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5024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2-11-28
- 注册时间
- 2009-4-8
- 听众数
- 738
- 收听数
- 1
- 能力
- 23 分
- 体力
- 76982 点
- 威望
- 96 点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27021
- 相册
- 1
- 日志
- 14
- 记录
- 36
- 帖子
- 4293
- 主题
- 1341
- 精华
- 15
- 分享
- 16
- 好友
- 1975

数学中国总编辑
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6-11-18 10:46 |
---|
签到天数: 20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超级版主
 群组: 2011年第一期数学建模 群组: 第一期sas基础实训课堂 群组: 第二届数模基础实训 群组: 2012第二期MCM/ICM优秀 群组: MCM优秀论文解析专题 |
真正会数学建模的人有多厉害? , t4 E a# u" p+ J2 n( C; Z" u
. Q+ h- X. k5 \. d( o- I" o一.数学建模竞赛与数学建模的差别+ `3 ?7 r! L0 H" m5 Y
我参加过三次正式的数学建模竞赛:2012年国赛国家二等奖,2013年美赛一等奖(M奖),2014年美赛特等奖(O奖)并且论文作为B题唯一的论文发表在了官方杂志UMAP上。
. A' a$ z' M5 f其实13年和14年两次美赛之间,我并没有做任何数学建模竞赛方面的训练,实力应该并没有什么提升。但因为走大运拿到了一个O奖,就突然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变成了很多人都请去分享经验的所谓“数模大神”。我自己也是十分感慨。
6 Z$ ^# y0 k b/ ]$ ?在我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之前,我看那些获奖论文,也是被唬得一愣一愣的。各种不明觉厉的公式,各种高大上的名词,我那时也认为只有真正的高手才能写出这样的论文。后来等自己有一些经验之后,才发现原来写出这样的论文门槛并不高。
% t/ ?* I. U$ S* J# ]$ L1 b# Y% F虽然数学建模竞赛涉及的知识面挺广,但深度实在有限。以至于很多时候凑几个自己都似懂非懂的模型,组合一下写成一篇论文,再用一些小技巧包装一下,差不多就能拿到一个不错的奖。
) ^1 L( j+ |+ B/ w) Y8 t7 W在这个过程中,你确实接触到了新的数学模型,但是对它的理解太浅;你也确实写了一些程序,但是可能更多时候是在调用工具箱和已有的函数,自己写的也就是一些简单的逻辑或者画图的程序。9 K4 W$ t, k5 A3 b& ]# u' @
私以为,数学建模的核心应该是建立模型和求解模型;但是数模竞赛里面似乎包装比这两者更重要,一个牛逼的数模论文写手能把一些很简单很low的东西扯得非常高大上,看起来逼格很高,以至于竞赛成绩胜过那些真正有干货但论文写得不是很好的选手。, Y) k% K3 h1 C/ u' C& F7 d d2 g+ Q
' j& b# C. M/ N; i" `
二. 真正的数学建模高手是怎么样的?
' m- U* M- O( t: N6 }真正的数学建模高手,是解决问题的高手。$ k* m$ c5 { v) B% u, ?+ m
为什么我这样的数学建模竞赛参赛者拿了O奖这种数模里的最高奖,都非常心虚,觉得自己不算数模高手呢?因为我觉得我们的论文,并没有真正解决那个问题。3 r. P- v/ u$ a, I9 q7 q& K2 P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很多数模获奖者,他们的论文或许很漂亮,模型看起来很高大上,公式看起来不明觉厉,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地解决问题。如果把数学建模竞赛的题目弄成ACM ICPC竞赛或者KDD Cup那样的评价形式(以程序的运行结果为评价标准),相信我,很多获奖论文的做法肯定排名很低。8 c* y+ ^$ g7 D6 y6 z6 C7 m9 b
当然,我并不是说数学建模竞赛参赛者中没有真正会数学建模的人,这么多人参加,肯定不都是我这样的水货,还是有真大神的。在知乎上,我可以推荐你一位真正的数学建模大牛 @Coldwings
