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在我脑海中闪现过无数次,尤其在我受了将近二十年的中国教育之后,和我即将走向教育工作岗位之前,这个问题其实也可以称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古代先哲及教育家们早已对教育的目的作出过多种多样的回答;但似乎任何一个人的回答都不能说极为准确地概括了教育的目的。 教育该教人学会什么?我把它概括为两个字“生活”。即教育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如何教人更好地生活,在受教育中生活,在生活中受教育。& |" y% p3 U) N$ n* h
古代著名教育家杜威在《**主义与社会》中说“教育本身并无目的”,“教育过程在它本身之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我们来分析一下,“教育”,是一个动词,即一个行为过程。从这句话的意思即可得出,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即教育的过程和目的是相同的。而一个人受教育的时间几乎占去了一个人整个童年生活,受教育的过程也就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即教育是生活的部分,而教育的过程即生活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即教育过程本身,那么我们说教育的目的即学会生活,当然可以。
, C3 }* N& F' k# v- B 这时,也许有人会问,人生下来就已经在生活了,还用学吗?在这里,我想谈一下“生存”与“生活”的区别,仅一字之差,意义却远不同。“存”即存在,与“亡”相对,“活”本意为流水的声音,即生动,活泼之意,它不仅包含了生存的意义,还有另一层含义即要生存得很生动,活泼地存在,生活是更高层次的生存。: {! P1 b$ ?% A# O' B8 r; M, _# }6 A
杜威在《**主义与教育》中说:“教育就是发展”。“教育是不问年龄大小,提供保证生长和充分生活的条件的事业。”“教育是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这个思想是说,经验作为一个活动的过程是占据时间的,它的后一段时间完善前一段时间。而“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这三个命题的涵义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生活的过程、生长的过程、经验(改造)的过程是一个过程。这个命题是杜威教育理论的总纲领。: E& U2 o/ g4 u$ A
现在的父母在孩子三四岁时,就将其送到幼儿园,或者托儿所,进行学前教育,从此以后,孩子受教育的生涯开始了。但是,每一个父母是否想过为何要将孩子送去学校,学生自身是否在受了几年教育之后想过我为什么要来学校受教育。- r4 R0 u) ]3 Y3 ]) p2 S
每个父母经常对子女说:“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有出息。”学习什么?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吗?那学习知识又为什么?为了增加本事,提高能力。提高能力又为什么?还不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活得更游刃有余。说到底落脚点在于生活,还有一点“好好学习只是现在的任务吗?”将来就不需要学习了吗?现在的学习是为将来作准备吗?
6 p2 A! a+ Q$ n9 Y% K+ \ 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说过:人在一出生下来,就已经参与到人类的社会意识中了,不知不觉中分享着人类积累下来的智慧和道德的财富。通过教育,不断地发展个人的能力,熏染他的意识,形成他的习惯,锻炼他的思想,并激发他的感情和情绪,因此,教育是一种社会过程。或者也可以说,教育是使人社会化的一种手段。提到教育,不能离开社会。
8 J8 a3 j# P0 J1 T6 `7 b 教育涵盖了自然界或其他人对我们的智力或意志可能产生的全部影响。英格兰哲学家和经济学家斯图尔特.米尔曾指出:教育意谓“旨在使我们的本性得以完善我们自己以及其他人为我们所作的一切。……”康德说“使每个人都得到他所能达到的充分完善,这是教育的目的。”[完善什么呢?就是人的各种能力的和谐发展。]杜威说:“教育即生长。”教育即改造(经验的不断改造。)
/ J, }) U' M0 t 我还想澄清目前流行的一种错误观念,即每位家长嘱咐孩子时都会说:“现在好好学习,将来就会怎么样怎么样,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一定没有出息”之类的话,她们似乎给孩子灌输一种思想,就是教育是生活的附加品,或者说是将来生活的预备。这种附加品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 从上面名家名言,我们可以得出:“教育是个性或本性的一种完善,是能力上的和谐发展。是生长,是改造。”也就是说,教育是一种过程,是发展的过程,生长的过程,经验改造的过程,而生活自身就是在不断的生长,不断的发展,自我的不断改造和完善。教育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育即生活。当我悟到这一点时,我觉得自己没有理由不好好享受受教育的权利,我不再会提类似这样愚蠢的问题,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书本是学习科学化知识吗?为什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当我了解到,学习最终落脚点是生活之后,我开始不盲目地学习了,学习更有目的性,从只懂理论到更关注实践应用;学习的领域拓宽了,从单纯的书本知识扩充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 {3 {4 e0 D6 L( |! E& |
我再也感觉不到那些定理公式的枯燥乏味了,而是看到它们就能联想到一个个生动的生活实例。我尝试着从各种角度去解读一样东西,美学,文学,数学,哲学及心理学……
( A- i3 A& K! X# u9 v: u 从美学去体会几何图形的美;从文学典故身临其境地体会每一个数学公式背后隐藏的那种惊心动魄;用哲学思想剔除数学这棵大树的枝叶,寻找它的精髓根脉;从心理角度解读当今中国教育的弊病,并千方百计寻医下药。
% b) X! Q$ [7 M! @# I1 i9 ? 人们常说,享受生活,却在享受受教育的权利时模棱两可,心不在焉,当你懂得了教育即生活的时候,是否还一如既往地在课堂上打瞌睡?在写作业时抄袭他人?对于图书馆的大门朝哪边开都不屑一顾?对待学习的态度,就是对待生活的态度,不良的学习习惯就是你生活不检点的开端(前兆),“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经验作为一个过程是占据时间的,它的后一段时间完善前一段时间,当然,前一段时间的改造成果影响着后一段时间的生活质量。它们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1 [$ M0 D6 b
明确了教育目的,我更端正了学习态度,以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现在则为了生活而学习。明确了教育目的,我找到了一种更为有效的学习途径和方法---联想,从此,书本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符号,都是跳动着的,活跃的,有生命力的。明确了教育目的,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身上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了在受教育者眼中自己扮演的角色,是一位引路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和领导者。明确了教育目的,我更能找到一种更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育质量,充当好这个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