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注册地址  找回密码
查看: 30956|回复: 1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个人总经验] 回首建模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linmatsas 实名认证       

53

主题

13

听众

3591

积分

逍遥游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12-2 09:53
  • 签到天数: 54 天

    [LV.5]常住居民I

    自我介绍
    额。。。。世界上最讨厌的事情就是自我介绍。。。

    邮箱绑定达人 新人进步奖 发帖功臣 最具活力勋章

    群组Matlab讨论组

    群组数学建模

    群组小草的客厅

    群组2012数学一考研交流

    群组C 语言讨论组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1-5-24 01:54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招呼Ta 关注Ta |邮箱已经成功绑定
    最近论坛逛得相对少了,不像以前那么活跃,所有帖子都有我的身影,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还记得我啊。数学中国办起来这个征文才意识到,在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数模后,还没有真真正正的总结一次。(其实主要是南邮那位大神也是学光电的,咱也是光电的,当然要队形下去,不过我是失败他是成功罢了,不怕不怕~~)我不像其他人那样那么有文采,这一次就平直的,也是为数不多的“正式”的谈一下我眼中的建模吧。

    ! X6 e0 G* g; A5 a( l
    数模生涯
             我认识建模完全是因为我们的组长——“鬼子”(因为长的像鬼子吧~~),他平时不怎么来论坛,一个在论坛很低调,实际却非常活泼的人。大概是大二刚开学,那时候我们一起上自习,他很喜欢建模,也经常看建模的书,有一天突然跟我提起,当时还真搓手不及,因为自己一点也不懂什么是建模,而且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实力嘛,怕耽误了人家。可他却坚持劝我参加,还让我负责软件部分,当时真是觉得压力很大啊。说起来就跟大家不一样了,大家组队的时候都是谁擅长什么做什么的,而我们不同,我们除了组长比较精通数学以外,其他人都从零开始,可以说,没有他,我们这看似永远也不可能的组合就这么诞生了。
             第一次参加建模是上一次的电工杯,也就是大二上学期,起步要比很多人晚的多。当时我还负责软件部分,现在想起来当时是一道优化题目,也不复杂,只是当时自己根不不太懂matlab,只懂一些皮毛,所以编起程序来很费劲,数据处理也不恰当,导致我们复制粘贴了一夜才把所有数据粘完。第一次建模便两夜没睡,估计好多人没有这样吧。也是那次开始我才发现数模得乐趣,才真正开始喜欢上了数模。
        当时电工杯三等奖,觉得很开心,虽然别人轻轻松松一等二等,我们那么费劲才拿到三等,但是对于第一次参加建模的我,这样的结果已经相当满意了。
        我们第一次建模的队伍在那学期末因为第三个同学的出国而解散,但是也促进了第三个最终成员的到来——牛。我该怎么描述他呢?应该说表面比较沉稳,内心闷骚型的吧,思路总是慢半拍,一个总是埋怨食堂饭吃不饱的人(不好吃就不好吃,想换食堂就换食堂却总说这饭吃不饱,忍不了)。
       
