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2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1-10-21
- 注册时间
- 2009-7-12
- 听众数
- 14
- 收听数
- 0
- 能力
- 0 分
- 体力
- 2150 点
- 威望
- 17 点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932
- 相册
- 0
- 日志
- 0
- 记录
- 1
- 帖子
- 192
- 主题
- 26
- 精华
- 2
- 分享
- 0
- 好友
- 6
升级   83%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1-10-21 21:58 |
|---|
签到天数: 13 天 [LV.3]偶尔看看II
- 自我介绍
- 进化中。。。。。。。。
 |
本帖最后由 木长春 于 2009-11-16 13:20 编辑
* p3 e& l% D0 w% s+ s% Z- `: t$ k# Q2 w5 j# Q+ V2 y% @$ m4 t
《先进PID控制及其MATLAB仿真》
1 P" N' b+ \+ A0 P0 L! n
. b9 |% g( Z5 T: P作 者:刘金琨
+ s1 n, X- \+ A: }2 ~+ S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 c; f7 F: A6 A& |1 _0 M$ |( J$ w
- D) I8 w% \7 o% F1 u" C* r
- L% w- x; s! g/ y5 Q) X
内容简介:1 I' i4 M3 U) w; \, I$ @$ y: Z( ?
本书从MATLAB仿真角度系统地介绍了PID控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应用技术,是作者多年来从事控制系统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结晶,同时融入了国内外同行近年来所取得的新成果。
$ X! b0 L% e/ s 全书共分10章,包括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的PID控制;常用数字PID控制;专家PID和模糊PID控制;神经PID控制;遗传算法PID控制;多变量解耦PID控制;几种先进的PID控制;灰色PID控制;伺服系统PID控制;PID实时控制等内容。每种方法都通过MATLAB仿真程序进行了说明,所有仿真程序均存储在光盘上,读者可以直接调用。
+ a8 h8 C( f6 `( Q# k 本书各部分内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读者可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学习。
( \9 F: U$ w8 s9 q- `' a8 I
+ {# f/ Z. o* l; I, p0 _; y4 G J6 |
6 m1 G0 ~5 Y, }5 H% q {' n
6 e O) C7 _0 Z: l9 v( ^3 o, L目 录- z- h. u. L0 u0 a" e, x" u
第1章 数字PID控制
: a, a m c# F# ]1.1 PID控制原理7 L& b: c; G, ^) R
1.2 连续系统的模拟PID仿真
: [2 c! [+ `* y4 u! B5 y1.3 数字PID控制
1 |' e" o+ c# x9 G! G1.3.1 位置式PID控制算法
( D& b6 b, {/ `# G* [2 g) P: N! q1.3.2 连续系统的数字PID控制仿真$ ]" D2 c/ q' q4 D, K! E
1.3.3 离散系统的数字PID控制仿真4 r" L) b( A% f& C8 Z1 u3 i4 w
1.3.4 增量式PID控制算法及仿真
: S! a( M: i: a; j5 C1.3.5 积分分离PID控制算法及仿真& T2 d1 i7 g6 ?9 q
1.3.6 抗积分饱和PID控制算法及仿真
2 }; C$ b1 h) X4 ] c1.3.7 梯形积分PID控制算法
$ l" A! A7 |6 u5 H' z$ f! g4 U2 C1.3.8 变速积分PID算法及仿真
1 p4 R0 F/ T# L( h1.3.9 带滤波器的PID控制仿真
$ h; M0 k# g, G# q! a1.3.10 不完全微分PID控制算法及仿真
$ A, I$ C+ M3 R# Y& T5 j1.3.11 微分先行PID控制算法及仿真
0 \7 Y, W# h( _* N y1.3.12 带死区的PID控制算法及仿真
( {% A& P+ K0 d, ~) F' ~1.3.13 基于前馈补偿的PID控制算法及仿真9 N" e: X; L- k9 {
