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89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4-10-11
- 注册时间
- 2009-4-11
- 听众数
- 6
- 收听数
- 0
- 能力
- 0 分
- 体力
- 8478 点
- 威望
- 0 点
- 阅读权限
- 60
- 积分
- 2924
- 相册
- 0
- 日志
- 3
- 记录
- 2
- 帖子
- 719
- 主题
- 19
- 精华
- 0
- 分享
- 0
- 好友
- 113
TA的每日心情 | 无聊 2014-10-11 23:16 |
|---|
签到天数: 153 天 [LV.7]常住居民III 2012挑战赛参赛者
群组: 内蒙古数学建模群 群组: 数学建摸协会 |
摘要:2 F0 `: U: E1 g+ k6 F* Y$ k
本文针对侧位泊车展开分析讨论,并建立模型进行计算,使模型达到预期两方面目 d/ a: X3 R* W
的:( 1)即纵然泊车结果不是很理想,驾驶员也可在泊车入位后,轻松的把车辆调整到- c# P% D8 V3 t" N1 G( e7 e
理想位置,以提高驾驶者的自信心。(2)有效利用车位空间。针对两方面目的中找到平
3 I" J2 e2 y( R6 r5 ~# [% K衡点,我们在本文中重点探讨和解决侧位泊车过程中三大问题,即泊车初始位置的确定,
) ^& g& {! M2 ^& u最小停车位空间的确定和普通停车位空间大小的确定。建立汽车运动学模型基础上,进
( e$ ^3 `9 ^/ l, w一步拓展为侧位停车系统模型,用来计算不同车型所需的停车位空间,逐步得出普通停
0 [! u2 D4 X' M8 j车位空间大小优化停车位的设计。最后大胆创新设计出漂移停车模型,得出更为节约的
7 _5 B$ a- P: f. P* F4 _' K- y停车空间。
7 C8 Y) Z* g R+ ]6 R1 _# n3 k( C首先,作出相应的条件假设,定义成功侧位泊车标准,分析停车过程,分解停车步5 n6 u! o( O, j8 V' A
骤。定义一次泊车,建立确定泊车初始位置的模型,分析影响整个泊车过程成功与否两
. H, X- n* Z9 b& f+ W) H: ]大重点:
3 P9 R( P' ^9 a9 m(1)选准泊车起始位置
) q+ F. r9 W* j! P9 D# f(2)泊车入车位时的切入点。+ z E& g, x- `* X; ~6 U% _' {) _
宏观上将侧位停车模型转化成为车身方位角[图片] 逐渐减小的过程。& ~! A# m: B& w" a
其次,通过计算极限转弯最远点,来确定泊车的初始位置。然后,先理想化停车位
. l$ R9 h8 }4 n* @/ @长度,即足够长时,使用“两次泊车”,即可成功完成侧位停车。分析泊车转向角对停
' J4 s, H# m5 z# {4 T* a4 T' H车位长度的影响,通过计算得出“两次泊车”的最小停车位空间。' _7 c8 u3 n& \0 l E+ J
由此进一步建立侧位泊车的运动学模型。从定性分析停车位空间大小对侧位泊车难! Q$ M* B) j J
度系数的影响。根据泊车运动学公式对汽车运动轨迹进行定量计算,得出约束条件轮距,
# W2 m" y+ N) v: p- O轴距及前轴中心点转向角,之后,将侧位停车根据转向角变化分解成步骤,即“n 次泊% r5 c" _3 L% |; e$ I
车”,针对不同车型在不同停车位拟合计算转向角变化各点的坐标值,可对车辆车身进5 Q# {$ I! F/ \1 @) C2 m5 g
行精确的定位,在寻轨算法中对泊车轨迹给出精确计算。- E* g2 d; Z* z, L5 |
最后,分析了漂移停车模型的法律可行性,基于有经验人士的漂移实战经验,建立
3 e& P O- R/ y; I$ F2 g漂移物理模型,通过数据计算验证了漂移泊车的可行性以及漂移泊车的步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