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472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5-9-5
- 注册时间
- 2023-7-11
- 听众数
- 4
- 收听数
- 0
- 能力
- 0 分
- 体力
- 7679 点
- 威望
- 0 点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2884
- 相册
- 0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161
- 主题
- 1176
- 精华
- 0
- 分享
- 0
- 好友
-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因子分析可以视为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和扩展。
) w; P9 m. x* M0 z- I( g6 b9 t# C
: i& e- e3 d" ]/ W5 L+ e因子分析法通过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把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从而实现降维的目的。
- s6 x2 {. ]+ R# }. t% \6 n
. {) E6 a$ O* F2 N" C4 n3 C2 I由于因子往往比主成分更加容易解释,因此因子分析的成功率也高于主成分分析,应用更加广泛。能够用主成分分析求解的题目一定可以使用因子分析。但相应的,因子分析的模型本身比主成分分析更加复杂。
( n% j4 P0 H: i3 W' W P2 h% Z$ c6 O9 v) O* l
主成分分析只涉及到简单的数值计算,基本上不需要构造模型,也没有什么假定;因子分析需要构造完整模型,并需要使用几个关键性的假定。并且,主成分分析的解是唯一的,但是因子分析可以有多个解。1 B. k/ u3 |6 ^4 B/ P% i" G5 b6 m; Z I: a
- J2 u, i$ O9 ]8 N因子分析将每一个原始指标表示为多个因子构成的线性组合,其中还包含一个作为常数项的特殊因子。
! ?) V' s3 r- r6 T, S6 j _) k3 l0 t1 P3 F" g$ x# c
因子载荷矩阵不是唯一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利用这一点,通过因子的变换,使得新的因子具有更容易解释的实际意义,这也使因子分析法更加容易成功的原因。8 k, Q, K. P9 z$ Q" U1 E' y
! U1 g- i, X: d r/ G可以使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SPSS可以使用七种方法来进行参数估计,具体使用哪一种方法需要根据估计结果而定,最常用的三种方法是主成分法、最大似然法和主轴因子法。
+ g1 } C. B7 S* ~, @
3 U& p/ L, Y }8 ^因子旋转的方法可以分为正交旋转和斜交旋转,一般使用正交旋转。SPSS中提供了五种方法,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最大方差法。
' m8 F6 U5 |1 T" y; v
$ ]7 [5 D5 h, G$ q. g$ A反过来,可以将因子表示为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类似于主成分分析法),称为计算因子得分。SPSS中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计算因子得分。, y4 m- M5 w" E' f9 J6 ]: d/ c
z0 a5 Q5 p% O0 i2 Z, S
因子分析步骤:点击菜单栏"分析”→下拉列表中选择“降维”→右边菜单中选择“因子”→将需要进行因子分析的自变量移动到右边部分→在右边的按钮中点击“描述”→在描述中选中“单变量描述”“初始解”“系数”“显著性水平”“KMO和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选择完成后点击确定。→选中“提取”按钮→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参数估计→勾选“未旋转因子解”和“碎石图”→选择“旋转”按钮→选择一种旋转方法,勾选“旋转后的解”“载荷图”→选择“得分”按钮→勾选“保存为变量”,并选择一种得分计算方法(最好使用安德森-鲁宾法),同时选择“显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3 k0 |4 i: H1 Y$ q
- ^( u- P5 O' ^指标解释:
+ g% j; B; l3 D, r5 R: i( y5 [- |2 P①单变量描述:输出参与分析的每个原始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有效取值个数。" ~6 A, c3 K7 ^6 r
②初始解:输出未经过旋转直接得到的初始公共因子、初始特征值和初始方差贡献率等信息。) p0 p1 n% B9 G! E0 H
③系数:输出初始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
. I! ]" v8 n+ L. a: m$ p④显著性水平:输出每个相关系数对于单侧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 n' a. G9 |0 B' A e3 }
⑤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进行因子分析前必须进行的检验,只有通过检验的数据才可以进行因子分析:对于KMO检验,如果检验结果>0.9则非常合适,0.8-0.9则较为合适,0.7-0.8一般,小于0.7则不合适;对于巴特利特球形检验,如果对应的P值大于0.05,则不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 \6 P8 P* @& I. \5 \6 k' d5 n0 K
T4 |& h0 ]5 u2 Y3 `! `碎石图的作用:碎石图用于进行碎石检验,可以确定公共因子的数目。因此一般因子分析法要运行两次,第一次确定因子个数,第二次得到最终模型。碎石图中选择曲线变化较为陡峭的因子即可。此时在因子分析中选择“提取”,输入通过碎石检验确定的要提取的因子个数即可。
( p2 V1 i! g! n8 L ?5 I) o- s1 n0 @7 T j: i2 m8 Q- J
因子分析的结果分析:
, D8 b% N$ c; V, E8 L5 r3 t①公因子方差表:公因子方差表格中即显示当前选择的因子对各个原始指标的解释率。6 h9 d3 G9 Z9 [
②总方差解释表:总方差解释表可以看出各个因子的累积解释率。: f5 ?8 ?7 t t% k' o
③成分矩阵:一般只需要分析“旋转后的成分矩阵”,成分矩阵即表示相关系数。如果成分矩阵不方便解释,则可以尝试修改提取方法和旋转方法。 N3 z1 a7 K2 ^
④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即因子得分的系数矩阵。' O! W' l/ }1 k
& D7 l; I+ \( p/ x) E+ U) }
, }* D" o3 ]. \
/ f+ ~- N/ P& C |
z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