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时间 163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1-29 注册时间 2017-5-16 听众数 82 收听数 1 能力 120 分 体力 558916 点 威望 12 点 阅读权限 255 积分 173048 相册 1 日志 0 记录 0 帖子 5313 主题 5273 精华 18 分享 0 好友 163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8-11 17:59
签到天数: 17 天
[LV.4]偶尔看看III
网络挑战赛参赛者
网络挑战赛参赛者
自我介绍 本人女,毕业于内蒙古科技大学,担任文职专业,毕业专业英语。
群组 : 2018美赛大象算法课程
群组 : 2018美赛护航培训课程
群组 : 2019年 数学中国站长建
群组 : 2019年数据分析师课程
群组 : 2018年大象老师国赛优
+ x1 Q# a8 F0 W; \' u x
数学建模竞赛的一些心得体会(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首战国一大佬的心得体会)
% K/ r" \ G- h, m$ R 数学建模经验
+ B4 N* [3 N) x: r8 y9 H6 z8 ?8 X. L 首先简要的介绍一下我的情况。数学建模我也是在大一暑假开始接触的,之前对其没有任何的了解。我本身对数学也有相对较厚的兴趣,同时我也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因此,我觉得我可参加数学建模的这个比赛。大一的暑假参加了国赛,获得了国一;大二的寒假参加了美赛,获得了美赛F。
+ ?( R0 d. X5 A7 k% b 1 W' r9 B) `6 d7 [% D
7 Y' b1 m% w2 q: Z* F& i" Q$ ` 接下来,说说我在比赛前后的感受。比赛前,对数学建模缺少足够的了解,只知道数学建模分为3个部分:建模,编程,论文。同时,我也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由于本人当时乏自信,害怕前面几个步骤卡壳,最终还是选择了论文这一部分。我也和大部分的同学一样认为论文是最不重要的,只要模型好,编程算法好就行。但是,最终我们辅导老师告诉我,我们这一组是以论文取胜的。模型与算法都只是基本的,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7 s+ k' N5 q9 C' r& J % a, J8 j2 {8 r! A9 R: U" X
$ Z4 F8 }' ^, d
因此,总的来说,在比赛之前,需要相对系统性的比赛培训,特别是对算法的掌握。算法是解决问题的很重要的一部分。我推荐可以自己或者要求老师给你们讲一下姜启源老师的《模型与算法》这一本书,这本书是数学建模的经典书本。培训对于三个参加比赛的同学可以不同侧重去掌握,但是每个人至少是一门精通,一门掌握,一门了解。在培训后,会对数学建模这个比赛有一定的了解,在此了解之上可以开始正式做题目写论文了。
; c. M1 x4 h. [+ f, g' E- S1 | 7 ?/ h* _3 R# O; ?$ F- E" N. B, _
' ~% x5 H9 Y; {9 ~4 W( ^; \
若是参加国赛,则可以挑选前几年国赛的题目,因为这些题目是有优秀论文的,可以参考这些优秀论文,学习优秀论文的写作手法,学习优秀论文他们写的模型和程序。这些题目最适合入门级的同学做的。我们组在比赛前总共做了7题国赛题目,且都基本完成论文:
2 c9 g: `& J8 x% G2 M( j; Q0 x* P& {3 w $ h4 r& I9 Q, s) E% Y
' Y8 r' g) a& T# ]* ]% ?* a3 j# b6 k1 x
, z, b$ I, n( H4 |; a: R
; \" A: o1 [) r" x
: L7 K# Y3 J; I, M 8 u# j; M6 C( j& k; f
这些主要是用来练手的,前几篇只要是去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建模方式和编程方法,而后面几篇则是根据学习自主写论文,基本不能参考别人的论文。写完自己的论文后,整理一下自己的比赛资料。最后,在比赛前2天,不需要再去做题目了,就好好放松一下,好好睡睡觉,提前为比赛补觉。或者说不想放松,可以看看之前整理的资料。 * T( \7 t; N: O
% Y- Y' D5 a( G4 F; J
9 }) I; D8 m) t+ Z, U: m9 d 对于建模的同学需要掌握多种算法,或者说基本都要有些涉略,但是至少有1-2种算法是能够详细的解释的。对于编程的同学,如果说是计算机专业的,那么对MATLAB需要熟悉运用,因为建模的同学完成后需要编程的同学来跑结果。对于写论文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在比赛前就完成论文的模板。以下是我在比赛前写的论文模板。里面都写明了这一部分写什么怎么写: ' P) z* Z! W8 @4 F
- n D9 Q m3 D" g
8 l& K1 c, p/ s/ C" e- }
5 i k0 R0 I9 i* [) F* G
