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注册地址  找回密码
查看: 34965|回复: 1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研读数学建模优秀论文心得体会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xjconlyme 实名认证       

2

主题

6

听众

64

积分

升级  62.11%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17 15:0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招呼Ta 关注Ta

研读数学建模优秀论文心得体会

我们小组选取的数学建模优秀论文,是2005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由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熊军军,许 及许盛敏完成的C题--关于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的论文。

由于我们都是初次接触数学建模,所以我们在研读这篇优秀论文的过程中,除了学习他们在解决问题中用到的思维方法、数学知识、分析其优点与不足之外,更看重学习怎样写出一篇优秀的数学建模论文,从而传达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研读完这篇优秀论文后,我们有如下几点的收获:

1.    大致了解了一篇数学建模论文应该包括哪几个部分;

2.    每个部分应该写些什么,以及怎样写才能更好的吸引别人的眼球;

3.    汲取了这篇优秀论文在写作和处理问题方面的成功之处,以便以后运用于我们的研究之中;

4.     总结了这篇论文的不足之处,提醒我们以后注意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下面,我们就建模论文的各个部分,以这篇优秀论文为例说一下我们的心得体会:

[摘要]

摘要是一篇论文能否在众多论文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好的摘要必须清楚的描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显著的表达论文中最重要的结论。

这篇论文的摘要简明扼要地指出了处理问题的方法并给出了作答,起到较好的总结全文,理清条理的作用。让读者对以下论述有一个总体印象。

不足之处在于他提到用了两种方法对预测雨量的两种方法进行分析,但实际上从后面的主体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他只是从题目中提到的两个方面——准确性和公众感受——来分析的,谈不上两个方法。

[问题的重述]

再次阐明论文所研究的问题具有的实际意义,并醒目的提出了所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的分析]

分析问题,简述要解决此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和大体的解决途径

优点:条理比较清晰,论述符合逻辑,表达清楚。并给出了一个将经纬度转化为坐

的Matlab图形,将题目中的数据直观的反映在了图形上。

缺点:对于考虑公众感受这一段,叙述稍显简略。

[模型假设]

     一个模型建的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假设做的好不好。过烦的假设接近实际,但不宜或者无法求解,过简的假设对实际的指导意义又不够。这就要求我们能发挥想象力、洞察力和判断力,善于辨别主次,并为了使处理方法简单,尽量使问题简单、均匀化。

这篇论文共做了6条合理的假设。

优点:1. 假设有事实依据,如假设1)观测站点的设置是不均匀的,事实上的确也是如此;又如假设2)点到观测站点的距离越短,则对观测站点的雨量影响越大,也是有生活经验的。

     2. 假设使要解决的问题线形化和平面化了。这一点是后面能够继续下去很重要的因素。他将经纬度平面化为平面坐标,并运用欧氏距离作为两点之间的距离。

     3. 在假设中定义了权重,这是这个模型中的关键参量。

缺点:有些假设阐述还不太严格,如假设4)中提到的4个网格点是什么没有向读者指出。

[符号说明]

    将文中会出现的变量、常量先在此说明,便于读者的阅读。

这篇论文得符号说明很清楚,也很详细。

[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一、 问题(1)及其求解

首先阐明算法,给出或推导出需要用到的计算公式;

然后可使用Matlab编程,计算出相应的结果;

分析得到的答案,给出相应的结论。

优点:这篇论文建立的模型很简洁,因而给出的算法也很精炼。他主要采用网格点上的预报数据来预测观测站点的数据,再来和实际测得的数据相比,以预报偏离差率这个量来判定两种方法的优劣。在数据很繁琐的情况下,很好的使用了Matlab。

二、 问题(2)及其求解

首先将降雨量级别化,也可以说是实数化,这样有利于使用数学软件求解。

然后分别统计预报数据与实测数据处在同一级别、相差1及、……相差6级的频数,并

计算出对应的频数。

   最后比较两种预测方法的等级差频率,从而得出结论。

优点:方法易操作,且效果很好,并运用了表格和饼形图,形象直观的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让读者一目了然。

缺点:得到数据之后的分析还不是很够。

[模型的误差与分析]

