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选择和循环介绍,我们的程序也将变得复杂,对于解决问题来说,将会变得简单。为了帮助大家避免在编程过程中出现大量的错误,我们将向大家介绍正式的编程步骤,即自上而下的编程方法。我们也会向大家介绍一些普通的算法开发工具即伪代码。
3.1 自上而下的编程方法简介
假设你是在工厂工作的工程师,为了解决某些问题,你要编写一个程序。你如何开始呢?当遇到一个新问题时,我们的心里会自然而然的产生这样的想法:马上坐在计算机前,开始编程,而不用浪费大量的时间思考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用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来编一些非常小的程序可能会成功。但在现实中,问题可能会非常的大,程序员再用这种方法编程将会陷入困境。
对于一个大的程序来说,在编写代码之前你要通盘的思考你所要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在本节中,我们将向大家介绍正式的编程设计步骤,然后应用这个步骤来编写本书所有的大的应用程序。对于我们所遇到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说,这个步骤好像有些画蛇添足。但是当我们解决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大的时侯,这个步骤将会变得异常重要。
当我还没有毕业的时侯,一个教授喜欢说:“编程很简单,因为我知道在编程的过程的困难”。当我们离开学校,在工厂从事于大规模软件工程编写时,我深深地理解了它所说的话。我发现在工作中我遇到的大多数困难都是对所要解决问题的理解。
一旦你真正理解了问题,你就会把这个问题分解成许多小的问题,更加易于管理的小块,然后逐一解决某一个小块。自上而下的编程方法是我们正规编程设计的基础。
我们现在向大家介绍这些在图3.1说明的步骤细节。步骤如下:
1.清晰地陈述你所要解决的问题
编写的程序大多数情况下要满足一些感觉上的需要,但这种需要不一定能够被人清晰地表达出来。例如,用户需要一个解线性方程组的表达式。像这样的要求就不够清楚,程序员就很难编出一个使他满意的程序。他必须弄清楚要有多少问题需要解决?在这些方程式中有没有对称的形式使我们的开发变得简单?程序设计者必须和使用者讨论所需的程序,他们必须要对完成的任务有一个精确细致的描述。对问题清晰的描述可以防止误解,并且能够帮助程序员合理的组织他的思想。上面的例子对问题合适的陈述应为:
设计一个用于解决联立线性方程组的程序,这些方程中未知数的系数为实数,最多有20个未知数。
2.定义程序所需的输入量和程序所产生的输出量
指定输入量和输出量,只有这样新的程序才能适应全过程计划。在这个例子中方程式的系数可能有其预先存在的顺序,我们的新程序必须能按照顺序读取它们。相似地,也需要产生出这个程序所要求的结果,即输出量,我们还要以一定的格式打印出来。
3.设计你的程序得以实现的算法
算法是指为某个问题找到答案一步接一步的程序。在这个阶段自上而下的编程方法发挥了作用。
编程设计者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逻辑划分,把它逐步分解为一个又一个子工作。这个过程叫做分解(decomposition)。
如果一些子工作还是比较大,设计者还可以把他它分解成更小的块。这个过程将会继续到问题被分解成许多简单且易理解的小块为止。
在问题被分解成小块之后,每一个小块要被进一步的求精,这个过程叫做逐步求精(stepwiserefinement)。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者开始于对本小块代码总括性的描述,然后开始一步一步地定义所需的函数,越来越具体,直到他能够转化为MATLAB语句。
逐步求精的过程中,我们要用到的伪代码将会在下节为大家介绍。
在算法开发过程中,这个方法是非常有用的。
如果设计者真正理解了解决问题这个些步骤,他将会对问题进行分解和逐步求精。
4.把算法转化为代码
如果分解和逐步求精的过程已经顺利完成,那么这一步将会异常地简单。所有程序员都会将伪代码一句一句地转化为合适地MATLAB语句。
5检测产生的MATLAB程序
