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M$ p" _ {3 g- T1 d4 p) Y2 F 直接标价法,又叫应付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1、100、1000、10000)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付出多少单位本国货币。就相当于计算购买一定单位外币所应付多少本币,所以就叫应付标价法。在国际外汇市场上,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目前都采用直接标价法。如日元兑美元汇率为119.05即1美元兑119.05日元。 * ^+ j. z2 f* P a5 b$ _, C$ }1 F- _/ k" b
在直接标价法下,若一定单位的外币折合的本币数额多于前期,则说明外币币值上升或本币币值下跌,叫做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如果要用比原来较少的本币即能兑换到同一数额的外币,这说明外币币值下跌或本币币值上升,叫做外汇汇率下跌,即外币的价值与汇率的涨跌成正比。直接标价法与商品的买卖常识相似,例如美元的直接标价法就是把美元外汇作为买卖的商品,以美元为1单位,且单位是不变的,而作为货币一方的人民币,是变化的。一般商品的买卖也是这样,500元买进一件衣服,550元把它卖出去,赚了50元,商品没变,而货币却增加了。 ; ]) t' d6 l1 A8 G h 3 @; Y; h4 v+ c# S; b+ I (2)间接标价法(indirect quotation)(参考“应收标价法”) . l3 V8 m+ b3 j3 k; q! @# R) ^ - Z1 Z |+ G: y' m 间接标价法又成应收标价法。它是以一定单位(如1个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汇货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欧元、英镑。澳元等均为间接标价法。如欧元兑美元汇率为0.9705即1欧元兑0.9705美元。在间接标价法中,本国货币的数额保持不变,外国货币的数额随着本国货币币值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一定数额的本币能兑换的外币数额比前期少,这表明外币币值上升,本币币值下降,即外汇汇率下跌;反之,如果一定数额的本币能兑换的外币数额比前期多,则说明外币币值下降、本币币值上升,即外汇汇率上升,即外汇的价值和汇率的升跌成反比。因此,间接标价法与直接标价法相反。 - M3 F; @8 `1 X i4 T. a , ] F: h! P9 `2 n0 q/ G. G( p (3)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所表示的汇率涨跌的含义正好相反,所以在引用某种货币的汇率和说明其汇率高低涨跌时,必须明确采用哪种标价方法,以免混淆。 / g* V) l! B% m l$ ] % {* n1 A' {0 i* K9 q0 z (4)美元标价法又称纽约标价法,是指在纽约国际金融市场上,除对英镑用直接标价法外,对其他外国货币用间接标价法的标价方法。美元标价法由美国在1978年9月1日制定并执行,目前是国际金融市场上通行的标价法. A8 y6 T6 R1 G: W: D$ d- l+ ^# R2 r; f; b- w
在金本位制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黄金输送点(gold point),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其决定基础是购买力平价(purchase power par) % w, f, }. u+ }9 [6 O) C. N3 Q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1)国际收支。如果一国国际收支为顺差,则该国货币汇率上升;如果为逆差,则该国货币汇率下降。7 h5 a7 x+ Z8 e8 X
8 |4 `! z! a/ |7 u& Z0 w
(2)通货膨胀。如果通货膨胀率高,则该国货币汇率低。$ I3 i1 Q/ x8 j
8 ^$ E9 u- O' d# t" G (3)利率。如果一国利率提高,则汇率高。 ' M n% m, F6 f: ~" h$ D4 i" J% |0 k, o- Q& w
(4)经济增长率。如果一国为高经济增长率,则该国货币汇率高。6 N x: A+ ^, ^4 Q
( y- c$ d4 k+ J6 f (5)财政赤字。如果一国的财政预算出现巨额赤字,则其货币汇率将下降。1 j& t" P' S2 O
' R! h- }/ b" i+ X# K+ c% T7 ~
(6)外汇储备。如果一国外汇储备高,则该国货币汇率将升高。 ; |5 ?. m* Z! h% o$ s5 o
【西方汇率决定理论】 西方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有国际借贷说、购买力平价说、汇兑心理说、货币分析说和金融资产说,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汇率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 6 v0 g! V: u# }1 b" T' c: w
