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661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3-8-1
- 注册时间
- 2017-5-2
- 听众数
- 32
- 收听数
- 1
- 能力
- 10 分
- 体力
- 55511 点
- 威望
- 51 点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17605
- 相册
- 0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447
- 主题
- 326
- 精华
- 1
- 分享
- 0
- 好友
- 79
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20-7-12 09:52 |
---|
签到天数: 116 天 [LV.6]常住居民II 管理员
 群组: 2018教师培训(呼和浩 群组: 2017-05-04 量化投资实 群组: 2017“草原杯”夏令营 群组: 2018美赛冲刺培训 群组: 2017 田老师国赛冲刺课 |
2020MathorCup数学建模比赛A题D题思路+ H* }" c: R! D# O0 B
赛题一览
& n4 T- h2 V2 ?5 P4 y5 R0 z' mA题分析% k9 A( A/ p1 b' p, k$ M4 ^
首先我只做数据挖掘的题,因此有 A 题和 D 题可供我选。什么?A 题是研究生组的,没关系,我照样淦。
# \ r' p$ r3 [$ U: R
; C! \" Z! o8 s4 e! f首先 A 题是无人承运的定价分析的。问题是根据附件1(附件1是个 xlsx表格,里面有详细的数据,光特征就68个),确线路定价的影响因素,在根据这些影响因素,评价定价的效果。此是一二问。
+ v- f$ W5 `+ z0 ~. C* m: B' w9 d; M5 V: ?( p
第一问看起来不难,但是复杂就复杂在,定价是什么鬼(我不是白痴,请往下看)?我看到附件1后面还有一个叫“线路成本”的东西。然后我用定价减去成本,得到的几乎是负数。好的,如果定价是无人承运商给予司机的报酬,那么线路成本又是什么呢?难道是司机的花费吗?不可能,因为只有傻子才会接亏本的单。有人可能会反驳,司机事前不知道成本啊。但即便如此,也不会有司机经常去当冤大头把。那么线路成本是什么呢?是无人承运商所要支付的费用吗?如果是,那么定价首先是一个成本吧?因为要支付给司机的报酬嘛,所以肯定是成本。这么算下来,为什么成本还会比定价低了呢?按理说,应该高出很多或是一点点才对呀?那么线路成本究竟是什么呢???' P, C1 F# T% Y4 t7 t
![]()
$ H0 k+ I, D! ^- E" p
% V& Y1 ?; D: F2 N3 R抛开这个不谈,因为如果要分析线路的定价,成本肯定是不用考虑的。但是时间呢?(@ο@) 哇~看到这么多时间,我真的崩溃了,何况我 datetime 模块用得不熟。
9 Z; b$ p; K! b/ k
_6 `/ Q h: E/ z0 W不过当初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直接从附件2的特征找相关的不就行了吗?因为附件2是要我们预测的嘛,这样可以省去一大笔功夫。如果要分析线性性,对于无序类别变量,可以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来检验有无相关性。如果是连续特征,我考虑用递归特征删除解决。
3 {4 ^; ~, S1 ~( _: w8 R z/ T/ {( B( R. d# g% f9 A$ a- g8 G) C3 X7 \4 T
但第二问就有点难了,评价定价,呜呼~~ 由于题目要保证成本和交易时间最低,因此我觉得可以从这两个方面下功夫。给出一个定价,首先他要低于成本,这样就可赚更多的钱(这里我怀疑成本和定价都是“成本”,不过他们分开算的)。而且,交易时间也要尽量少才行。
9 a; X1 H' f6 x+ n) n$ v% J, J% Q* m3 O4 r6 @. b) e2 F
因此,我考虑把定价低于成本很多,交易时间很短的数据提取出来,构成一个新的数据集。再在第一问的基础上,训练一个用来预测新数据集定价的模型。由于训练集的定价低、时间短,因此该模型预测出来的定价大概率是最优定价。于是,把这个机器学习模型用在其他数据中,然后根据预测定价和实际定价,来定义它的评分就行了。1 l5 Z2 g. Z7 R" ^% h9 U( K1 q8 f
9 S' ~. L" y1 |+ X
第三问根据附件2的表格,给出三个调价。首先,我考虑上述的定价低、时间短模型的预测输出作为第一定价。之后,在用附件1训练一个定价高,时间短模型,作为第二定价;再用整个附件1训练模型,作为第三定价。至于成本,有个耐人寻味的地方,就是题目称成本为成本定价。这让我有些担忧,居然成本也是一个定价??????不管了,直接考虑整个附件1与成本训练一个模型,预测、得了!! A题搞定。
4 C2 @9 T: [7 R8 U
& i: I' r; w# D& C' QD题分析7 I: ]7 v$ `, i
同样是数据挖掘,D题实际上更有难度。为什么?因为年轻人往往比老年人更厉害,此是其一,赛题组怕研究生做不出来,进而怀疑人生也是有的。其二,D题的数据量庞大,大概有70 W条,一个计算机的内存才多大。其三,数据是时序的,小类套着 skc,skc旗下全都是时序数据,城市套路深,你说呢?其四,我感觉数据库是从某家企业的数据库收集过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主键的痕迹很明显,这些表格明显是为数据库设计的。因此,这道题真的很贴近实际!!!0 o/ J4 r6 K( P. d! y M3 E
- S& ?& {9 B% }- L- j2 h综上,D题实际上非常、非常难。比起 A 题这种靠概念的小儿科题目,D题更具有挑战性,而且直击机器学习的难题——序列预测!!$ [& w, }+ j; r* T, g! M
! s3 Y7 Q* E1 B! Z; F7 h) L
D题做法
( B' N$ N6 p- i$ i8 G& U5 O第一问是怎么做的?
