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注册地址  找回密码
查看: 4486|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一次参加美赛就拿到o奖经验谈(转载)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madio        

3万

主题

1311

听众

5万

积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7-1 22:21
  • 签到天数: 201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自我介绍
    数学中国站长

    社区QQ达人 邮箱绑定达人 优秀斑竹奖 发帖功臣 风雨历程奖 新人进步奖 最具活力勋章

    群组数学建模培训课堂1

    群组数学中国美赛辅助报名

    群组Matlab讨论组

    群组2013认证赛A题讨论群组

    群组2013认证赛C题讨论群组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8 22: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招呼Ta 关注Ta |邮箱已经成功绑定
    转载自校苑数模网
    作者及版权所有:贾冬雨
    团队成员:贾冬雨,史昭阳,谢延平
    上海交通大学 大二
    三名学生中两名来自计算机系,一名来自电气工程。

    前期准备:
    在大一的时候,便跃跃欲试的想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报名的时间是刚进大学的时候,那时候刚从高中上来,编程,高数都刚入门,英语也不行,于是美赛也就没敢参加。但是我当时就觉得大二应该参加,于是大一寒假的时候,便找来了高中数学竞赛的同学商量此事。

    细细算来,也没有实质的准备些什么,我们当时决定每一到两周开一次会,把数学建模里面基本的模型给弄清楚,神经网络,蚁群算法,遗传算法什么的。大一下每周六的上午,我们会在图书馆一块看数模的书籍,讨论讨论,然后中午出去吃顿大餐。对于那些基本的模型也都只是浅尝辄止,事实上并没有深入探索过。

    这里感谢一下韩煦深学长,借给我很多书。

    就这样我们参加了13年9月份的国赛,当时实际对数学建模的理解有偏颇,觉得主要就是编程(楼主计算机系的~),所以当时大部分任务就是在编程,就是拼接碎片那个题目,论文也赶的很仓促,最后交上论文后竟然发现word2013 中用Mathtyoe编的公式转pdf后乱码,而且我们还没发现....就这样我们的论文最终只获得了上海市的二等奖。

    然而当时搞数模的同学成绩普遍比我们要好,我们嘴上说是因为公式乱码了,但实际上我和另一个朋友心里都很清楚是我们在内容上有很大不足,后来我下载了最后matlab编程特别奖的论文和国一的论文,总结了一下经验,认识到我们确实有差距。

    对于那篇matlab编程特别奖,人家用的GUI界面,人机交互很好,不用调节代码,可以直接通过程序拼图,这确实比不了,人家matlab编程确实做得牛。
    对于那篇国一,用了很多即成的算法,降低了沟通成本,科学性很强。另外,思路调理特别清晰,做了敏感性分析,甚至结论超出了问题要求,我当时都不知道建模还有这个环节...

    然后就到了要报名美赛的时间了,我们原来队伍的三个人都是数学竞赛上来的,实际上三个人难以形成互补,三个人擅长的都比较接近,这实际上不太有利。于是,我开始寻觅,找一个英语好的(我们原来英语很渣...),于是我在数据结构课上勾搭了一个计算机系英语竞赛拿奖的同学加入我们队伍。至此我们英语的短板终于补上了。(其实很好找的,对照奖学金名单,从上到下,把名字放入搜索引擎,找到人后发邮件聊天就行)

    因为新加入的同学没什么经验,计算机系平时作业又多,只能是考完期末在稍微看下数模。考完期末,我就找了信息工程的朱福才同学来给我们上统计推断课程(一门该专业开设的使用matlab编程的课),他讲了一个小时左右,然后我们开始在空旷的图书馆里编程,练习了一天的matlab,把统计推断的课程项目做掉了。然后第二天就转战latex了,之前其实都没有用过该软件,但大一暑假在网络信息中心实习的时候王一超学长教过我一点,于是就一边查资料一边自学,第三天的时候我们就解散回家了。所以我们当时实际上用了2天多点时间搞掉了两个难题。

