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有感 每早我都读报与看电视新闻,目的是关注世界潮流的分秒变化,以紧跟时代文明前进的步伐节拍与信息。而有些文能激发你不得不关心,不得不使你想你自言自语地说几句。在4月13日的楚报上有这样几篇文。 1、《学生“自悟”余秋雨名篇·〈道士塔〉》: ……王老师话不多,每一句都引导学生:“这个巨大的民族悲剧是谁造成的?”“王道士、冒险家、政府各扮演什么角色?”“能不能说说你的理由?”“上完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学生争着发表看法:“我们应该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历史,忘记仇恨,发扬中国文化。” 马上有学生反对说:“中国人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那就是没有吸取教训!” 王老师时而赞许,时而略加指点。学生一点点体会到作者悲怆苍凉的情感。 省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秦训刚说,标准改革重在引导学生自主研究,抛弃单纯灌输…… 读罢这篇文,就像读网文《红尘滚滚过后》的感觉一样,令人说不出的那种“无可奈何”! 2、《人约黄昏》——置身于一个美丽的梦 这是一个电影的广告篇,也是缅怀陈逸飞所为。 我选读此篇的目的是因为我看过一本旧时的小说《鬼恋》,想不到《人约黄昏》就是根据徐汗的《鬼恋》改编的。说的是一位读书人在一个深夜去买烟时,也碰到一位女士也去买与他同一牌子的香烟。于是他们为此同一爱好而散步于月色朦胧、星光稀疏的田间小路上……〖原书结尾是女士去了欧洲,男士一直在等待与找寻她。〗 “自从邂逅那位自称鬼的神秘女子后,记者徐的生活就不平静了。他恍若置身于一个美丽的梦中,陷于了一个个解不开的谜……事过境迁,时光流逝,他依然沉浸在对往日的回忆中。人海茫茫,何日再相逢……影片唯美主义的风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片获16届金鸡奖最佳摄影、美术奖。”【估计是原著情节与今人的爱情实况相差甚远,人们怀疑这种爱情的真实存在性,从而未获情节类型的奖。】 3、《常常珍惜》武汉外语学校初二(1)班 周雪莹 曾试图将手表的指针,向反方向拨动,但我明白,那是自欺其人。曾试图将撕去的日历,重新贴上,但心里知道,日子还是逝去了。曾试图写完昨天没写完的日记,但那早已不是日记,而是回忆了。 曾…… 那么多的“曾经”,早已化作记忆,而面对现在,我们只有珍惜,只能珍惜! 一些人,习惯抱怨与评论,竟不识珍惜为何物。 还有一些人顽固地认为自己会将美好的日子继续永远,他们不惜失去现实来陶醉自己。当每一次次无声无息的美好袭来不重视,无动于衷地轻易让它擦肩而过。如果我们珍惜这些美好,便会从中吸引无数的多彩的回忆。当然,在它逝去时,我们便没有了什么遗憾,因美好填满了我们的记忆,定格在我们的脑海里……每当我们重新忆起,那都是浓浓的一份甜蜜…… 也许你没珍惜已逝去的时光,可时光是不能扭转的。但,你醒了,不是吗?你失去了过去,失去了曾经,但你拥有现在,至少,你目前还拥有现在! 不要再为当初的不珍惜而出垂头丧气,悔恨不已,好好的珍惜现在,常常珍惜目前的美好!〖谢谢安慰!〗 又时少儿们的作品,我总怀疑少儿们比今天的文化人还会观察社会与人生真谛。他们尚且懂得珍惜目前的一切美好,也明白珍惜那些可能失去的美好事物。然而我们大多数的成人们总想得到那些自己心目中梦幻的十全十美的高大全同志,于是将那些999.99朵玫瑰也弃置不理。然而高大全同志们都去欧洲深造镀金了,你也只能去看《人约黄昏》苦等侯!因,不从欧洲获奖回来,她或他不可能属于“高大全”类的品牌人! 4、《一船相思》 枣阳 朱卫成 ……许是青山掩映下的秀水给了文人们太多的灵感, 于是随处可见他们的相思的心绪……同样的旅途,同样的船上,清朝乾隆年间的进士、诗人蒋士铨面对一盏孤灯,想起了千里之外的妻子,写下了:“偶为同命鸟,都是可怜虫。泪与秋河相似,点点注天东……谁知千里夜,各对一灯红!” 与男人们相比,女子的思念比男子更为浓烈。如李清照的:“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子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自古情长伤离别,楸落多少恋人泪。若人近在咫尺,不能相见,那比上文更加悲惨凄凉。但比少儿们的思维与观念来说,那只能说是:不懂珍惜,不懂科学!〖05,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