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 H" O/ c! U+ D- l. _6 g5 |& d5 j& p. D* {6 X5 \8 r2 G; w, o
《运筹学》的英文通用名称为"Operations Research"简称OR,按照原意应译为运作研究或作战研究。它是一门基础性的应用学科,主要研究系统最优化的问题,通过对建立的模型求解,为管理人员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社会的到来,《运筹学》的内涵不断扩大,涉及的数学及其它基础科学的知识越来越多,于是熟练掌握并运用这门学科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难度也逐渐加大。根据运筹学发展,数学、计算机科学及其他新兴学科的最新知识、技术都能很快融合到其中,特别是人的直接参与决策,使得运筹学发展更进入一个崭新阶段。《运筹学》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生产实践、经济建设及现代化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进步,运筹学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 m ?3 w' O1 w0 q; o* u5 a
; @3 D% r5 M2 a/ M) O0 S# |6 T" | 本课程是管理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为学习有关专业课打好基础,进而为学生毕业后在管理工作中运用模型技术、数量分析及优化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 d# x y% B5 G% p* R
* f3 r, {: g' h+ T: P# E- e* C% o4 x0 a" V+ x$ R6 m* b
① 要求学生掌握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解题技巧;
' ?% C! ~/ a, R }4 j② 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运筹学模型的能力及求解模型的能力;
6 |# J) [) y6 X$ X) _# o③ 培养学生分析解题结果及经济评价的能力;: f8 X; R$ z# j8 N, W8 O/ ~# P
④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及自学能力。
/ F4 f$ t5 ]# i o+ v9 p
8 S2 Y6 J p+ b( S7 c 本课程主要介绍运筹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线性规划、运输问题、动态规划和排队论,这些内容是管理、经济类本科学生所应具备的必要知识和学习其他相应课程的重要基础。 $ R$ |5 ^+ a0 r" b! {
6 o' v0 b- i& A7 Y5 x; \# l: U 本课程着重阐述相关问题的基本思想、理论和方法,力求做到深人浅出,通俗易懂,适合于教学和自学。每一章末配置了适当的习题,便于学生理解、消化课程中的内容。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将充分利用多年经验积累所制作的教学课件,配合教材,提供更多的信息,以便取得更好的效果。 6 N5 e2 Z' J3 g) o) n3 K
/ X w& A/ {5 x8 Y! x O% ?7 f
在管理、经济类本科专业,运筹学课程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有较好针对性地进行《运筹学》教学需要在内容的选择、例题的安排等方面注意专业知识的相关性。在学习方式上,本课程强调课上教学与课下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学习《运筹学》要把重点放在分析、理解有关的概念、思路上,不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很难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提倡学生应该多向自己提问,如一个方法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怎么做等。
/ v6 s- B3 ^- X R) B+ s
9 g! Y6 D5 }( c, H 在认真听课的同时,学习或复习时要掌握以下三个重要环节: 6 n' E- x6 t' e# J
0 E3 O+ n1 N8 _1 m P- g7 p0 B* y( |+ j# H
(1)、认真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以指定教材为主,同时参考其他有关书籍。一般每一本运筹学教材都有自己的特
& Y1 t, O+ v t! c0 q 点,但是基本原理、概念都是一致的。注意主从,参考资料会帮助你开阔思路,使学习深入。但是,把时间1 t2 H. ~7 _0 ^
过多放在参考资料上,会导致思路分散,不利于学好。, f4 z- C* \' D1 t5 Y
(2)、要在理解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例题。注意例题是为了帮助你理解概念、理论的。作业练习的主要( a7 l; M4 ]7 w8 [5 K7 S4 Y7 Y
作用也是这样,它同时还有让你自己检查自己学习的作用。因此,做题要有信心,要独立完成,不要怕出错& Y) D, F5 {6 z
。因为,整个课程是一个整体,各节内容有内在联系,只要学到一定程度,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你做题的正
: e, o+ H( i/ f4 ^' d2 K 确性自己就有判断。
& i* c S* f& D7 |9 C+ w) D* q' ^(3)、要学会做学习小结。每一节或一章学完后,必须学会用精炼的语言来概括该书所学内容。这样,你才能够从- h- P7 v$ D$ `: B& }6 t
较高的角度来看问题,更深刻的理解有关知识和内容,这就称?quot;把书读薄"。若能够结合自己参考大量
! l' Z ?! H. E& ]" H) [ 文献后的深入理解,把相关知识从更深入、广泛的角度进行论述,则称之为"把书读厚"。 * X4 G: _3 ~( @0 J9 q
+ m" ?7 P4 v+ U; e2 O" w
1 }- ?, I3 q! G* }. C" l
* [2 R3 y3 J w, |. Y% f: L* N- o+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