$ D7 M3 R: u* o, U o他的竞赛成绩:三次国赛一等奖,三次美赛一等奖,一次研究生数模一等奖。两次ACM金牌,参加过ACM世界总决赛,世界排名26。此外,他对其他方面的很多技术都有所涉猎,工程实践经验丰富。参考他的回答写十年的代码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 Coldwings 的回答
0 }& V8 i9 Q/ I# G- p6 j+ Z9 k: p我觉得真正的数学建模高手就是这样,能在数学建模竞赛中拿到好成绩,也能真正地解决问题,不管是算法问题还是工程问题;有着良好的数学基础与建模思维,也有强大的编程能力。而且 @Coldwings大神在知乎上还比较活跃,我看他回答了很多数学建模竞赛的问题,虽然很多回答点赞的人不多,但还真是比较有干货,都是实实在在地分析怎么解决问题。
1 e8 C; L1 r, L: A
6 G) S* f `8 C7 l三. 数学建模竞赛值不值得参加?" n6 ?2 l0 W0 q6 \/ b. o$ `, B
我觉得取决于你的参赛方式和动机。如果你的目标就是拿一个奖,我觉得是不值得的。我在这个回答里分析了各种数模获奖的含金量 数模美赛O,F奖 ,美一美二的含金量怎么样? - Recreate Myself 的回答: ^3 u- o) G( z2 R3 @
简而言之,数模竞赛获奖或许有点用,但是没大多数人想的那么有用。
. V3 w$ o7 K8 C但是我观察到一些同学,在参加数学建模这个比较浮躁的比赛的时候,也能够踏踏实实地学习。我觉得对于这样的人,数学建模竞赛还是非常有意义的。比如,我知道一位西电的学长,他在准备国赛的暑假期间,亲自动手用matlab/c/lingo实现了很多数学建模中的算法,并且写了很多篇技术博客,总结了他学习的东西。最后他也拿了国家一等奖 Matlab - DC的陋室' ?: ?5 F+ b1 E8 M
即使数模这个比赛再水,我认为像这样踏实的人还是能从这个比赛中真正收获很多的。
! U9 }9 n$ p, i2 S) U8 p, t [8 B8 l+ ^
四. 怎样提高真正的数学建模能力
# I: V7 g7 l: e; d% o2 p6 k正如前文所说,我自己算不上真正会数学建模的人。所以这一部分只是我自己的看法,并不一定准确,仅供大家参考。
5 u$ S/ a( L6 \(1)如果有条件,不妨直接去做科研
6 Z0 k0 k- Z1 T+ @5 a数学建模竞赛虽然也算是一种对科研的模拟,但毕竟和真实的科研有很大的差别。最主要的一点应该是时间太短了,国赛三天三夜,美赛四天四夜,这么短的时间几乎不可能做出真正有深度的东西。所以,如果真有学术上的追求,数模竞赛可以偶尔参加一下玩玩,但是去实验室做科研才是正路。
/ e. s& \9 s$ G数模竞赛的问题基本也都取材于各个科研领域,但是把问题简化了很多。如果想锻炼真正的数学建模能力,就应该直接面对真实、复杂的场景,去解决真正的科研问题。
' A/ X; \0 J: P" K/ V, S( S* I2 Y另外,有其他的回答说“感觉国内顶尖的一些学校并不重视,相反是一般的学校会非常重视数模比赛”。其实这个现象可以扩大到所有的本科生竞赛。越是顶尖的大学,标准就跟业界走的越近。学术界以论文为评价标准,工业界以项目为评价标准,而几乎所有的本科生竞赛,认可度也仅仅停留在学生阶段。因此,越好的大学往往就越看淡本科生竞赛,越看重学术表现;而且顶尖大学确实已经有一些本科生能够做出不错的科研成果了。# u. e; V+ t+ E' F, Q$ J
4 p) M' c0 Q5 m) J
(2)一些跟业界更加贴近的竞赛$ u, ~: Q8 I# D/ Q V4 j
大部分本科生的视野都局限在了几个教育部认可的竞赛里面,但其实在学术界和工业界,也有很多竞赛可以参加。虽然这些竞赛不能保研加分,但是在业界的认可度更高,这些竞赛也不是只针对本科生的。% s" A0 F4 W& V
至少在计算机领域,这样的竞赛很多的;很多学术会议都有附属的竞赛。考虑到这个问题的读者不一定都是计算机专业的,我就不具体列是哪些竞赛了。
: d" y3 I1 r d$ L8 C, S% \3 p( T& v8 H, z& o
简而言之,要真正地提高自己的数学建模能力,请先忘掉自己学生的身份,以一个业内人士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去解决真正的业界问题,而不仅仅是课后习题、本科生竞赛题。
* O" {+ H1 M W
% ^8 B/ h3 D' V5 H, K7 v4 a3 q3 P
3 K( Q: G( q+ V: H. m2 K作者:熊风5 j; m) D. `8 e2 [
, ?6 C. r3 N' b6 i+ W) b& }: _% q8 t0 V* x( H1 c$ \2 i; j
* F8 Q9 q! r3 Z0 F$ r
/ c, ^8 q* E4 B0 x5 M& T/ b+ A: e
|
z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