- u8 o- V/ I3 V% B1 I
3 G& `2 b7 Z3 @5 Q# B5 t , Y1 r9 ~! M _) w+ r. p; y: |1 V
比赛中,由于是第一次参加比赛,特别特别的紧张。一拿到题目就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中,手机也不接受任何微信,QQ的消息。现在想来自己当时也特别的疯狂。我们组一开始对A题很有兴趣,讨论了一个晚上也讨论不出个所以然来。最后决定选择B题,所幸我们选题的时间花费还不是特别的多,接下来就是建模,编程和写论文。以及最后论文的不断修改,不断修改。 " `. E/ `0 v& ^7 i- a- P
8 t5 f% y1 Z% m! I# a4 c6 R5 x* K
- p! f$ e3 W" Q E 比赛后,我当时突然觉得不管到最后有没有获奖,自己这个暑假过的还是挺充实的,至少我奋斗过,努力过。或者说我没有整天躺在家里点点外卖,玩玩手机。但是,竟然拿了国一,确实出乎我的意料。我以为我这样子的三脚猫功夫能够拿一个省一也有点抬举我了,受宠若惊。我们也去参加了武汉的颁奖,突然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国一的队伍也不在少数,而且很多队伍都做到了比赛后对比赛的总结与改进,这一点我缺少认识。
; Z# d5 E6 i: j; R$ |+ p ) R+ C0 t9 Q" H) M7 M7 c
4 z t P9 O0 a. Z5 r
对于分工,我建议三个同学每个人分别担任一项。然后建模的同学需要对论文的写作有所掌握,编程的同学需要对建模有所掌握,写论文的同学对全局都要有一个掌握。我们组是以论文的同学为主导的。
; d, N( t( u3 s$ K ; ]0 N$ G& Q% z0 y& I
0 Q; R3 G/ p2 v$ D# C. U 以下是从我的角度,对如何写一篇格式看起来不错的论文写一些见解。(从论文的排版由上至下) ( R: j8 X/ L& [. g) o
8 L6 F: B9 v9 t0 y$ h, o, {' y) b
7 _6 o& [0 e: h& }7 O ①题目:对于国赛来讲,需要写的稍微书面化一点,比如:
9 W$ c( j$ o m: s& v
% z6 K$ Z# x4 `# v# ]8 `, t ; L- c, X P8 {
1.基于多目标路径规划的优化问题
' X6 y+ P! b4 @/ X 2.基于旅行商规划模型的碎纸片拼接复原问题研究 " S# ^/ j9 c y1 h3 Y: d' V6 ~" p
6 l. ^2 o0 V$ l9 k
/ {: g1 ]- T4 y3 R1 c
②摘要:这一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放于整篇文章都写完后完成。要求做到言简意赅,不要有多余的废话。可以将重要的词语进行标粗。如:
1 T9 G9 X7 Q% d& ~( c
8 F- K$ ~& ]" X( ]- M
6 p& L. V( T8 j, z. b; Y , `* h; t2 B7 I6 q1 v( R$ l
1 }2 P4 P. K6 {2 M j/ _1 r 以配送问题为例,写摘要时,先阐述问题要求我们做什么,然后写明我们采用什么模型对其进行求解。接下来详细的描述题目的求解过程。最后写明本问题的求解结果。 ' S+ K0 T; l; z5 s- ] O. Z
( H5 j3 f2 \) i% @& P! p S
- H/ M: H- j6 H6 l: `% r3 o
③关键词:这一部分写文章的主要求解的目标,求解运用的算法等约4-5个。 # c& n+ X& k R/ {3 k8 ~" \$ z) k
# {! K r8 n8 M5 Y$ p ! I# M0 V: Y$ X; I' l! A
摘要和关键词要求控制在一页以内,不能超出一页
, Z2 W: b& j8 d# r0 c- |7 ^ 0 I$ ], o) e, V. B
2 s. @: |1 N" ?/ H, e+ x& r
④问题重述:分为问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最好与所给的题目用自己语言进行描述,时间来不及再复制题目。
/ k3 D& R6 K" @8 a. v2 H5 S " n7 x4 U9 H; s( p0 I6 E
. I4 G* i7 r* d' c
⑤问题分析:对不同的问题分开分析,如:
& e* ~" W% A' A! ?7 o 1 n- }; S# x$ Z
& p; v" H- A& x8 b7 M
" N" d% \" {( }; K, J: T " F; A) z3 a1 V* q- r4 m+ n. o
其中,需要写明问题的要求与所建立的模型,以及详细的所准备做的求解过程,我认为是摘要的详细版。 0 Y9 u4 t8 `7 K- G5 Q/ [0 U
- M8 d. I! H; R: y) I; X
" q7 R1 u& n* P5 |) [# \+ [$ M
⑥模型的假设:根据所做题目的过程中会产生假设,写论文的同学需要在讨论题目的时候记得写下来,很容易忘记。
) y% x" V* A4 d! B; b
% w8 Z" X5 \* O0 q/ A! ~0 j
g9 ~3 W- _* t8 | ⑦符号说明:表格做的尽量好看,给看论文的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