1.3.14 步进式PID控制算法及仿真
2 F6 S3 o; i6 D. |" g+ P0 w$ b2 D' f. v
第2章 常用的PID控制系统
! o1 K+ Z$ ~- Y& `; N2.1 单回路PID控制系统
# X! V: I: R2 A! k+ {' T+ } E0 g2.2 串级PID控制
0 T2 J2 T( [; @, Z2.2.1 串级PID控制原理$ n) ~% U) A c6 D4 n1 z
2.2.2 仿真程序及分析
6 Y3 e* ~" c9 A I+ m2.3 纯滞后系统的大林控制算法: q9 x% Q- o: C( L/ P
2.3.1 大林控制算法原理. a, T1 U7 Q% d. `4 p1 B4 b5 @" G
2.3.2 仿真程序及分析
9 X9 ` I3 c) m4 |8 C+ Y2.4 纯滞后系统的Smith控制算法 n" h+ x( i! R: {; f, F
2.4.1 连续Smith预估控制7 A9 n2 U" T; R; ~+ Z" ]2 }
2.4.2 仿真程序及分析3 z+ J6 r5 Y w q
2.4.3 数字Smith预估控制) Y& C6 r2 [/ ?$ X6 H
2.4.4 仿真程序及分析
, b! U0 ?3 V7 s9 u% f6 }% ?! X g$ |7 H' f# a/ p
第3章 专家PID控制和模糊PID控制 Z! s' ~, E! l
3.1 专家PID控制7 [5 Z- i& @$ o4 @
3.1.1 专家PID控制原理
( P3 U) v/ F+ @9 D: L3.1.2 仿真程序及分析0 f8 O/ H5 n; ^: L. s, l$ ~4 y
3.2 模糊自适应整定PID控制+ K9 N, P! b" m
3.2.1 模糊自适应整定PID控制原理6 y( b1 g' v5 J, ]( C# ~
3.2.2 仿真程序及分析
" D3 X- Y# p( A3.3 模糊免疫PID控制算法
0 i; o `% J7 | q8 A0 S3.3.1 模糊免疫PID控制算法原理2 G$ C5 v ~5 K& h% e, P
3.3.2 仿真程序及分析
, z6 G0 o9 l. R6 g, L1 Z: S# Q1 T+ I/ a% E1 P% E0 Q
第4章 神经PID控制
, l/ |& ]0 n' J& [* K2 i4.1 基于单神经元网络的PID智能控制
6 W3 w2 s& x' \/ L- y- q- T4.1.1 几种典型的学习规则
# e/ H8 ]+ g, J" F& x( c4.1.2 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
0 }& w% ]* X* H# s+ ^' ]4.1.3 改进的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
8 r4 W, K# z/ C# g2 A' O! W ~4.1.4 仿真程序及分析
" C( n# t( Z2 C! p4.1.5 基于二次型性能指标学习算法的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7 m) P0 B; A: t% t! q
4.1.6 仿真程序及分析
2 A* D$ M4 O* ]: e l5 ]4.2 基于BP神经网络整定的PID控制; q) P8 B1 F# s3 x; B
4.2.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整定原理# M7 o$ D2 \) N! Q
4.2.2 仿真程序及分析; s0 t4 F- ^0 ]. J8 a( ?
4.3 基于RBF神经网络整定的PID控制0 x1 l) ~$ z2 j
4.3.1 RBF神经网络模型
' p& `- k0 a' X) ?" b4.3.2 RBF网络PID整定原理% L8 ~9 n. J6 q8 m
4.3.3 仿真程序及分析- p% `3 q4 [; j Z/ C2 J5 K
4.4 基于RBF神经网络辨识的单神经元PID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 ]- {& j: x+ z! y. V* {( Z4 n4.4.1 神经网络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原理7 P3 A1 _! o ]7 q1 X
4.4.2 仿真程序及分析
, c) t" N5 V$ a# S4.5 基于CMAC(神经网络)与PID的并行控制
0 Q: \" Y8 S% L4.5.1 CMAC概述. k, a- r8 o* @5 i9 l& ^% R, L
4.5.2 CMAC与PID复合控制算法: d9 r# m$ G8 O: D5 p+ ~; q
4.5.3 仿真程序及分析2 r2 B0 q3 Y# w; V4 ~+ m