- N" L y- i% c! V s 国际借贷说是美国经济学家葛逊在1861年提出的,他以金本位制度为背景,较为完善地阐述了汇率与国际收支的关系。他认为,汇率的变化是由外汇的供给与需求引起的,而外汇的供求主要源于国际借贷。国际借贷可分为流动借贷和固定借贷。流动借贷是指已经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固定借贷是尚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只有流动借贷才会影响外汇的供求。在一国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流动借贷中,如果债权大于债务,外汇的供给就会大于外汇的需求,引起本币升值、外币贬值。相反,如果一定时期内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债务大于债权,外汇的需求就会大于外汇的供给,最终导致本币贬值、外币升值。 ; Z2 ~9 |% E, R
, O- j) d+ G4 ~* Y- r+ q0 X( ?4 k
购买力平价说是20世纪20年代初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率先提出的。其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人们需要外币是因为外币在其发行国国内具有购买力,相应地人们需要本币也是因为本币在本国国内具有购买力。因此两国货币汇率的决定基础应是两国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之比。购买力平价理论是最有影响的汇率理论,由于它是从货币基本功能的角度分析货币的交换比率,合乎逻辑,表达简洁,在计算均衡汇率和分析汇率水平时被广泛应用,我国的换汇成本说就是 购买力平价说的实际应用。 % k! d; A. h$ J& J q' [
$ o0 s! e3 M* i) m, m* u# e2 s+ {
汇兑心理说是1927年由法国巴黎大学教授艾伯特·阿夫塔里昂根据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思想提出的。他认为,汇率取决于外汇的供给与需求,但个人之所以需要外汇不是因为外汇本身具有购买力,而是由于个人对国外商品和劳务的某种欲望。这种欲望又是由个人的主观评价决定的,外汇就如同商品一样,对各人有不同的边际效用。因此,决定外汇供求进而决定汇率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们对外汇的心理判断与预测。 2 h$ I! D" m( m) D: M
6 S8 \& R3 s/ P0 {. P( f
货币分析说认为汇率变动是由货币市场失衡引发的,引发货币市场失衡有各种因素:国内外货币供给的变化、国内外利率水平的变化以及国内外实际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化等等,这些因素通过对各国物价水平的影响而最终决定汇率水平。货币分析说最突出的贡献是它对浮动汇率制下现实汇率的超调现象进行了全面的理论概括。 : Q \: q( S6 M, p' d0 {. t/ v+ m& t! {+ P% f. P3 p6 i; F# _
金融资产说阐述了金融资产的供求对汇率的决定性影响,认为一国居民可持有三种资产,即本国货币、本国债券和外国债券,其总额应等于本国所拥有的资产总量。当各种资产供给量发生变动,或者居民对各种资产的需求量发生变动时,原有的资产组合平衡就被打破,这时居民就会对现有资产组合进行调整使其符合自己的意愿持有量,达到新的资产市场均衡。在对国内外资产持有量进行调整的过程中,本国资产与外国资产之间的替换就会引起外汇供求量的变化,从而带来外汇汇率的变化。 ; n& Q% ]$ J/ W& Q F3 N& I9 E【研究汇率变化的经典理论】 主要有三个:英国学者葛逊的国际借贷说、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利率平价说。其中以利率平价说和购买力平价说对市场的影响最大。 / Q5 o! k$ W/ I! B
【汇率剥削学说】 青年学者刘周在“资本时代最大的资本”一文中,发现了现行国际汇率机制中包含的剥削。揭开了隐藏在国际汇率机制中的剥削秘密。该文认为:4 ?' S! H/ E* C' Z: p# ^* d
* G$ _0 l' r3 Z
现行国际汇率机制,是现行不平等国际经济贸易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利于“少数剥削全世界的国家”的汇率机制。7 d+ U! a$ N* h. @$ x; x