2 B- @1 @3 A; s5 k# z5 i7 @# p+ _ _# K2 i/ i t# ?5 k+ l# O
. a- b2 L7 j6 p5 m K6 m! ~5 I
符号说明最好不要分开两页来写,很容易给人凑字数的感觉,并且两页不好看。 9 z" L$ C( p; f! J
9 V& w5 x, F ^
2 `; w3 l6 l: H! n4 g ⑧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分点讨论。 + P' D5 u- }& y8 y$ y3 t. O
. g t( N( S% ?. u* w
: R e5 ^: a$ } 以其中一个问题为例,可以先写模型的准备以及数据的预处理,然后写明模型的建立(这一部分对所建立的模型详细的阐述),接下来写模型的求解,最后写模型的结果和分析。如下: 6 T% ]' {/ [) j" @ O8 A) {; i
9 N0 U1 g* j# [2 g' @8 D( S
" F3 ], T+ W& L# j 9 \) G+ R) P- q
1 e3 V# S1 N( x8 Z
$ H% ]1 I; i$ ~, |/ {6 ]
5 `4 G& }. f; W' @5 ?9 S7 l
3 F+ A# \) U# A* c5 S3 g( P
5 O1 G# f* m# J: S5 U
) y; N: P9 ` d9 R2 C& ?& s# Y " W2 r1 Z" L7 y( k
% y& ]7 T7 x& {8 e( T+ [% A- E
3 X3 V9 z0 p, ^* l! Y; j& B3 T' ^
" M; r& W9 Z1 e) \: Z! p0 j8 s
! Y6 e" M4 J7 M4 F% M1 C7 _ ⑨灵敏度分析:控制变量对所设立的变量进行灵敏度的分析
7 d7 r5 G+ {8 m
- B/ k# D* W5 ~+ _' I; r & _+ B% \- B' K2 b" V
⑩模型的评价与推广:模型的评价写明所建立的模型的优点与缺点。模型的推广写明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对其他方面或者对未来有什么作用。 9 N; O# H, H3 y8 v8 }3 _0 I
, ~4 r& \% l; V1 h) l
% x; e( {4 W2 s y ⑪参考文献:约5-7条参考文献左右,不用太多。最好能够在文章中用右上标明。
, N( b( F3 w" ? p/ X
& \! k) b$ G4 |" W8 t1 l 0 w+ n- h+ \% r! f* H
最后,必须要认真阅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下面附上201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6 Z8 e4 }" [3 Q9 S* d+ Q 6 J( l0 k3 L3 {- q& M7 W
5 n: M8 q/ ^& M! ?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2 |0 d' k7 x' J* W
, q! n! H: D( c. X. `
; }8 A" h+ V) Y' s. C l 本科组参赛队从A、B题中任选一题,专科组参赛队从C、D题中任选一题。(全国评奖时,每个组别一、二等奖的总名额按每道题参赛队数的比例分配;但全国一等奖名额的一半将平均分配给本组别的每道题,另一半按每题论文数的比例分配。)
, d+ G' h: X2 k* X& f2 f$ r
( S* W- t# @7 ~0 h! h4 T % g" w1 W' Z! w
l 论文用白色A4纸打印;上下左右各留出至少2.5厘米的页边距;从左侧装订。 9 }- \2 g' ?+ l' F9 [1 m
8 F) c! d/ v/ K3 B# i3 n4 V
* C- ^# o9 x% j# I( B L& E7 i
l 论文第一页为承诺书,具体内容和格式见本规范第二页。 8 w. U* ~8 T. v$ H
& h" e) e+ o: d5 [6 j" a
) E* v! {; t2 k4 e l 论文第二页为编号专用页,用于赛区和全国评阅前后对论文进行编号,具体内容和格式见本规范第三页。 ) r$ }6 h. x7 u+ B: ^6 |( J# s
0 h% I0 {: ^3 G+ l# W; o. d; l( E
( L( I3 b) ]. ~/ O l 论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写在论文第三页上(无需译成英文),并从此页开始编写页码;页码必须位于每页页脚中部,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连续编号。注意:摘要应该是一份简明扼要的详细摘要,请认真书写(但篇幅不能超过一页)。 8 P; ^3 ~5 j9 O& B. y! q6 H
$ u' c, K, A& y* N& O% C$ [
9 b% x6 g/ I4 g6 u! d l 从第四页开始是论文正文(不要目录)。论文不能有页眉或任何可能显示答题人身份和所在学校等的信息。 " i1 `9 t. m+ |) {( _