4.6 CMAC与PID并行控制的Simulink仿真
( b/ y7 c7 f$ \& {) ?4.6.1 Simulink仿真方法& q- Y( |6 B$ A4 o7 m
4.6.2 仿真程序及分析
3 d V8 J- J$ n6 M, W+ w+ d* e9 z0 C& w9 ?& e. D
第5章 基于遗传算法整定的PID控制( f2 _* p9 {: {
5.1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 p) N4 R0 {! W/ Q; z9 y5.2 遗传算法的优化设计
4 ]/ N" B6 \. t: k3 z5.2.1 遗传算法的构成要素4 }, Z. H) Y* L/ K
5.2.2 遗传算法的应用步骤: A- ]$ }9 z, O D
5.3 遗传算法求函数极大值
' H X" M- x X6 i) K& I8 s5.3.1 遗传算法求函数极大值实例
9 J# p3 a/ r5 d' }, I S5.3.2 仿真程序
9 w/ r5 s) c6 l/ D5.4 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整定
3 S# i3 |* ~$ ?% `/ G) E% u5.4.1 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整定原理/ C* ^' D2 x! M! y! d0 u
5.4.2 基于实数编码遗传算法的PID整定
- b" W8 D' L' W7 U. S8 i' D+ r3 {0 j5.4.3 仿真程序
# ?, s1 ]+ U$ [1 ]! |" P( V. D$ Z5.4.4 基于二进制编码遗传算法的PID整定
+ J( v& B2 p6 f- X5.4.5 仿真程序+ B, `9 X! ~1 @
5.5 基于遗传算法摩擦模型参数辨识的PID控制$ x4 ~+ N, [6 z& C1 x; |$ m# f
5.5.1 仿真实例, P3 q% K9 ^ p5 v( Q! U
5.5.2 仿真程序% Y# h1 l ?8 k: H" F+ `, m2 t
4 l# Y) x. H# D' {) t: L5 y5 M第6章 先进PID多变量解耦控制
7 r$ ]4 U2 p& P" U' C6.1 PID多变量解耦控制- ^% {( F: L# W+ Z: P
6.1.1 PID解耦控制原理! k6 \% S: b6 F# y3 J3 ^( u4 M& D
6.1.2 仿真程序及分析
5 b8 l5 h9 [- b( h4 C& b6.2 单神经元PID解耦控制1 M- F4 B3 }' o
6.2.1 单神经元PID解耦控制原理8 b$ v6 }* n" R* w+ V
6.2.2 仿真程序及分析: e6 U- v3 K, ^( Y8 w' J
6.3 基于DRNN神经网络整定的PID解耦控制
5 J# h `7 x S. f0 N8 `6.3.1 基于DRNN神经网络参数自学习PID解耦控制原理3 r1 m5 `, ~7 `; R" _
6.3.2 DRNN神经网络的Jacobian信息辨识
7 ~* \7 k* m" {% L5 B! b! U6.3.3 仿真程序及分析
" g' U8 [# i" A" ~6 x4 u4 V5 c. G0 i
第7章 几种先进PID控制方法
1 L2 a& w* x& P6 G$ W3 p( ?7.1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PID控制. F" f0 k* \8 O$ y
7.1.1 干扰观测器设计原理+ k( m& j- G& F# _7 \# J% u
7.1.2 连续系统的控制仿真4 a/ f2 r4 b1 Q3 v. m
7.1.3 离散系统的控制仿真% I3 L% y" g% v C7 `& L
7.2 非线性系统的PID鲁棒控制
+ W. U4 N- t4 `( M0 [4 n7.2.1 基于NCD优化的非线性优化PID控制
9 |# W. B# J2 ]7.2.2 基于NCD与优化函数结合的非线性优化PID控制' E1 `0 R9 L' Q+ c8 _- k N
7.3 一类非线性PID控制器设计
6 N* ^* c4 I! ?- w: |9 G7.3.1 非线性控制器设计原理# P2 y8 Z4 l* k) E6 m/ H6 d
7.3.2 仿真程序及分析
! n. ~: m' L% M) M7.4 基于重复控制补偿的高精度PID控制
' |, I: e$ j. @4 k, ?7.4.1 重复控制原理
8 f; a0 x1 k+ t" J: a4 j4 A& C7.4.2 基于重复控制补偿的PID控制
# c8 @: e- x* G, i) l7 f7.4.3 仿真程序及分析
' h8 `/ U! ~$ l/ @4 F! o7.5 基于零相差前馈补偿的PID控制
0 i. m& H4 G6 f! V+ ^# D7.5.1 零相差控制原理' [/ d8 W' d# X% F& c$ `# ~) f
