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问题重述写法 / ?4 r- s. h, Z1 N$ }9 y
0 p( F1 Y- K, O
" t1 E+ D; G$ L& G* a4 J1 q
第十届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新解读 之问题重述的写法 不能完全跟题目一样,因为会牵扯到查重,会提高重复率,因此应根据题意适当做改动。 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收入分配格局处于重要的调整期,因此,监控收入 分配格局的变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自 2002 年 11 月党的十六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扩大中等收人者比重”的战略举措以来, 人们对中等收人的议论较多。到目前为止,“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正处于形成阶段,理论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 官方也还没有给出权威性的解释。因而对中等收入的含义和界定中等收入的方法进行充分的讨论, 对于理解扩大中等收人者比重的意义和落实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战略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问题 1:构造满足洛伦兹曲线特征的新模型 ,使其能很好的拟合题中所给的分组数据、反映经济规律。 问题 2:(1)研究可否改进题目中提到的收入空间法,这时需要研究确定中等收入的范围、中等收入人口的范围的科学方法,以克服中等收入区间取法 的任意性;(2)研究可否改进题目中提到的人口空间法,例如研究在各年中与取不同的值时,纵向比较各年中等收入人口与收入的变动的方法。 问题 3:利用题中表二~表五所附 A, B 两个地区前后两个不同年份的收入分配分组数据,研究:(1)对各地区、各年份的中等收入的数量(范围)、中等收入人口的数量或范围进行定量描述,说明中等收入人口的变化趋势;(2)比较两个地区的中等收入人口、收入等变化情况。 问题 4:除题中所述方法外,提出一个新的中等收入人口的定义、原理及经济学意义,并提出与之相应的中等收入人口的测算方法、模型或指数,说明其经济学意义。
' \; S# l' s1 k
; X. ^6 W4 g8 b1 D! ]# |$ E% ]% K3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