        也就是这三个人,一起奋斗,一起逃课,一起通宵,一起欢笑。从参加校内选拔,我们的模拟,到最后的过赛,每一次都是难忘的回忆。恐怕还真要记一辈子了。
        校内选拔我们的成绩一直很优异,每次分数都是前几。可是国赛的成绩却让我们很是失落,北京市二等奖。北京市二等奖!我可以放肆的说,我们就是看着国一去的,可是这样的结果……当然难以接受也要接受,最后不还是要硬着头皮总结么,呵呵,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建模,可能永远也不会参加比赛了,但是对数模得热爱还在,所以现在还是在数学中国里面来来去去,走走停停的,下面就从我们的准备开始说起吧。
    ; t' o" ?+ d+ }" l2 l; }
    建模准备
    " C9 ~- O- H/ P7 W0 I. N' `
        在这里谈经验有点自以为是了,很多人一定会说一个失败者有什么在这里显摆的,哪有资格在里说话。但是我想说的是,结果并不能代表一切,运气或者时机在生活里也是很重要的。下面我还是说一下我的“经验”吧,大家可以有选择的听一听,作为失败的教训也好。
    ) k- S; u8 q+ o, }1 \% B
    从大二的寒假开始说起吧。
      ~1 o8 X& T+ P& |
        我们的准备就是在大二寒假开始的。那时候我还没有笔记本,家里也没电脑(家里穷没办法啊)。当时也跟大家说了我是负责软件的,那时候学起来就真是很难了。一面在看姜启源先生的《数学模型·第三版》,一面在看那本《lingoexcel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还有那本清华大学出版的lingo9.0的教材,不记得名字了,matlab在寒假那种条件里来说看起来太难了,于是也就没太多学习。《lingoexcel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这本书讲的有点跳跃性了,不过对于学习数模得人来说的确是本好书,而且后面还有建模的例子,可以不单纯只是学习软件,而是更贴近建模。自我感觉当时lingo学的还是不错的,虽然现在忘的差不多了……《数学模型》我就不多说了,经典教材,人手一本嘛。但是无论开始还是现在看起来都挺费劲的,我觉得那本书挺难的。
    . Y, {) _- U& e5 M; `" d5 h+ }
       这样大二下学期开学,我们就对数模方面有了各自的认识,开学之后是一个交流的时期。当时课程任务还比较重,但是我们每天都会拿出一个多小时来看建模,这是固定的,一切以建模为主,周日的时候大家在一起交流这周看了什么,然后说一下下一周大家的目标,也可以说任务,每个人负责不同的部分,在周末的时候互相讲给其他人听。当然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数学模型》这本书。(PS: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方法,真不知道族长大人是怎么想出来的,吼吼~)这样短时间内大家就都对《数学模型》有了一定的了解。
    ( r2 u9 U# h: i& j' N
        忘记了说一下我们的分工了,我们的分工跟其他组的可能不同,我们每个人都有交集,这样在最后的时候一个人出了差错,其他人可以迅速弥补。鬼子主要负责建模,写作部分。我和他一起建模,当然我是副手,侧重一些编程和其他的软件方面。牛主要负责统计方面编程和理论,资料方面,还有最重要的论文排版。

    7 p% D& M9 R3 z; }# F4 G- e6 F
       继续接着说准备吧,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侧重,但又了解其他人的部分。个人觉得这样比较好,因为这样的建模才是一个完整的建模,一方面是方便检查错误,一方面论文读起来才不会有那种“分区”的感觉。
    3 E6 Y5 u7 y& i% u: [
        我们集体选修了matlab与数学实验,一起学习matlab,当然我要更努力一点。在这期间牛也更加系统的学习了spassexcel还有word的排版。当然那时候因为建模我也买了笔记本了,然后抵住**的学习,想想其实挺痛苦的。
        然后就是校内的模拟了,第一次的模拟以去年的华东邀请赛为题,我们做的电梯优化,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也熬了一两夜吧,因为中途换了一次题。那次在校内排了第一,感觉真是飘飘欲仙啊~虽然在组委会那里连三等奖都没拿到,但心里还是有那么一点小骄傲的。总算系统的准备没有白费啊。
    成绩一出来组长就开始拉着我们总结,个人觉得这是个好习惯,不过千万不要碰见这么能说的组长,一说就是几个小时,受不了……
    $ [% p) H+ _* I& ^* T  P# n0 d: G  b
        紧接着是更辛苦的准备,没有一个节假日,充实的不得了。第二次模拟是全校第四,第三次是全校第六。看起来好像成绩确实在退步……不过一直是前几嘛……总要有点浮动,再骄傲一下。
    - }7 u- Z+ B$ M0 d) p9 U( V
        下面可能是最重要的了,我们深知自己的不足,所以在忙完了大二的期末考之后毅然的选择了留校学习,我们学校的数模辅导太浮云了,就是在快开学的时候分组讲一下以前的优秀论文,没有点系统的训练什么的。不过在学校辅导前,我们还是憋在学校学了一整个暑假。这个暑假是最难忘的了,大家从专项到研读历年的优秀论文,一步步走来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这还要感谢数学中国啊,因为几乎所有的论文都是从数学中国里下的,需要什么资料几乎都有了。
    其他人都在家里舒服的呆着,自习室里面坐满了密密麻麻的考研人(说起来,我也要在里面了,先哭一个),我们就在宿舍里,吹着风扇看着论文,那时候的日子真是难忘啊。
    国赛前,我们也系统的整理了一下写作应注意的问题,整理了一下自己擅长的东西,为国赛做准备。
    ===============================================================================================================                           
                                                                                                          华丽的分界线
    国赛的具体的东西实在不想回忆了,还是继续谈谈数模得实战技巧吧。
    8 A: V4 o+ T' S1 @2 L: g5 Z
    . Y# I! }8 o- T1 H/ V1 P2 ], e
    数模技巧
    % I# z4 [: u( P2 A; n' Z- V' l
    说是技巧,倒不如说是注意事项,不过为了队形……