    寒假就各回各家了,也没有什么准备,当时我我在家里正在开发微信公众平台,也没有管建模的事。

    转眼就开始比赛了:
    比赛部分:
    第一天上午:
    基本上用了1-2个小时研究做哪道题目,最终觉得第二题数据太难找,还是做第一题吧。
    然后就决定开始先研究文献,于是两个人看中文,一个人看英文文献。看到晚上吃饭。
    这个时候基本上可以确定什么思路,要怎么做,有了文献后,沟通成本会降低,你直接告诉队友,对于哪个部分,哪篇文章的方法比较好让他看就行了,自己组织的语言短时间内是说不清的。
    (这个地方要提醒一下,文献要读两遍,第一遍扫扫,把有用的文献留下,第二遍要理解透彻,一知半解还不如不读)

    晚上,我们把模型简化到了最简,然后开始编程,打算螺旋上升。我和史昭阳划分了一下模块后就开始行动,另一个同学继续读英文的文献,把好的idea记下来)

    第二天:
    debug的一天,而且程序由最初的简化版在螺旋上升,各种情况开始加入进来。我们也确定了模型的基本结构,我们把模型分为 发车模型,跟车模型,超车模型。规则分为 靠右行规则和 无限制规则。因为划分的很清晰,不需要全部都搞清楚才能写,每个模块相对独立。谢延平开始写论文时仅需了解这个模块就行,而不必知道总体(否则将难以很早起笔)。

    第三天:
    史昭阳负责拿跑到的数据作图,我负责给代码收收尾,论文的同学写论文,我拿到史昭阳的数据图后开始写数据分析。当然我写完后还得找谢延平改一遍,我的语言不过关。

    第四天:
    史昭阳用latex写公式,我负责latex论文总体的架构,延平给我的是一个一个模块的内容,我把图片插进去,公式史昭阳给我后我插进去,看似简单的内容我们进行了一天。中间很多过渡的部分是当天才写的。晚上基本上算是写好了。
    晚上图书馆闭馆后,我们去了一个没有空调的休息室,冬天冷的呀......然后就是挑论文的错误了。说实话我是属于比较不细心的人,我写的部分语法错误很多,延平一个一个挑出来改掉,当时我还说她有完美主义,现在想想我太惭愧了....


    后记:
    1.其实本来参加美赛,没有想到会获得这么好的成绩,我心里定得目标实际上是M奖。然而我必须感谢我的队友,是我们之间的差异互补才使我们获得了这么好的成绩。

    2.参加美赛前,我曾经提过说咱们反正也得坐火车去同一个地方,不如去个名胜古迹,找个宾馆建模,比完赛顺便出去玩。其实,如果我们以建模的角度看待比赛本身,当我们就应该意识到,比赛的多重属性,一方面它是比赛,可是比赛同时也是社交的载体,挖掘各种活动的社交属性实际上是很重要的,正是这样的一次次活动串联了我们美好的青春,相比于结果,其实我更注重过程。

    3.对于想要参加数模的队伍,前期准备的建议就是:
            1.学好专业课刷高GPA,如果因为数模把课程耽误了是得不偿失的。而且从专业课中可以得到很多启发,工程领域,经济领域数学模型都值得细细体会。计算机,软件领域的编程能力能使你十分收益,高数,线代,概率统计都会教给你基本的数学方法。,试想一下,要是有强人想找比较强的队友,如果身边找不到(大多数找得到的),只能对着奖学金名单百度然后电邮了吧...(至少我是这么做的)(当然实力和GPA并不是绝对的,但是客观来讲相关性系数高,寻找成本低)

            2.抽空看看这方面的书。说实话我一直说看来着,但一直没有时间,惭愧.....