4 L9 K: i! K7 ~* F! K
: P% | m9 r3 t+ n. b l 论文应该思路清晰,表达简洁(正文尽量控制在20页以内,附录页数不限)。 % [# c: y% q, I- |3 ]- s9 P! r, f
9 |* E2 W# c- X$ I2 {- I) N1 F, f
Y9 M/ L' L* q- [ l 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 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均明确列出。正文引用处用方括号标示参考文献的编号,如[1][3]等;引用书籍还必须指出页码。参考文献按正文中的引用次序列出,其中书籍的表述方式为:
9 r% e+ |/ J C, u# y
! H6 |4 {: d- M% @: T ; t+ b ^5 [+ [& @# r5 B9 F
[编号] 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 k, A$ j* c5 M z4 |% w7 Y W2 T2 I4 r
" C L6 X6 t9 ? q3 K6 i8 e
参考文献中期刊杂志论文的表述方式为:
0 o* ]0 U. ?/ H7 A
: j6 A6 E2 T. S' ]
" v( ]! L( h5 D0 m8 f [编号] 作者,论文名,杂志名,卷期号:起止页码,出版年。
; c' [* m/ z7 L6 h / g8 n. o- w' M7 m J5 i
s" J4 k; a) i/ H) J3 a. T( E
参考文献中网上资源的表述方式为: 4 h6 _, ]8 U' M1 Q% g( i, j7 v
5 ^ v5 {4 s2 U8 e# R# u % V" ?4 k& G$ F! h3 j8 t m( q
[编号] 作者,资源标题,网址,访问时间(年月日)。 + k) q/ f {7 Y" e C" z
7 n( k8 |) R3 U( a {$ d 6 G" t7 {7 ^. _8 q i3 D6 Z
l 在论文纸质版附录中,应给出参赛者实际使用的软件名称、命令和编写的全部计算机源程序(若有的话)。同时,所有源程序文件必须放入论文电子版中备查。论文及源程序电子版压缩在一个文件中,一般不要超过20MB,且应与纸质版同时提交。(如果发现程序不能运行,或者运行结果与论文中报告的不一致,该论文可能会被认定为弄虚作假而被取消评奖资格。) @2 h% d. `: R6 \% H% a& R- h
) M+ X! X% {$ T0 e/ B & g O. W0 `! o0 U
l 本规范中未作规定的,如排版格式(字号、字体、行距、颜色等)不做统一要求,可由赛区自行决定。 5 \4 ?8 Z8 y" X; c) r6 B
: o& @- J# c" M$ @/ g
8 e4 Z, k5 K6 S% |$ K
l 在不违反本规范的前提下,各赛区可以对论文增加其他要求(如在本规范要求的第一页前增加其他页和其他信息,或在论文的最后增加空白页等)。
8 w! n6 W3 E. @3 I . X3 K' x T6 ~) P
$ T0 N/ b1 k0 }. f; h/ q
l 不符合本格式规范的论文将被视为违反竞赛规则,无条件取消评奖资格。
\0 Y8 d% V) u/ l5 W' l0 y 1 G3 x3 X4 q6 @7 G$ {2 H, f
. r4 }: a5 O, V- K l 本规范的解释权属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
% ]8 B# q8 s2 `) y) o & F4 s7 Z) b* |1 |. C3 z4 \) _% A5 ^4 h
3 u9 F" s) }& X% M" X
[注] 赛区评阅前将论文第一页取下保存,同时在第一页和第二页建立“赛区评阅编号”(由各赛区规定编号方式),“赛区评阅纪录”表格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各赛区自行决定是否在评阅时使用该表格)。评阅后,赛区对送全国评阅的论文在第二页建立“全国统一编号”(编号方式由全国组委会规定,与去年格式相同),然后送全国评阅。论文第二页(编号页)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取下保存,同时在第二页建立“全国评阅编号”。
% K& E8 x9 t/ f/ d/ o/ a ————————————————
9 g K/ g3 i- z7 U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风有点大」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 n! ^' v5 j/ \: l4 ]# z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qq_43531919/article/details/108483825 6 k1 m# @( x2 v" s$ c* ~, I) z8 f2 U5 S7 q
$ q9 g9 R2 T$ C+ g0 t
( r8 c: e5 K1 ]: E' k1 `: y% K
z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