模型的误差与分析有助于改进模型,并使模型在更多的场合适用。

这篇论文主要分析了各观测站点附近的网格点对其影响具有的偶然性,并指出其在假设中采取的4个点是比较能够得到合理结果的。

优点:看到了主要可能出现问题和争议的地方,相当于重新作了个说明,指明了自己方法的可取性;

缺点:对于其他的误差并没有进行分析。考虑还不够周全。

[模型的评价]

指出自己的模型为什么具有可取性,它的优点。

这篇论点的评价很好的概括了它的优点,并提出它的方法精度高,以及提到它使用了很

好的数学工具——欧氏倒数加权。

[模型的推广]

   数学模型最主要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一个模型做出来、解决之后,不把它运用到实际之中,就不是成功的。因而模型的推广或者说是模型的应用是建模论文中必不可少的。

   这篇论文主要提到了模型中的变网格预报模式的实用价值,并提到了很多现实中的例子,并给出了一组图形说明变网格法较之于均匀网格法的先进性,从而证明了此模型的合理性,并使读者对变网格预测法有了一定的认识。

[参考文献]

   引用的资料必须指明出处,就是在这儿说明。

[附录]

将正文中使用到的Matlab程序附在这儿,并有适当的说明。

★ 以上从论文的各部分说了一下我们对这篇建模论文的心得体会,下面从整体上说一下:

这篇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涉及的数据比较多,也比较繁琐。设定合理的算法当然非常重要,但如果数学软件的使用不过关,面对像这样数据比较多的情况,就会很困难了,因此我们意识到学好和使用好数学软件,特别是Matlab的重要性。当然,其他方面,如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善于抓住问题的主次性,很好的分工合作等等方面,我们都还不够。总之,要将数**用于实际之中,我们要学习和培养的能力还很多。

zan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1 支持支持1 反对反对0 微信微信
小屁        

127

主题

9

听众

5322

积分

升级  6.44%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3-1 08:10
  • 签到天数: 132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013挑战赛参赛者

    自我介绍
    数学系学生

    社区QQ达人

    群组Matlab讨论组

    群组LINGO

    群组Mathematica研究小组

    群组我行我数

    群组数学趣味、游戏、IQ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zure001        

    0

    主题

    9

    听众

    87

    积分

    升级  86.32%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3-4-14 15:21
  • 签到天数: 20 天

    [LV.4]偶尔看看III

    群组MCM优秀论文解析专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ret 实名认证       

    6

    主题

    6

    听众

    68

    积分

    升级  66.32%

  • TA的每日心情

    2013-2-11 18:56
  • 签到天数: 19 天

    [LV.4]偶尔看看III

    群组第四届cumcm国赛实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athxian 实名认证       

    0

    主题

    3

    听众

    70

    积分

    升级  68.42%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5-7-12 09:57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自我介绍
    数学爱好者!

    社区QQ达人

    群组2012第三期美赛培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无效楼层,该帖已经被删除

    0

    主题

    4

    听众

    93

    积分

    升级  92.63%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2-3 14:33
  • 签到天数: 2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自我介绍
    爱生活
    研读数学建模优秀论文心得体会* V3 T, w+ w; r2 v2 P8 ?
    ! T6 Y* [6 V+ c% J$ s
    我们小组选取的数学建模优秀论文,是2005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由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熊军军,许 及许盛敏完成的C题--关于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的论文。
    / N" R) T' o; `0 o% ]2 w
    $ M/ s; I2 H+ ^3 M由于我们都是初次接触数学建模,所以我们在研读这篇优秀论文的过程中,除了学习他们在解决问题中用到的思维方法、数学知识、分析其优点与不足之外,更看重学习怎样写出一篇优秀的数学建模论文,从而传达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研读完这篇优秀论文后,我们有如下几点的收获:- M9 a' l3 t( E' K6 R" `* q

    + B8 R- b5 U+ V+ x) x: ?( C1.    大致了解了一篇数学建模论文应该包括哪几个部分;7 o6 ^9 Z, l: n4 h; Z
    0 Z% E/ Q# t3 e9 E
    2.    每个部分应该写些什么,以及怎样写才能更好的吸引别人的眼球;& ^$ b5 W1 E8 m

