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215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6-9-16
- 注册时间
- 2012-1-14
- 听众数
- 40
- 收听数
- 3
- 能力
- 2 分
- 体力
- 1693 点
- 威望
- 0 点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857
- 相册
- 0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851
- 主题
- 14
- 精华
- 0
- 分享
- 0
- 好友
- 11
升级   64.25% 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15-5-4 14:45 |
---|
签到天数: 184 天 [LV.7]常住居民III
 群组: 数学中国2013版主团队 群组: 学术交流A |
2013的MCM比赛过去有一段时间了。和料想的一样,在一遍又一遍的翻阅论文之后,文章中的问题也就出现的越来越多了。各种这边少半句话,那边符号说明很混乱,关键问题没有点出来等等。 当然,曾经一度认为可以冲击outstanding的想法也渐渐变得渺茫起来了。或许我们可以安慰自己没有任何能在四天内完成的论文是完美的,各种错误都难以避免。
最近这段时间难以入眠,觉得十分难受:好不容易能有这样的好想法,这样的机会,却不得不接受机会已经从自己手里渐渐溜走。今天,顾大帅发短信如是说道:同学,看淡点。重要的是过程。其实,我感觉重要的还真不是过程,过程固然是重要的。但是世上又有谁不注重结果呢,如果没有结果那么何来过程。我相信对任何人来说,结果都是最重要的,例如说去年的MCM便有一个高中队伍一举取得特等奖,我相信没有任何理由相信他们的能力有多高,水平有多强。(当然看过他们论文的更能了解到这一点,至少我个人认为,他们的论文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做的更是十分简单)。但是毋庸置疑,他们成功了,起码对于他们来即使申请斯坦福,麻省理工等名校的本科生也将不会有很大的问题。结果之所以重要,只是因为它衡量了成功与失败。不过,起码我喜欢上了建模,喜欢上了这样的竞争和和兄弟们的无间合作。
最后:有几句话说给两个兄弟:管爷,大大。一起奋斗的日子实在很不错,进入大学之后我已经很难找到这样真正可以信任,可以完全放心的队友了。真正可以在合作中很好的说出所有的想法,还不介意被鄙视。突然,又有点怀念高中的生活,怀念曾经无忧无虑的简单生活,说实话现在的学习就像在沙滩上捡石头,捡石头不难,却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捡到贝壳。最终的结果的确不可以预料,即使最终我们还是没有取得心目中的成绩,但是我认为,起码在modeling上我们已经完成了真正完美的建模,我们永远是自己的Outstanding。。。
关于权重的新模型:
一、p
1.1关于p=0.5,主要到p=1-p,那么说明H与N的权重是相同的。可以直接用纳什公理化模型给出问题的解。
1.2关于p=2/3,不难发现,0.5p=1-p,说明H的权重是N的两倍。这在有偏重的问题下,纳什公理化在考虑两个变量的思维下是给不出解答的。因为,当时纳什创造这个理论时,为防止最初数据处理不当而引起一些问题,引入六大公里之一的线性无关性。因此单一的另变量x’=2x对结果根本毫无影响。缘起于纳什创立的谈判解主要用于解决寻找最优分配问题,虽然只考虑了两元同等地位下的考量,但是如果增加一个维度z(令z=x),那便相当于把x看成了了两个量,这两个量都决定着这个分配结果,那么等价于x的权重变为了y的两倍。这样可以简易的采用三维纳什公理化模型给出最优解。
1.3关于p为任意有理数,实际上只需要得到p与1-p的比例,重复1.2的分解思想便可以得到问题的解。
1.4关于p为无理数,考虑有理数的逼近就可以简易的得到问题的解。
1.5.实际上上述问题的解就是max[(x^p) *(y^(1-p) )],但是单一的考虑将权重指数化就又会回到将权重乘数变成px,(1-p)y那样的相同的误区,没有说服力。而现实的模型必须具有合理性,因而上述的分析实际上是必不可少的。
在短短四天的时间里,我没能更细化的想到这个问题的这个方法,表示愧对队友。在此致歉。
二、关于其他的细节 2.1实际上关于模型的解,还需要考虑问题的闭凸集性这个我们已经在当时解决了这个问题。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2.2除此之外,还能考虑关于边际效应对问题的解的影响等等。。
话已至此,也到了尾声,也许是最后一次为了获得成功而去努力,下一次我还将继续和建模一同前进。
|
z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