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8 Z, P& h3 W3 D. E0 Y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深入分析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若干层次,同一层的诸因素从属于上一层的因素或对上层因素有影响,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因素或受到下层因素的作用。最上层为目标层,通常只有1个因素,最下层通常为方案或对象层,中间可以有一个或几个层次,通常为准则或指标层。当准则过多时(譬如多于9个)应进一步分解出子准则层。 " @ c# K1 |- }1 `2 V6 o) X" [7 Z: e* F1 l$ l1 n! f, |) J
2、构造成对比较阵。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始,对于从属于(或影响)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追成对比较阵,直到最下层。" v5 t+ l7 E% }
# y0 \% z: i6 j1 j
3、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对于每一个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即为权向量:若不通过,需重新构追成对比较阵。 # V; B" k" ?, c ' m6 x2 r" S0 H9 `2 v 4、计算组合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计算最下层对目标的组合权向量,并根据公式做组合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则可按照组合权向量表示的结果进行决策,否则需要重新考虑模型或重新构造那些一致性比率较大的成对比较阵。 - ^6 o* a* v' e8 y! o : {: k* n! k3 I/ ]$ D# d2 O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层次分析法 ' L' t3 U- _, L5 p, B 7 H: s M6 M6 S. _5 }# M 即level of analysis,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最早由肯尼斯•华尔兹在1959年出版的《人、国家与战争》中提出。在书中,华尔兹从人性、国家、国际体系三个“意象”(image)对战争根源进行了综合分析,从而开创了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层次分析方法。而第一位将层次分析法作为方**提出来的则是戴维•辛格。1961年,他在《国际关系中的层次分析问题》一文中,把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划分为两大层次:国际体系与民族国家。辛格之后,国际关系研究者越来越注重层次分析方法的完善和使用,分析层次越来越系统,层次间隔越来越小。詹姆斯•罗**提出了5个分析层次变量:个人、角色、政府、社会、国际系统。后来,布鲁斯•拉西特和哈维•斯塔尔发展了罗**的层次体系,提出了从宏观到微观的6个层次,依次是:世界系统、国际关系、国内社会、国家政府、决策者角色、决策者个人。世界系统指国际行为体所处的世界环境,如国际系统结构和进程、世界科学发展水平等;国际关系指国际行为体之间的关系;国内社会指决策者所处的国内社会环境,如社会的富裕程度、利益集团的行为特征、社会成员的素质等;国家政府指决策者所在政府的性质和结构,如国家**制度和政府机构的安排等;决策者角色指决策者的职务;决策者个人指决策者的性格、价值观念等纯属个人的因素。这6个层次涵盖了国际关系的主要方面,使研究分工更加具体、分析更加细致、研究体系也更加完整。究其本质,国际关系的分析层次实际上有两重涵义:1、不同的层次代表了不同的“解释来源”(自变量)所处的位置。2、不同的层次代表了不同的“研究对象”(因变量)所处的位置。从本质上讲,层次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使研究者更好地辨别和区分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各种变量,从而使研究者能够在不同的变量间建立可供验证的关系假设。; R8 k; Z' R. @3 w$ u: X: Z. X
6 r3 b, B- i5 R4 j( s 现代汉语中的层次分析法5 S; c i q M/ e
- s5 o. c# z" o1 S; E' l
含义: + v+ N5 r9 ^( z) G * R0 @! Q5 S( L, }/ t$ y! N 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 , m3 Z) M7 _0 G6 C
! x9 u6 W# |7 q+ D 朱德熙先生认为,层次分析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是一种分析方法,而是应当看做一种分析原则,是必须遵守的。, U4 _6 x+ v( B' A, a
& a9 Z+ Y# E8 h+ O& g
层次分析实际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切分,一是定性。切分,是解决一个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到底是哪些;而定性,是解决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在句法上是什么关系。 4 J1 u& l5 f$ u% T1 D 2 y9 w8 ]# M P* v. d! j2 J: ~ 基本精神: 8 ]/ P3 M6 R# W- {3 j, `: s4 j z! j. d T) P 1. 承认句子或句法结构在构造上有层次性,并在句法分析上严格按照内部的构造层次进行分析; & i. {# r- d, ^+ Z5 E1 F
0 k+ C3 c8 \$ E. A) I' u, D
2. 进行分析时,要明确说出每一个构造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 / h z. g1 u. o
8 |# O# z8 {4 l, O 3. 分析时只管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不管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或句 " R8 B. G- ?/ L- X8 m# f * X) x: V& B* m, Q# @ 法结构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 4 @8 g) p4 o! _# x% D& `, N* K; f6 w9 {8 G6 U/ S
优越性: 1 B; Z% n: p% j$ F' p8 p# O5 h c$ e5 `: h, o 1. 注意到了句子构造的层次性; . _4 [2 ^. i, U- v, M- i; I' @+ t
9 O+ g: y7 h/ O/ [ 如: 他 刚 来 我们 便宜 他 了 - J4 u3 P! A) g# Y% c6 A i4 B
! B9 y; \) Q' ~) ]3 Z0 \1 s3 J
│ │__│ │ │___│ ) ~; P z2 p" V
* R/ d* O* L6 N7 a: _6 A2 w, U
│___│ │_____│ 4 P8 e3 i8 M/ i; c- c* I; e
% ?. N, w, ~4 T 他 刚 来 我们 便宜 他 了 % p0 `5 j/ N! s1 M* _, t5 e1 v9 n1 T4 \8 ?' k
__ _______ ____ ___________ ! S& m! ^ d- j0 B5 O5 `% h- ^* b
- P/ T5 t% N: y+ G+ B
___ ___ ____ _____ |5 s& j. L' b
- p9 d. {8 H8 x4 V
2. 有效地分化了歧义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 / ?7 ]/ Z* \1 w# X; A- O6 \
6 b6 z* l( Y# N) g' e. B% a- ] 如: 照片 放 大 了 一点儿。 . I4 M* Z+ R A! ^- K% Y * `/ G1 m- Q3 ^% H9 Q ?. D9 {1 A _1_ ________2_________ 1-2 主谓关系 2 g6 F' V. Y' I% Y# k7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