点。他谈到自己在第一财经电视频道的《财经郎闲评》,毫不掩饰自己的骄傲:“这个节目做出来之后,成为上海收视率最高的节目。英国伦敦《金融时报》登了一篇专访,谈到这个。文章说,上海妇女的三大爱,(笑)第一是路易威登的包,第二是卡提亚的手表,第三是郎咸平。” : O! b7 d" Z# \
他也喜欢一个人躲在香港中文大学225号堆满杂物的小办公室里苦读。郎咸平的一位学生、联合证劵副总裁盛希泰说过,他最佩服的一点就是当周末给郎老师打电话时,郎咸平都是在办公室做研究工作。学员们最喜欢听他上课,因为“听郎教授大谈历史、政治、法律是最过瘾的”。
( ] w! w+ H4 T g郎咸平从来不回避自己世俗的一面。他是个热爱享受物质的人,开着心爱的奔驰,以710万港币买入擎天半岛的豪宅。在接受香港记者采访的时候,他表示:“现在名气大了,如果内地有人来探望我,有个豪宅单位总是比较有体面的。” % l" W, `/ r# Y4 k( d$ j
他童心未泯,喜欢看焰火,最爱吃台湾的桃园街牛肉面,白酒能喝一两瓶,从来没有朋友,妻子和两个儿子都定居在美国,不上网也不看报纸,他习惯了一个人走路,一个人吃饭,讲完课夹起皮包就走,偶尔也去办公室楼下小店里买青岛啤酒自斟自饮……
' V& ]3 {+ |4 R' |+ t- h, u9 [4 U相关 e) }- p( p6 W. p7 }& |
2005年5月,郎咸平公开指责长虹MBO(管理层收购);8月23日,他直接将炮口对准了倪润峰,采取常见的财务分析手段详尽解读四川长虹的“冰棍”理论和倪润峰的MBO故事,对长虹继续变相MBO提出质疑,郎咸平还为倪润峰时期的长虹国有资产流失途径取了一个极具金庸武侠色彩的名字:“倪氏吸星大法”。
* ]8 e2 H! r# }9 z$ j1 z2004年8月,在那篇著名的《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中,郎咸平质疑顾雏军席卷国家财富,将其巧取豪夺归纳为“七大板斧”——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以及借鸡生蛋。 . {% H% a: w3 Q8 C+ ]9 d. |( L% _
2004年提出“中国企业如要做大做强,只会造成悲剧”的论点,在中国企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 d# n; H* {$ f, y2003年9月,当关于 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讨论进入白热化的阶段,他在广州某论坛一语“人民币应该再贬值2%以打击进入中国市场的游资”,再次惊动天下。 3 W$ E ~% s7 Y# p y
2003年6月,他提出制度化解决民企“原罪”的问题,并受远在海外的仰融委托,出任“独立第三方”,为制度化解决日益突出的民营企业与主管部门矛盾的问题进行积极探索。 6 F$ n+ D9 M2 D0 ~2 L) L9 v
2001年下半年,他在内地股市极力推广“辩方举证”以及“集体诉讼”,受到中小股民的追捧,因此被尊为“郎监管”。(张馨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