    6 n! C6 _  J0 e+ ^) p* R+ y/ T3.    汲取了这篇优秀论文在写作和处理问题方面的成功之处,以便以后运用于我们的研究之中;
    # y; f8 E+ _4 ]( o) E' m! |" Z6 W: a, R- Q4 b8 l7 \) h, }" G* b
    4.     总结了这篇论文的不足之处,提醒我们以后注意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3 x" b/ G) p) e( y. Y
    6 R1 o$ W5 ?( f+ U8 N- k1 J% z下面,我们就建模论文的各个部分,以这篇优秀论文为例说一下我们的心得体会:
    * f0 q- ^' O2 d/ W, [  d- u/ g9 v) l$ d& I7 _% U! X
    [摘要]
    - @: k, W/ }' ^: S' R4 A( a: ?0 ]8 g7 x1 @. X, N! g
    摘要是一篇论文能否在众多论文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好的摘要必须清楚的描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显著的表达论文中最重要的结论。
    8 i3 g( x$ Z/ y  H, M
    ( N) Z5 W9 z! X! d这篇论文的摘要简明扼要地指出了处理问题的方法并给出了作答,起到较好的总结全文,理清条理的作用。让读者对以下论述有一个总体印象。! E! `) B/ F3 d& b* {- T* B
    5 A) C, j% z# u* L  M
    不足之处在于他提到用了两种方法对预测雨量的两种方法进行分析,但实际上从后面的主体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他只是从题目中提到的两个方面——准确性和公众感受——来分析的,谈不上两个方法。1 m- h% B% l  G

    1 {& a4 E$ r: }! u  a[问题的重述]
    * R' F  K  F; o/ g8 k# Y, m: k* O- O! r. }4 y1 D
    再次阐明论文所研究的问题具有的实际意义,并醒目的提出了所要解决的问题。
    % b) @1 B, S" d2 b+ D2 ]
      s/ }& }7 }9 B3 V[问题的分析]; y' N2 z3 F1 b  G- u0 ?

    9 K( ^9 ?5 w+ f, Q% ~分析问题,简述要解决此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和大体的解决途径: K3 T  F8 t& v: C6 a

    8 n+ s7 x3 F- Z优点:条理比较清晰,论述符合逻辑,表达清楚。并给出了一个将经纬度转化为坐% S) w& i7 b7 d& e

    ! l- c3 O+ E( K4 T! L- Y的Matlab图形,将题目中的数据直观的反映在了图形上。) I( D4 U9 O( y! N  m4 n1 a

    ' R5 q  l) b0 p1 S缺点:对于考虑公众感受这一段,叙述稍显简略。( x- _3 S5 M0 P3 N! F5 h# ?% ?
    * P! B6 V+ R! r1 m
    [模型假设]
    4 o0 d0 |9 x, b& Q8 a8 A- k
    & V* Q$ D3 S$ ?     一个模型建的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假设做的好不好。过烦的假设接近实际,但不宜或者无法求解,过简的假设对实际的指导意义又不够。这就要求我们能发挥想象力、洞察力和判断力,善于辨别主次,并为了使处理方法简单,尽量使问题简单、均匀化。
    / z+ X* b: d, P" M- n3 y* Y6 i% @: b
    这篇论文共做了6条合理的假设。
    * x  M- M" e/ g% @* I  v. @: ?# k# ~+ h: F: K- Q
    优点:1. 假设有事实依据,如假设1)观测站点的设置是不均匀的,事实上的确也是如此;又如假设2)点到观测站点的距离越短,则对观测站点的雨量影响越大,也是有生活经验的。4 }& W7 m2 H3 `6 G8 I6 O+ N; V
    2 _% S2 q7 p. T, k0 p# S$ ^
         2. 假设使要解决的问题线形化和平面化了。这一点是后面能够继续下去很重要的因素。他将经纬度平面化为平面坐标,并运用欧氏距离作为两点之间的距离。
    . a: p) E. y& q/ q0 r0 O
    + r- I9 ^: T; j1 a     3. 在假设中定义了权重,这是这个模型中的关键参量。
    5 l( L. d, w- p$ G* t2 q
    4 e% x: f% l0 D4 m1 w9 t/ x$ @缺点:有些假设阐述还不太严格,如假设4)中提到的4个网格点是什么没有向读者指出。
    : g8 b- ~- K: p: y, e) C
    & D- w( }8 I; m! N6 R* U  {$ U! f[符号说明]- G1 z5 N3 o  I2 Q
    . Z1 S' l8 n! b& ~( U
        将文中会出现的变量、常量先在此说明,便于读者的阅读。! H! d6 n3 w, ?) z