8 O/ a0 N7 q0 C+ X 举例来说,以1美元兑换人民币7.5元计算。一个美国人拥有8000美元,这在美国是比较平常的事情。但是,这个美国人拿着这8000美元到中国来兑换成人民币就是60000元人民币。而在中国物价极低而美国物价极高的条件下,用60000元人民币在中国购买的实物比8000美元在美国所能购买的实物的价值不知要超出多少倍。这也就是说,这个美国人拿着这8000美元到中国来,用不着生产,用不着劳动,用不着冒任何投资的风险,这8000美元就实现了成倍的资本增值,实现了成倍的资本利润。这部分增值出来的利润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是靠无偿占有中国人民的血汗来实现的。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如此,世界上一切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也基本如此——即发展中国家物价低而且货币汇价也低,发达国家物价高而且货币汇价也高(日本的情况有所不同,日元汇价低但是日本的物价极端地高,因此欧美国家的人到了日本也倍感无钱。但是,欧美国家的人到了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就感到自己非常有钱,因为一方面他们携带的本国货币可以换到成倍的所往国货币,另一方面所往国的物价又比本国物价低的可怕。所以他们在本国只可以买到一根火柴的钱到了发展中国家便可以买到一盒火柴,甚至更多。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现实)。所以,现行国际货币汇率机制是一种极其反动的汇率机制,它是西方发达国家剥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极具隐蔽性的工具。它所能存在的真正基础是国际间的强权关系,它的基本内容是由殖民地时代的殖民掠夺关系决定并逐步演变而来的。它与不平等国际经济贸易秩序中的其它部分共同成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和平掠夺的工具,而这种所谓的和平掠夺则是殖民地时代武装掠夺的继续。(真正平等的汇率机制,基本上应该以各国的物价指数作为主要的基础指标。因为物价较低即说明其货币包含的实物量较多,因此其汇价也相对的应该较高;而物价较高则说明其货币包含的实物量较少,因而其汇价也相对的应该较低。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 # [* z1 K" M# [, _" D & b+ P- c# ], {/ e T, O 该文并认为:发达国家的资本家们(尤其是跨国财团的资本家),表面上是依靠自己的资本和经营管理手段而在国际市场中赚取利润。但是构成他们利润的绝大部分,实际上主要是依靠不平等的国际贸易机制来实现的。我们知道,现行的不平等国际贸易机制,是历史形成的。它是历史上的殖民国家武力征服的产物,而且直到现在依然是依靠武力来维持的。所以,毫无疑问地,发达国家的资本家们,和平地在国际市场中赚取利润的时候,他们实质上是在进行一种和平的掠夺;他们在进行这种伪善的和平掠夺的时候,实质上是在进行一种全新意义上的武力掠夺,实质上是在参与着一场跨越历史时代的血腥的和肮脏的掠夺战争。资本家们正是这场肮脏战争的受益者和指使者。他们的利润依靠了他们各自国家的历史上的武力,并且也依靠着现在的武力,所以,他们归根到底是在靠武力赚钱,他们发的依然是战争财。所以,资本时代最大的资本,不是资本而是暴力。 ) J9 g, ?0 x1 V* e; z- G/ y + q2 A8 y3 W, B3 c& U; v关于汇率剥削学说的反对意见:: x1 N* \, F" m* G! ]0 ~$ k! p
! r2 [4 r" t. |* S 本文的主要观点被称为“现行国际汇率机制中隐藏的剥削”和“汇率剥削学说”,而在网上和一些媒体中到处传播,同时它也遭遇了一些质疑。下面的这种观点是比较典型的一种反对意见,反对者认为:这一观点有其明显的意识形态论点。按这一观点的意思,发展中国家都应该把本国货币大大升值,达到发达国家的物价水平,而实际上这是不现实,对发展中国家十分不利的。比如当今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出口减少问题。/ ^% O6 d' s! i' ~1 C* P
" {/ u& M3 }7 u6 C1 U反对“汇率剥削学说”者的错误: 5 X) M9 ?* x, Z, e: s e$ o+ h. Y " l- C8 e: O. O! L/ p; u 反对“汇率剥削学说者”的错误在于:他们错把汇率在国际价格战中的特殊作用当作了汇率的本质。一些西方国家之所以要求人民币升值,是因为中国产品的低价格优势威胁到了他们国家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市场份额。因此,在这样的情形下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实质,不过是为了使中国产品在人民币升值的外衣下实现实际上的全面涨价,从而遏制中国产品的低价格优势,使中国产品被动的让出一定的市场份额。所以,人民币升值使中国的出口减少实质上只是价格战的必然结果。人民币升值(汇率变动)在这场事件中充当的只是一种工具——即价格战的工具。所以,汇率剥削是存在于汇率机制中的一般性的普遍真理,而汇率变动充当价格战的工具则是国际汇率在价格战中的特殊表现,其本身并不能否定汇率剥削的客观存在。克服汇率剥削的方法也不可能是让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全部升值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因为这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只有倡导形成统一的世界货币,才是避免汇率剥削的有效方法。就象统一的欧洲货币的出现一样,形成统一的世界货币无疑也是可能的和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