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l' l6 W9 i9 }$ E, n" a! D; `; G9 n8 G
D4 Q4 _/ W# D1 G. d. n. o' M0 y& G
网络挑战赛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每年都会有上万人参赛,今年作为网络挑战赛的十周年,获奖同学均有机会被邀请参加我们的十周年庆典,数学中国的比赛将不仅仅停留在一纸证书的层面,将给建模爱好者提供现场与建模高手过招,与企业HR一对一交流的机会,解决大家切实的问题。
! J! |# @: p1 ?' r7 i: p4 R0 ^6 D; g1 }# @: M, d& L2 P; @
但是仍有同学对于网络挑战赛抱有迟疑的态度,那么,为什么要参加数学中国的网络挑战赛呢?
- `' ?3 }* _, [/ p6 v- K4 R$ x2 l5 e2 ?% R) E0 I
在我看来:
& ~9 p) z9 R# e4 j) y一个人数达到上万的比赛,就足以证明这项比赛的受众面之广,认可程度之高,且报名费低(每队100元,可参加两个阶段的比赛),对于同学来讲,一个能证明实践科研能力的证书要比成绩更有说服力;而如果你的同学有这样的证书,你没有,竞争力又弱了不少;
7 [; _. Q( Z! h+ R# b4 F, F' i2 ^+ b+ V
做为国赛的预备赛或训练赛,在赛题方面,风格与国赛更为贴近,也采用同样的评分标准和机制,参加的同学都能感同身受,在保证出题质量的同学,也能为同学之后参加国赛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有几率压中赛题哦,在公示论文、成绩的同时,今年还会公布评阅老师的评阅现场,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 h: S, i. f6 r9 R, W) k
9 Y# Q5 V) h( s- [/ N$ r4 ?& I下面可以看下知乎网友对这个问题的解答:
M* U& X. {2 \! L, c m1 S! p+ z
+ m9 ^: d8 r$ Y' a& X5 a- TQ:什么要参加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 Y6 q) g) `7 S. W$ t1 ^
A: 相关;两届数学中国网络挑战赛参赛人员,国二美一。
. l+ R1 C& [9 t% u 不评价网络挑战赛的的好坏,说一下这个比赛的几点创新之处:7 E; d* R5 l' A/ H# Z
1、分阶段举行:两个阶段的比赛分别定性为:基础篇、提高深化篇。国赛和美赛的题目,基本上分为三到四问,每一问都环环相扣。第一问解决不了,下面的问题很难着手。很多学生由于第一问或第二问解决不了,而丧失了比赛信心,或者在比赛的时候过分的纠结于后面所谓“大问”的完成情况,而忽略了对于base model的推敲和琢磨。比赛分开成两个阶段举行的意义就在于此:第一阶段是考验学生对模型的掌握程度,即使没有参加过竞赛或者对知识掌握程度不够,通过竞赛后的学习,仍可参加第二阶段的比赛,这样大家又在同一起跑线上。第二阶段考验的是学生的论文写作功底及模型的评价、检验能力及实际运用。每阶段进步一个层次,再加以暑期的深化辅导,就完全有能力应对其他全国大赛。
7 G0 @" H! C& @$ o% Q/ m2、论文公示:国赛和美赛由于其特殊性,很难把论文第一时间公开出来,即使公开也是少量的优秀论文。这样的问题在于参赛学习的学生本身能力有所偏差,不同阶段和水平的同学向着同一个优秀的标准学习,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关键在于对于新手和水平暂时较低的同学,进阶的难度太大。但是数学中国的网络挑战赛会公式所有的论文,对照成绩单和评语,可以分析和你同一水平的、略高于你水平的以及大神的文章,参考评语,可以很快的明晰自己的水平和定位,便于下一步的学习和提高。; @$ \( g* k4 l/ A" a
3、简短的评语:国赛和美赛很难做到这一点,美赛可以但是得多花100刀。只知道分数而不说明原因,是很多比赛被吐槽的很多的原因。告知学生打分的原因和结果,可以非常大程度上的帮助指导大家下一阶段的学习。
7 D* ]0 P+ ]2 E暂时说这么多吧。2 @7 X7 v& |9 `- v8 q" Q
2 Y+ B- m; `/ r" @6 q& l# h
7 X2 r* E- p$ ^. D作者:Ricardo
0 Y K* H% {( g' N! S7 t- ~6 j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40746996/answer/88048219
. d& {& B' g! \7 N' j$ f9 T* |! c" U来源:知乎1 L7 E, A$ r$ M) t* c. `6 `, @
& F& y. S) u&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