7 `% _7 ~- R" w2 i N! P5 X" \0 I第一问:找出节假日内,影响目标 skc 销量的诸多因素。包括:库存、销售方式、折扣等。
8 J2 ^8 _3 ]0 D y6 c9 o6 t/ ?) m+ Z; ]( R D( P+ n9 |* }" F q
对于库存,只要将 附件3 追加进 附件1 中就可以了,这是数据库的连接操作。一个方法是用 mysql,先保存到数据库,再用查询语句。或者是用万能的 Python,其 Pandas 模块的 join merge concat 函数,都是数据表格进行联接操作的绝佳选择。
2 r1 ~: d! ]! w. K; H( b
' }$ G# a' z1 e( ^对于销售方式,我这里考虑:销售方式与所属小类挂钩。不同所属小类的销售方式不同,属于同一小类的销售方式一样。于是,为了判断所属小类与销量是否有关,可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
0 y: r: n5 g y" p; \6 E1 S9 c- f) C4 U# j" l
对于折扣,可以考虑将 附件2 使用 数据库操作,追加到附件1中,得到标价。再用销售流水里的销售额,除以销售量,得到平均售价。最后,根据售价和标价,求出折扣。从而完成数据的整理。部分数据如下所示:6 x: u. d1 H8 W
) w1 a8 I% i; \) j' q
2 f# U7 u: L( P* b1 C+ G
之后,可以得出 skc 的销售特征,包括:库存、所属小类、标价、平均售价、折扣。当然,里面包含缺失项,这是很正常的,不可能每个表格都有相应的 库存、标价、所属小类数据。因此,对于缺失项,我考虑进行按行删除。- F. h9 c. Z! ?$ |9 a9 N
: ]6 Q1 b, {: X) }, C前面已经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所属小类对销量有影响。这里,用递归特征删除的方法,使用线性回归模型,结合库存、标价、售价、折扣来预测销量。之后,每次删除一个特征,如果模型拟合效果降低,则回滚删除操作。直到每个特征都被遍历过为止。最后得出:售价可以删除。除此之外,还得到了一个关于销量(因变量)和库存、标价、折扣(自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可以说是完成了如何影响的研究吧!)/ i1 \3 [. G* e) A8 b# M; H3 R
( y: J# n8 i6 b ~* x第二问、第三问是怎么做的?
& a; Z9 \4 ]! F3 t, x- R8 \8 \9 R# y第二问、第三问是要求目标小类在 10月 01 日 三个月后(13周,其实就是到 12月 31日啦),预测销量的 MAPE。笔者根据 MAPE 公式,最后推导出第二问、第三问要求的,其实是一个问题:根据 10月 01日之前的数据,预测 之后的周销量。这不,又是一个机器学习问题。
2 q* T5 `0 U) E
4 x1 `4 q- c* h1 u' z但是,这个机器学习可比 A 题难了好几倍。A题的难点在于特征的处理,至少它的数据是静态的。某条数据总不可能与隔壁老王,不,隔壁的数据有关系吧。但是 D 题就不同啦,你细品。根据 10月01日之前的数据,预测之后的数据。这不是序列学习还会是什么?但是,除了这点以外,他的难点在于,每个 skc 都是一个子序列呀!而且数据实在太多了、太散了呀。如果用 Python 来整理数据,可以想象,要花费多少精力和精神!!!!