    " G1 U( q! {: v4 d$ t1 O
    首先说选题,选题上来看,如果对算法代码很有信心的话建议选优化类题目,那道题目一般很考验编程的,从一个编程人的角度来讲,而且优化类题目一般都是要有结果的,结果错了首先就给老师一个不好的印象,在后面总之会蒙上层阴影,而且说实话,优化的题一般也比较难。而社会分析类题目一般就是考方法,创新还有分析的全面性了,个人觉得这方面发挥的空间比较大。也比较容易获奖。
    国赛不同美赛(没参加过美赛,但是看得评论多了发表一下看法),国赛比较注重格式和内容,如果你的论文可以给读者感觉到特别的丰富,整洁,而且完善,那么就离获奖不远了。所以才说写作和排版非常重要(牛又在偷笑了)。
    下面分别说一下论文每一部分的技巧吧。

    , k/ m2 x8 Z* r# K
    摘要,怎么说呢,语言要简洁吧,一句废话不要有,像什么随着科技的发展啊,什么什么非常重要的话没什么用,而要把空间留给介绍自己建模的过程,老师首先就看摘要,摘要写的全面老师当然理解你的文章也很全面啊。摘要中是否要有结果也是一个比较争议的话题,我觉得一般你比较有信心的话还是要写上去的,给老师一种全面的感觉。长短好多人有好多种说法,各种老师也有各种老师的说法,个人建议写到一页纸的二分之一多一点点就很好了。
    , z/ P2 |9 u3 e  g; l
    问题的重述。这部分牛有很大感触,绝对不能照抄原题,要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原题,突出问题的重心部分,也尽可能的把自己创新的部分说重。当然,这也是我的观点。(不过这篇文章都是我的观点,这句话不说了……真寂寞)
    2 m9 P2 i8 c% U1 I4 z& y2 q( o: U
    问题的分析。应该叫这个吧,我都快不记得了,觉得问题得分析要吸引读者到自己布下的套里面来,突出自己创新的部分,分析要全面,介绍一下自己的方法。
    模型假设没什么可说的,最好不要写那些没用的,像什么题给数据真实可靠啊,觉得有人写的太多没用的了。

    % n( Z6 b4 [2 L. |9 {7 u( O
    符号的说明个人觉得只要给人感觉不乱就好,可以分不同模型分别介绍,这点很多优秀论文里都有了,我就不多说了。不过还是感觉要放在表里面给人感觉整洁一些。

    9 |6 I; e/ j( x: s- W0 O" q) m
    剩下就是自己建的模型了,个人建议图表多一点,可以给读者看起来内容相对丰富,而且最主要的是每个图标要有相应的结论和分析,不要硬巴巴的摆在那里。还有就是论文里出现的所有数字和字母都要拿mathtype这样看起来就非常整齐好看了。
    排版什么的也不归我管,不过见过好多人的论文,表格分成两页的,中间断开着特别难看,一定要避免这种现象发生,觉得这点可以通过借鉴优秀论文来学习。

