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注册地址  找回密码
查看: 9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博大数据掘金:新浪向左、腾讯向右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阿帕奇 实名认证       

60

主题

27

听众

949

积分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6-1-31 16:34
  • 签到天数: 16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社区QQ达人

    群组内蒙古数学建模群

    群组SAS数据分析大赛冲刺

    群组数学中国第二期SAS培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17 01: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招呼Ta 关注Ta

      近来,新浪微博可谓风光一时无两,高调宣布微博改版,与阿里传了半年的绯闻也被坐实,现在又大谈当下最时髦的“大数据”挖掘。在接连的商业化受挫之后,苦守微博这座金山的曹国伟,似乎终于盼来了变现的拐点,颇有点春风得意。

      在昨日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新浪微博推出了移动端全新产品“Page页面”,掘金“大数据”的最新战略布局昭然若揭,大有再造微博之势。

      据介绍,这款号称“移动入口”的产品,是一个聚合了用户兴趣爱好社交关系数据的综合展示页面,无论是话题、图书、音乐、餐饮美食等内容都能在微博上生成专属页面。

      且不管“page”能否真如新浪微博商业产品部总经理程昱所言,实现“让微博的弱社交网络开始逐步转变为真正的社会网络”目的,单就这款产品所蕴含得种种商业化的可能,都值得细细玩味。

      微博:社交类“大数据”金矿

      与百度等“搜索型”用户数据以及淘宝等“交易型”用户数据不同,微博的数据来源更为单一,基本上全部来自产品内数亿多用户的社交数据。这里有基于对如用户发表微博内容、用户社交关系等显性的数据,也有诸如用户浏览、用户点击等隐性的数据。简单的说,微博拥有的是基于社交和兴趣图谱的用户数据。

      此外,由于微博天然的的“公开性”任何用户发布的内容、粉丝关系等数据都是公开可查看的(私信除外),这也让微博的数据收集避开了用户隐私难以厘清的尴尬,可以说,微博在数据采集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根据公开的资料,新浪微博的注册用户总数达到了5.03亿,日活跃用户数达到了4,620万人,腾讯微博的注册账户数更高达5.4亿,日均活跃用户数超过8700万。作为国内微博的代表,两者可以说都是社交类用户数据的金矿,阿里的入股也正是看到了微博在数据上与其的互补性。

      运用:商业化与产品化的分歧

      虽然关于从大数据分析中挖掘大价值已成为业界共识,在这方面,新浪微博与腾讯微博都是不遗余力。但如何利用“大数据”,两者却渐行渐远。

      新浪微博走的是商业化之路。无论是推出“橱窗广告”、与阿里联姻、还是新近改版推出的PC端与移动端的“page页面”,新浪的目的都十分的明确和坚定,就是商业化。即便此前在商业化上面屡屡受挫,新浪似乎也会在商业化这条路上一直走到黑。

      本质上说,商业化并不错,笔者也并不反感互联网产品商业化,毕竟赚钱是硬道理。但新浪似乎有些操之过急。

      因为对于数据处理,最大挑战是海量、精准和实时。海量上,新浪微博自不必说,虽然曾有香港大学称新浪微博有57%的用户没有任何UGC输出此类的质疑,但毕竟不足撼动新浪微博的行业地位。

      但在精准和实时方面,新浪微博的数据挖掘火候却明显不够,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之前推出的“橱窗广告”,无论实际的效果还是用户的口碑都只能用糟糕来形容。这种牺牲用户体验做法,引来各种抱怨。

      腾讯微博走的是产品化之路。当新浪微博急切的追求商业化试水的时候,腾讯微博似乎在走一条不同的路基于数据分析进行产品创新,不提商业化

      从腾讯微博改版可以清楚的感受就到这一点,新推的几个功能,如微圈、微热点、微频道、微博管家,在海量用户数据挖掘的基础上,有效解决“信息碎片化”、“信息过载”、“垃圾内容影响价值信息获取”等问题,体验确实让笔者印象十分深刻。

      不难看出,腾讯微博的路子是将数据分析进行产品化,通过技术创新创造价值反哺用户,对“大数据”的处理是以提升用户体验为目标。在这一点上,腾讯微博似乎更懂得讨好用户。

      但这样也并不是没有风险,腾讯同样面临对于数据处理是否足够精准的问题,因为如果一旦在产品创新上行将踏错,腾讯微博面临的后果要比新浪微博的“橱窗”更为严重。

      根据行业规则,只有数据挖掘精准度在85%以上时,才具备实现进行产品化数据挖掘的条件,因为基于商业化目的的数据挖掘不够精准的话,影响的只是广告营销的投放效果、广告客户的利益和用户体验,而基于产品化的数据挖掘精准度不高的话,牺牲的则是自己的整个品牌和前途。没有足够海量、精准和实时的数据挖掘实力,一般不会轻言将数据挖掘产品化。

      就目前笔者的体验来看,腾讯微博在数据挖掘方面的能力值得肯定,毕竟腾讯微博的背后是整个腾讯大平台的数据融合。

      根据公开的数据,腾讯微博目前已实现与腾讯16个以上的产品的打通,共享诸如QQ、微信、视频、搜索等产品的用户数据,其体量恐怕在国内无人匹敌。有分析人士甚至说,“数据挖掘”才是腾讯最具门槛性质的技术,无论数据挖掘深度还是广度,都是新浪微博难以超越的。

      最后笔者要说的是,作为未来互联网世界发展的趋势之一,“大数据”的价值不言而喻,如何运用将会直接决定了微博数据掘金的不同结果。商业化数据挖掘不准确,最终受伤是用户,而产品化数据挖掘的不准确,则要赔上自己的未来。在这一点上,秉承“大数据”产品化逻辑的腾讯微博无疑更让人尊重。




    zan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地址

    qq
    收缩
    • 电话咨询

    • 04714969085
    fastpost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诚征英才| 对外合作| 产品服务| QQ

    手机版|Archiver| |繁體中文 手机客户端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94号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3 数学建模网-数学中国 ( 蒙ICP备14002410号-3 蒙BBS备-0002号 )     论坛法律顾问:王兆丰

    GMT+8, 2025-7-7 14:04 , Processed in 0.320089 second(s), 55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