    4.我的理解可能还是有偏颇的,所以也不敢说是对的,仅供大家参考而已.....
    zan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微信微信
    数学建模社会化

    0

    主题

    8

    听众

    94

    积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4-28 10:17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网络挑战赛参赛者

    自我介绍
    活泼,开朗,刻苦,勤奋。

    群组数学建模培训课堂1

    群组数学建模培训课堂2

    群组Matlab讨论组

    群组学术交流B

    可以发给你们的作品,我观摩一下吗  QQ642621416,,谢谢

    点评

    madio  他们的论文在这里 http://www.madio.net/thread-209703-1-1.html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8 23: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adio        

    3万

    主题

    1311

    听众

    5万

    积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7-1 22:21
  • 签到天数: 201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自我介绍
    数学中国站长

    社区QQ达人 邮箱绑定达人 优秀斑竹奖 发帖功臣 风雨历程奖 新人进步奖 最具活力勋章

    群组数学建模培训课堂1

    群组数学中国美赛辅助报名

    群组Matlab讨论组

    群组2013认证赛A题讨论群组

    群组2013认证赛C题讨论群组

    xiezheng0327 发表于 2014-4-8 23:12
    可以发给你们的作品,我观摩一下吗  QQ642621416,,谢谢

    他们的论文在这里
    http://www.madio.net/thread-209703-1-1.html
    数学建模社会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

    听众

    468

    积分

    升级  56%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4-22 23:13
  • 签到天数: 113 天

    [LV.6]常住居民II

    群组西安交大数学建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听众

    24

    积分

    升级  20%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4-5-11 16:22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自我介绍
    中山大学计算机系本科2011级学生
    很有道理。我们这次是从来没接触过数学建模的3个人参加美赛。基本是在0准备的情况下拿了M奖。一直觉得我们比较幸运,直到看到您说”我们原来队伍的三个人都是数学竞赛上来的,实际上三个人难以形成互补,三个人擅长的都比较接近,这实际上不太有利。“瞬间觉得切中要害,我们组的3个人能力乃至性格真是各异,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比赛中我主要负责看一篇文献并实现最关键的模型部分,包括编程出结果,以及设计测试。她们俩都比较擅长找资料,我基本没找到什么有用的资料,我用的方法还是她们找到的文献。其中一位后来又找了很多新方法完善我们的模型和测试,使我们的解决方案科学很多;另一位则操刀写作中最需要博眼球的summary等,我和她英语都比较好,都多次审阅了论文的措辞,而且她组织力很强,为我们三人分配各自的任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8

    听众

    686

    积分

    升级  21.5%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4-11-13 09:30
  • 签到天数: 22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自我介绍
    希望通过数学建模提高自己的能力!

    群组2013年国赛赛前培训

    群组物联网工程师培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

    听众

    468

    积分

    升级  56%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4-22 23:13
  • 签到天数: 113 天

    [LV.6]常住居民II

    群组西安交大数学建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

    听众

    468

    积分

    升级  56%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4-22 23:13
  • 签到天数: 113 天

    [LV.6]常住居民II

    群组西安交大数学建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听众

    89

    积分

    升级  88.42%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4-11-26 16:44
  • 签到天数: 37 天

    [LV.5]常住居民I

    自我介绍
    求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小灰        

    11

    主题

    9

    听众

    398

    积分

    升级  32.67%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13 20:47
  • 签到天数: 8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国际赛参赛者

    网络挑战赛参赛者

    自我介绍
    always

    群组第一期sas基础实训课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地址

    qq
    收缩
    • 电话咨询

    • 04714969085
    fastpost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诚征英才| 对外合作| 产品服务| QQ

    手机版|Archiver| |繁體中文 手机客户端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94号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3 数学建模网-数学中国 ( 蒙ICP备14002410号-3 蒙BBS备-0002号 )     论坛法律顾问:王兆丰

    GMT+8, 2025-9-16 10:42 , Processed in 0.695870 second(s), 107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