    ( A# X  f* D$ V7 B
    在建模准备的时候,建议把每一种算法涉及到得优秀论文整理一下,当你自己用到这种算法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看人家是怎么写的,或许会有很大的帮助。
    ) B5 Q8 h/ I5 I
    自我感觉,当看了历年的论文后,看一道题目总会想起来以前的可能相似或者沾边的论文啊,就看一下人家怎么写的,自己该怎么写。编程也一样,看看人家优秀论文的模型你自己是否可以仿真或者解出来,人家的图你是否也可以画出来,要多实践才行。
    写完论文当然就是每个人通读论文,然后找错误,尤其是错别字,一篇文章那么长,肯定会疏忽的,还有语病啊,总之大家一起读读看看还有没有改进的地方。觉得安装一个word的插件,把论文转换成PDF的,这样错误会明显一些,而且看起来也正式一些。
    还有就是时间的分配,觉得这个很重要,建议大家最好随着建模的进行论文的写作也在进行,否则容易在最后集中写,那样很可能就出现错误了。(我们组国赛失利原因很大部分在这里了,所以很重要,很重要!当然还有我数值分析方面编程也相对差了一点……不提了,不提了,怎么又提起来了)
    " A/ q1 V+ H, Z! \
    (觉得建模很快乐,收获了非常多,就跟游戏机一样,小霸王其乐无穷啊!!!好吧,我有寂寞了)

    " O3 t% b( D* o: s3 Q9 z- ]3 O# X

    ! O: q0 S: Y" h. S( G4 y+ Y' e
    不知不觉就写了两个多小时,一个失败者也可以写这么多。呵呵,好像想写下去还有很多可写的啊,只是觉得这样有点装蛋的感觉了,呵呵,等以后考完研寂寞了就继续写写。最近学习一直不在状态,觉得没什么动力,就跟大家一起堕落了,总是忘记自己的家庭,唉,不孝啊!!!!!现在发了一篇文章,好像又找到当年的**可,要努力啊!!!考研人上辈子都是折翼的天使!!!大家晚安~~我也睡啦,明天还要上课,可怜的……

    ! [+ A6 e3 d( }) T
    zan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体力 收起 理由
    厚积薄发 + 3 + 30 晚上12点之后的帖子全部进入审核,主要是为.

    总评分: 威望 + 3  体力 + 30   查看全部评分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2 收藏收藏6 支持支持2 反对反对0 微信微信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
    jiquan 实名认证       

    11

    主题

    14

    听众

    4625

    积分

    升级  87.5%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18 11:07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iquan 实名认证       

    11

    主题

    14

    听众

    4625

    积分

    升级  87.5%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18 11:07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iquan 实名认证       

    11

    主题

    14

    听众

    4625

    积分

    升级  87.5%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18 11:07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iquan 实名认证       

    11

    主题

    14

    听众

    4625

    积分

    升级  87.5%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18 11:07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iquan 实名认证       

    11

    主题

    14

    听众

    4625

    积分

    升级  87.5%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18 11:07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iquan 实名认证       

    11

    主题

    14

    听众

    4625

    积分

    升级  87.5%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18 11:07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iquan 实名认证       

    11

    主题

    14

    听众

    4625

    积分

    升级  87.5%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18 11:07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iquan 实名认证       

    11

    主题

    14

    听众

    4625

    积分

    升级  87.5%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18 11:07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iquan 实名认证       

    11

    主题

    14

    听众

    4625

    积分

    升级  87.5%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18 11:07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iquan 实名认证       

    11

    主题

    14

    听众

    4625

    积分

    升级  87.5%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18 11:07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地址

    qq
    收缩
    • 电话咨询

    • 04714969085
    fastpost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诚征英才| 对外合作| 产品服务| QQ

    手机版|Archiver| |繁體中文 手机客户端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94号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3 数学建模网-数学中国 ( 蒙ICP备14002410号-3 蒙BBS备-0002号 )     论坛法律顾问:王兆丰

    GMT+8, 2025-7-20 07:17 , Processed in 1.738687 second(s), 106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