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1630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4-1-29
- 注册时间
- 2017-5-16
- 听众数
- 82
- 收听数
- 1
- 能力
- 120 分
- 体力
- 558916 点
- 威望
- 12 点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173048
- 相册
- 1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5313
- 主题
- 5273
- 精华
- 18
- 分享
- 0
- 好友
- 163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1-8-11 17:59 |
---|
签到天数: 17 天 [LV.4]偶尔看看III 网络挑战赛参赛者 网络挑战赛参赛者 - 自我介绍
- 本人女,毕业于内蒙古科技大学,担任文职专业,毕业专业英语。
 群组: 2018美赛大象算法课程 群组: 2018美赛护航培训课程 群组: 2019年 数学中国站长建 群组: 2019年数据分析师课程 群组: 2018年大象老师国赛优 |
. _3 x6 s' N) |
3 c; w) ]6 k' q5 @6 T
数学建模打个酱油 2 c4 w/ [# L [
; _0 l! U, G1 X. D1 s
本人参加数学建模一次,校级,预计不会得奖,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对比赛的总结。8 M+ u# w* N8 ^0 o
1 j1 |! q. L2 I- |) a参赛
% r2 ^# Y# Y6 E1 T" w+ B9 ?
+ A. p3 W# n' t4 X4 x+ [) p 校级比赛,难度不高。B题是《成都空气质量评价》,直接Google题目,很幸运的是,找到了一篇相关的数模(以下“数学建模”简称“数模”)论文,是评价十个城市空气质量的,其中就有成都市。当然不能直接抄上,那样就太没意思了。9 V$ V" ] k- A* R2 f z( B2 \. B
把论文download,看摘要(教科技论文写作的老师说:摘要是不必看完全文就获取主要信息),找到建模算法,去Google有关MATLAB代码,download并结合题目所给数据修改(本人计算机类专业,代码能力还行)。1 b% W0 c( J) K/ n1 P* \# K
按照论文上的建模方法自己走一遍,论文里的模型实在是太详细了,而且后面的附录还有部分代码。" j( z' k! N! e* W; m( z; i
模型有了,关于空气质量评价这方面的,就要靠我们的皮书了,再来些其他有关成都的调查报告,和空气质量有关的教材。就合成出了一篇论文。
# _4 W; U2 E4 J: G d5 Z6 G8 ?8 `: L8 v1 c9 Z6 h, D8 A
赛后
/ w" \0 S {5 u/ W* A5 f
5 ^' I+ P4 r* J7 U2 y" [ 尽管论文写完了,但在仓促之间,没有能够完全理解空气质量这一系统性的工程,仅仅只会依葫芦画瓢。我想以我目前的水平也仅限于此了,依稀记得网上有位数模前辈说:“美国的数模比赛比的是创新,中国的比的是模型,人家不要求有多高深的算法,但问题都很新颖”。我们的比赛很可能搜出来有关的详细算法甚至模型。! a& D# L/ V; r- i N: ?& R
) b5 O3 S+ ]4 j7 E. J* V. F) ]1 B
一次参赛,终身受益
/ q- H' v8 d, N9 s6 {/ t: j/ J/ ~; v5 l9 x% z
在赛前,看了一个学校做的数学建模宣传片,里面的老师说“一次参赛,终身受益”。现在才明白这意思。数模比赛过程中,需要一队人在很短的时间内收集足够多的资料,学习有关算法并建立合理的模型,还要结合现实情况对模型进行修改、优化,最后以一篇论文的形式提交。1 h8 H: l3 L/ [# |7 F1 V, h2 n6 z
这几天充分的考验了参赛者的自学、收集资料、写作能力,还对团队合作有要求。比赛结束后,感觉数模比赛就像全栈学习一样,短时间内掌握以前未知的理论,并应用于实践,完成一个项目。 , h9 H1 W( @$ g, ?, N6 p) P% E
4 S) K. L2 ~6 z% i4 l
7 I/ \# I/ I, B0 {# k6 C" S
' W0 T! z' B( H# ]1 { 数学建模,受教了。
( F, w8 b. B: l' \* i2 {/ c' m0 u. j: r- H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Aizelasi_Harbinger/article/details/51439410
& }0 n6 d' Y5 p! Y/ l2 _1 q' m; D' U9 P- _
9 h3 V; c/ a5 {5 ?" D
|
z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