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疏散动态学理论与建模 人员动态学、人群动态学及人员疏散动态学 人员动态学,也可译为行人动态学及人群动态学,也可译为人群拥挤动态学是比人员疏散动态学涵义更广泛的学科,其研究更为全面。前者侧重对个体一般行为的研究,后者侧重对群体行为的研究,二者的研究有交叉的地方。研究人群动态学时,有的是在人员动态学的基础上考虑了人群拥挤的效应,有的则是直接考察个体运动自组织宏观效应,当然,也有用其他方式进行研究而不建立在对个体行为研究的基础上。人员疏散的研究与人员及人群动态学的研究是密不可分的并以此为基础的,是它们在安全疏散领域、借助安全工程学的一些标准和技巧而形成的一个具体应用。因此,本章以人员及人群动态学为大的研究背景,考虑到突发事件的影响及人员行为以疏散为目的时,即可应用于人员应急疏散。 经验研究成果 对疏散动态的研究起源于对种种实际状况的观测和统计分析,基本手段包括直接的观察,摄影和录像。这种基于经验的研究己经进行了多年,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研究人群拥挤现象,其开创性的著作是人群运动分析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成为了许多后来的建筑设计和规划操作的标准。定义了公共集会的安全标准,并且将公路交通理论中的“服务水平,”的概念引入到了人群运动的研究中,其中给出了由统计得出的人群的平均行进速度与人群密度的关系曲线,作为评价舒适与安全度的指导方针. 服务水平的基本思想是随着单位区域人数密度的增加,个体选择正常运动速度的能力下降,人群的流动减缓。给出的速度密度关系曲线,图中密度是以每个人占据的空间大小表示. 需要的注意的是,加是在城市街道上得到的观测统计数据,而人群在街道上的行为与在体育场的行为不同,与在紧急出口处的行为更不同,在现代的体育场中人群密度要远远高于的观测,因此,实际应用时需要视具体条件做出相应的调整。 人体尺寸 “在考虑步行空间和设施时,最主要的是测量身体的宽度和厚度。身体的宽度是设计出入口、楼梯等时的主要考虑因素”。事实上,人体的尺寸在建立微观模型时往往是必要考虑的因素。世界部分地区和中国的人体“肩宽”与“胸厚”尺寸统计. + r/ @3 F: J- P0 W' y. `- \" C/ W& G) t
# Z/ h1 h7 h8 j2 {,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