    / i1 y0 i' n% `' Y& _8 Z这篇论文得符号说明很清楚,也很详细。
    ' a. J0 a7 |# G3 d/ W3 [6 L7 k; G5 D' K! y
    [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a. t5 [8 L3 V4 l/ @
    ! i) d7 s1 Y" I- i5 N. `一、 问题(1)及其求解( e9 Z4 F; ]6 ~

    / d9 M2 z  Z. j/ V2 }首先阐明算法,给出或推导出需要用到的计算公式;
    6 q$ W! t8 v' l4 W2 [( w* Y: c+ ]0 A: }
    然后可使用Matlab编程,计算出相应的结果;- v( ]) B# }& W2 T9 L& z. g# ~0 ?' r
    9 N" V* X  K' P4 V' T4 y' i
    分析得到的答案,给出相应的结论。+ F! z+ R) u' A3 V/ d: v

    # q& ?# ^) T# n$ U# W& ~优点:这篇论文建立的模型很简洁,因而给出的算法也很精炼。他主要采用网格点上的预报数据来预测观测站点的数据,再来和实际测得的数据相比,以预报偏离差率这个量来判定两种方法的优劣。在数据很繁琐的情况下,很好的使用了Matlab。$ I. S7 V( q; {- V6 Z. c8 ]2 X
    1 A6 D' T! m: v* [1 d% X
    二、 问题(2)及其求解$ x2 b2 U8 V  d7 k2 \% w
    * t" d) P/ V3 h. X" C4 u, y* H
    首先将降雨量级别化,也可以说是实数化,这样有利于使用数学软件求解。
    " c( e4 g* V3 ?1 B
    9 a. P0 W! X1 E/ C  `3 Q! o然后分别统计预报数据与实测数据处在同一级别、相差1及、……相差6级的频数,并
    $ O# W- d4 M* `0 D# D! h+ x) K# W5 y& U- ~' E4 G% U
    计算出对应的频数。
    # P, k: r4 l1 k( m* X8 Q- p
    7 w8 V8 \7 U6 c4 j- F3 `% S) |   最后比较两种预测方法的等级差频率,从而得出结论。8 T9 i7 ~4 P2 x8 @. t' O
      O8 h, ?- F* l& e& E- t3 d
    优点:方法易操作,且效果很好,并运用了表格和饼形图,形象直观的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让读者一目了然。
    ( v" W2 d( ^( j8 [& |* C9 h7 ^8 r: e) ~. {+ z
    缺点:得到数据之后的分析还不是很够。
    / x9 J3 h8 W. I* `! D4 p2 ?; c' N; W1 P* u. N5 o: y% z
    [模型的误差与分析]
    , q8 c* K6 U) g$ e4 V  T5 D8 j3 w
    , X+ `  z4 a, @; r3 `6 s1 L& o- c模型的误差与分析有助于改进模型,并使模型在更多的场合适用。9 n; V$ `6 p7 ?4 i6 c6 u2 Y! o) S