这一步是真正的拦路虎。首先,程序的每一部分将会被单独地检测,如果有可能的话,整个程序还要被检测一遍。
在我们检测程序时,我们必须证明所有合法输入数据值都能够正常运行。用标准的输入值检测程序,看它是否产生了值。
如果在一个程序中执行的算法包含了不同的分支,你必须检测每一个分支,以保证产生正确的答案。
大程序在交付大众使用之前,必须经过一系列地检测(图3.2)。检测的第一步有时被称为单元检测(unit testing)。在单元检测过程中,程序的子程序将会被独立地检测以证明它的正确性。
当单元检测结束之后,这个程序将进行一系列的组合,把独立的子程序联合产生出最后的程序。程序第一步的联合通常只包括很少的子程序。通过组合这些子程序,经常用检查子程序或函数之间的联系。在一系列地组合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子程序被加了进来,直到整个程序的完成。在每一次组合的过程中,每一个错误都会被发现并在进行下一次组合之前纠正过来。
在整个程序被组合之后,调试继续进行。
程序第一个版本我们通常称之为“alpha版本”。
程序员和其他有机会接近它的人可以想尽一切办法应用它,以发现其中的漏洞,然后改正之。当许许多多大的错误从程序中去除,一个新的版本出现了,我们称之“beta版本”。beta版本就要公开地发行给天天需要这个程序工作的人。这些用户使这个程序在不同的环境下,在不同的输入条件下工作,会发现许多的错误,并报告给程序员。当这些错误被更正后,这个程序就能够发行给公众使用了。因为本书中的程序都比较小,没有必要进行上述的大规模的检测。但是我们会遵循基本的调试原则。
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如下:
1.清晰地陈述出你要解决的问题。 2.确定程序所需地输入量和程序所产生的输出量。 3.为你的程序设计算法 4.将算法转化为MATLAB语句 5.调试MATLAB程序
好的编程习惯
遵循上面的步骤编写可靠,易理解的MATLAB程序。
在大的编程项目中,花在编程序的时间是出奇的少。Frederick P Brooks在他的the Mythical Man­Month书中写道,对于大的软件工程来说,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计划如何来做上(第一步到第三步),六分之一的时间花在编写程序上,近一半的时间用来调试程序。
而我们能做的只有压缩调试用的时间。在计划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在编程过程使用良好的编程习惯,这样会大大降低我们调试所用的时间。好的编程习惯能减少出错的数量,也能使别人迅速地找出其中的错误。
3.2伪代码的应用
作为我们设计步骤的一部分,描述出你要执行的算法是非常必要的。算法的描述有一种标准形式,能让你和大家都能理解,这种描述将帮助你的内容转化为MATLAB代码。我们用于描述算法的标准形式叫做构造(constructs有时也称structure)。用这些结构描述出的算法,我们称之为结构化算法。当我们在MATLAB程序中执行这个算法时,产生的程序叫做结构化程序。
我们可以用伪代码的形式建立算法的结构。伪代码是MATLAB和英语的混合体。和MATLAB一样,它是结构化的,一行表达一个明确的意思或代码的片段,但每一行的描述用的是英语或其他人类语言。
伪代码的每一行都应用普通简单且易于理解的英语或中文描述。
因为修改简单灵活,所以伪代码在开发算法的过程中非常的有用。
因为伪代码给编辑器或字处理器(通常用于编写MATLAB程序)的,而不需要其他的可视化功能。例如下面是例2.3的算法伪代码
Prompt user to enter temperature in degrees Fahrenheit
Read temperature in degrees Fahrenheit(temp_f)
temp_k in kelvins ← (5/9) * (temp_f - 32) + 273.15
Write temperature in kelvins
注意用向左指的箭头←替代等号(=)指出一个值将存储到对应的变量中,这样就避免了赋值号与等号的混淆。在把它们转化为MATLAB代码之前,伪代码将有助于你思想的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