; D; U [4 R) B. U7 D6 a5 `5 E( T' m. Z6 W9 y7 J
根据问题一,预测销量可以用小类、折扣、标价、库存,另外,还外带了一个当天是否属于节日(这个也可以分析出来,是对销量有影响的。)怎么弄呢?对于小类,用 One-hot 编码。 是否属于节日是一个二值变量,可以不用预处理。其余的数值连续型变量,可以用 Zscore 标准化。
$ n) T' J% p1 M# s& X( G
, \: H8 z/ C3 G之后,就是训练模型咯~
, ~+ `. D# o" W/ `& q ]9 {$ W$ m+ N
首先,一开始由于缺失数据太多了,我删了很多,导致时序性被破坏得不成样子。因此,我就把数据以周为单位整理了,对于节日,只要该周内包含一天的节假日,就设为1。经过如此,处理过后,数据还是有 1 W。
* f8 K+ t/ C7 M8 v1 c" d0 q+ _2 t9 r* U! h* X4 ?& p. |. y. G' F& h9 j
一开始,我还天真地想着是否可以忽略这种时序性(熬夜熬傻了吧)。然后就用便了几乎所有的机器学习模型呀,注意是几乎所有的机器学习(不包括神经网络)。最终得出决策树效果最好,但MAPE 大于 1,呵呵。
" }: I3 w/ p& [+ P( X5 c
/ Y: x& H: U4 v: V' ~那么神经网络呢?用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神经节点数大约 2000 个的 BP神经网络,跑呀跑呀。结果出来,MAPE 还是 1点多,比决策树好那么一点点,一点点!
8 C. [* f) W5 g( ~7 g; m* j4 w+ f
最后,我开窍了,用了时序神经网络 LSTM,结果呢?用了节点数为30 的、只包含一层隐藏层的 LSTM,得出来 MAPE 为 0.0013,几乎没有误差呀。天呀!!!!!!!!
; b& _( z6 ~8 C+ d' Y1 z7 J c/ F5 w7 x
最终小结
0 `+ x: t5 G# I) x8 b+ B/ j6 O! R笔者认为,D 题作为研究生的题目,其实会更好。虽然世界上的“烟酒生”非常多,但大佬型的研究生,是我们本科生难以比拟的。不让他们写 D 题,实在有点可惜了,是真的可惜了。 我感觉 A 题作为一道数据挖掘的题,是不合格的。首先他集合了太多专业知识,不是这个领域,或对这个行业没有了解的人,是做不来的。就比如我吧,一开始看到这题以为多难,其实细细分析,出了里面模棱两可的什么成本、定价、成本定价这些搞不懂外,其余的思路倒是一望而知,洞烛无疑。6 ~: ?5 W& r3 b! L/ Z
- }, W6 g" o7 i虽然我很想写一下 A 题,让改卷老师吃惊一下,但是 D 题的难度吸引了我。 人总是要挑战的。D题看似简单,其实很贴近实际。如同上面分析的,它的数据好像是直接从企业的数据库挖出来的。就比如只会 Matlab 和 SPSS 的小白,这种题绝对是做不来的。另外,D题的表格非常多,这很考验大家的数据的组织能力。如果没有学过数据库(没学过数据库就别选数据挖掘啦),恐怕要花费很多功夫,才能把数据拼接成一个表格。另外,D题不是静态数据,这一点与傻瓜 A 题不同。他直击当前的机器学习比较新的领域——序列预测(2015年开始热门起来)。对于 A 题,虽然没做过,但是我相信,如果我要做,除了特征预处理难住我以外,那种程度的数据挖掘,我绝对没有问题的(无外乎机器学习,不行就 BP 神经网络,再不行?CNN,再不行?特征预处理再来一下)。# r7 N" Q8 U9 T& Q9 g/ X5 V0 \
# H U# F+ ~$ y) f因此,我感觉 A 题像考 概念,考知识储备,考无中生有(就比如第二问叫你评价,评价指标得自己定吧)。D题考技术、操作,考的是技术储备,耐心和毅力(编程中会有很多困难,而且神经网络也很难训练,并且要注意底层实现,不然内存说不定就爆了,我本人就爆了大约3次左右,中间一次蓝屏,伤啊!)因此,希望 Mathorcup 赛题方,好好研究赛题。最好是实现做一下,不然就会出现本届的笑话了。赛方的各位,不要把专科、本科看得比研究生还厉害呀!!! A 题这么简单,居然,╮(╯▽╰)╭。
- r! A# {: |# O1 P
2 U3 v0 y) W1 h最后,希望大家像我一样,追逐困难。不要轻易向 容易妥协。也不要相信权威,自己分析一下,才会知道什么是难、什么是不难。
) T+ N, v4 d) s+ m————————————————. M4 f: w+ i2 p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zhuo木鸟」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6 D0 b" q7 e- i' u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141390/article/details/106325739
0 k! Z+ @" v$ e4 I6 U" b! z$ K& U& y# {" a
( P, ~5 G' J* y* r" ?6 q- V$ C J |
z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