7.5.2 基于零相差前馈补偿的PID控制) `9 j! Y# U Q
7.5.3 仿真程序及分析
: l8 u- g/ B6 ]- z7.6 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PID控制
% k# X4 _! G" e7.6.1 卡尔曼滤波器原理/ w2 V! ~- j9 N! y
7.6.2 仿真程序及分析
0 ^8 R) C i4 v, Q; G6 z% r7.6.3 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PID控制
3 B9 i( C7 T C6 c: z7.6.4 仿真程序及分析! {4 k n+ o% I2 X4 p& M' ^. u
7.7 单级倒立摆的PID控制
8 x; a& q! d% o7.7.1 单级倒立摆建模 A! y7 x" w* G; H$ { I1 {
7.7.2 单级倒立摆控制9 c- Y3 }7 j8 l c& y# H
7.7.3 仿真程序及分析
1 \- o+ v x! V* ?7.8 吊车-双摆系统的控制
( A$ a$ ~5 |1 y( i7 Q7 _) C7.8.1 吊车-双摆系统的建模
2 \ j, ^' p; p% I/ i a6 D8 K: E7.8.2 吊车-双摆系统的仿真
( d/ U% ~9 @! B% [
9 o. o$ O4 y: H5 {+ n* ?: M5 j0 u第8章 灰色PID控制
3 _: x! t5 ^( R2 c: \6 r$ ^' Q8.1 灰色控制原理( x2 Q2 r, e5 b( E
8.1.1 生成数列
3 h: M# n+ z. \8.1.2 GM灰色模型
7 j, [7 D/ e* U! ]' C( H8.2 灰色PID控制9 u7 ?- Y! J) Q8 \
8.2.1 灰色PID控制的理论基础2 Q4 i* b! [( b; v- |/ U
8.2.2 连续系统灰色PID控制" A" p2 R' x0 i4 E; `) g
8.2.3 仿真程序及分析
7 i. v# A5 f% _# K3 q8.2.4 离散系统灰色PID控制( K# ?$ H {( E4 T! L
8.2.5 仿真程序及分析! u8 [' `- k4 |+ Q( F5 k
8.3 灰色PID的位置跟踪
( n" ^: u# \: b& z [5 Q% k8.3.1 连续系统灰色PID位置跟踪) \' R9 f( z' j+ O
8.3.2 仿真程序及分析3 v- M2 o6 P, X, B0 p) N0 `
8.3.3 离散系统灰色PID位置跟踪# M% K, B4 F6 Y, ^
8.3.4 仿真程序及分析% _8 @ ]3 M/ m' |
第9章 伺服系统PID控制
0 H9 P5 z* i- ?) I% r9.1 伺服系统低速摩擦条件下PID控制
# j2 ~4 |' k7 s$ q9.1.1 Stribeck摩擦模型描述! J9 |, p: p, h$ x7 R+ e( {
9.1.2 一个典型伺服系统描述
1 t6 _5 q0 L, l9.1.3 仿真程序及分析
h/ W$ Z9 [3 ?7 P2 Z9.2 伺服系统三环的PID控制, l% R O" U* x& ^( L
9.2.1 伺服系统三环的PID控制原理
1 R% }9 T) d9 c" |9 F3 y9.2.2 仿真程序及分析
, K4 ^3 ]4 p' K1 {, N' z8 B/ W9.3 二质量伺服系统的PID控制; B# n$ m( T* z. [
9.3.1 二质量伺服系统的PID控制原理
7 w. R: O; L7 n( N2 G+ O% `! A* }9.3.2 仿真程序及分析
6 k: E" ~) j8 y( |: I ~第10章 PID实时控制的C++语言设计及应用4 B5 ]& ?4 z( J
10.1 M语言的C++转化
) W X! z- L% x1 C10.2 基于C++的三轴飞行模拟转台伺服系统PID实时控制
- N" r) z" A( d6 j) V10.2.1 控制系统构成6 L/ b" x; o6 E
10.2.2 系统各部分功能的软件设计2 L* |, j A2 ]7 ]2 K2 I7 k% O; t0 w
10.2.3 仿真程序及分析
5 J" m) Q1 s# h, Q4 H4 u+ }$ O5 [1 S6 {1 N
声明:这是我在网上无意间搜到的,发布在这里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 [) M8 h# C* i" o# W# A
^6 j$ Y$ p- H n; @0 U$ k" m- c( u/ L. h% u2 H
- v' P: E# q2 O# f
分别是第一版(超星版)、第二版(pdf格式)、以及图书后面附的光盘,请大家选需要的版本下载 |
zan
-
总评分: 金币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