    ' O$ b& R& V$ G' B8 F8 n这篇论文主要分析了各观测站点附近的网格点对其影响具有的偶然性,并指出其在假设中采取的4个点是比较能够得到合理结果的。
    ) N  X4 r) I8 e5 ?1 o
    ( K5 N5 O) Q, ^! e$ |优点:看到了主要可能出现问题和争议的地方,相当于重新作了个说明,指明了自己方法的可取性;
    ; o0 R8 c1 a) J  i3 }' [) D& w3 J8 K- ^. B( N# i9 h. h
    缺点:对于其他的误差并没有进行分析。考虑还不够周全。
      u3 p4 i! A0 i& y! y
    8 ^1 z' ]7 W9 F7 \) Z$ x3 w+ ^[模型的评价]
    & `: n1 O& L1 D6 z+ z1 P+ d
    7 z" Y" p8 A' q, X3 L6 }; s, g指出自己的模型为什么具有可取性,它的优点。' t, [' y8 P3 w
    6 m, h% N9 R: o4 }2 V( [0 J5 \. ?0 P/ S
    这篇论点的评价很好的概括了它的优点,并提出它的方法精度高,以及提到它使用了很
    ' j" p7 H5 G( M) E
    - Y% C4 _/ L5 e- N) K好的数学工具——欧氏倒数加权。# ?6 p$ A: t6 M; L; N  G7 q

    " \1 |6 K+ J( }[模型的推广]
    1 c2 k: S7 G( Y9 g* q" R0 T! C$ ~! m% ^2 V( w5 r5 V( F
       数学模型最主要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一个模型做出来、解决之后,不把它运用到实际之中,就不是成功的。因而模型的推广或者说是模型的应用是建模论文中必不可少的。
    8 Z" N1 O. k0 o' T* A) e9 Q* X3 n5 m' j* E# G# K
       这篇论文主要提到了模型中的变网格预报模式的实用价值,并提到了很多现实中的例子,并给出了一组图形说明变网格法较之于均匀网格法的先进性,从而证明了此模型的合理性,并使读者对变网格预测法有了一定的认识。
    6 e( ]# C0 n0 U( I6 `+ q0 @# t) {+ N, Y6 @
    [参考文献]
    ! g( B6 }6 ~+ h, C( T& z5 P
    9 V# v. A( X/ A" V0 R   引用的资料必须指明出处,就是在这儿说明。
    & n: F0 E! d" j; \
    8 S7 s/ o( v/ E( M' V4 B[附录]6 N" i' a; H) z( E' u2 {
    ! h* D( `  K. P4 `
    将正文中使用到的Matlab程序附在这儿,并有适当的说明。1 {: n, _# |5 z+ c* {
    9 c" ]- _/ a! c3 Y! r% ~2 k6 _- H% b4 j
    ★ 以上从论文的各部分说了一下我们对这篇建模论文的心得体会,下面从整体上说一下:
    , N' S, ]- b3 z6 s' k( S/ ^
    8 ~5 j3 j6 t. ^& O3 i这篇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涉及的数据比较多,也比较繁琐。设定合理的算法当然非常重要,但如果数学软件的使用不过关,面对像这样数据比较多的情况,就会很困难了,因此我们意识到学好和使用好数学软件,特别是Matlab的重要性。当然,其他方面,如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善于抓住问题的主次性,很好的分工合作等等方面,我们都还不够。总之,要将数**用于实际之中,我们要学习和培养的能力还很多。
    : g( ]+ o8 N1 `( r; d - R9 Z" p4 c* n3 i: ?
    5 N, J" H4 H  B! 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6

    听众

    2308

    积分

    升级  10.27%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5-6-9 22:13
  • 签到天数: 155 天

    [LV.7]常住居民III

    社区QQ达人 邮箱绑定达人 发帖功臣

    群组2012第三期美赛培训

    群组学术交流A

    群组学术交流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Ctzs 实名认证       

    1

    主题

    3

    听众

    257

    积分

    升级  78.5%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2-5-7 13:28
  • 签到天数: 51 天

    [LV.5]常住居民I

    群组Matlab讨论组

    群组2012第三期美赛培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332607 实名认证       

    11

    主题

    4

    听众

    591

    积分

    升级  97%

  • TA的每日心情

    2012-9-25 15:49
  • 签到天数: 6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地址

    qq
    收缩
    • 电话咨询

    • 04714969085
    fastpost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诚征英才| 对外合作| 产品服务| QQ

    手机版|Archiver| |繁體中文 手机客户端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94号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3 数学建模网-数学中国 ( 蒙ICP备14002410号-3 蒙BBS备-0002号 )     论坛法律顾问:王兆丰

    GMT+8, 2025-8-16 08:30 , Processed in 0.656932 second(s), 101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