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21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3-6-21
- 注册时间
- 2011-9-10
- 听众数
- 4
- 收听数
- 0
- 能力
- 0 分
- 体力
- 39 点
- 威望
- 0 点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25
- 相册
- 0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27
- 主题
- 1
- 精华
- 0
- 分享
- 0
- 好友
- 1
升级   21.05%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3-6-15 19:34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数学建模的那些事儿
3天3夜的数学建模竞赛终于落下帷幕,我们队成功完成了A题的建模论文。经历这场比赛,整个人也弄得精疲力竭,身体严重透支,在最后整整一个晚上,我没有休息一分钟,都在精神紧张地写论文,在早上6点多的时候,整个人已经是精神恍惚,仿佛要飘飘欲仙了。
在论文最后排版完工后,熊伟老师问了我一句:怎么样,满意不?我回答他说,我尽力了,便没有精力说其他的词语了,然后便收拾参考书、笔记本、凉席,抱着它们迈着轻飘飘的步子从B5-202下山回寝室,那个时候正是中秋节的早上,虽然已是早上8点钟,但是整个校园处于一种寂静的氛围中,绝大部分人还在睡梦之中。回到寝室,室友们都睡得正香,我便狠狠的洗了个冷水澡,然后**睡觉了。
在这没日没夜、心无旁骛、集中精力建模的3天3夜的时间里,最大的感受是时间过得好快,一天不知不觉就过去了,然后就是针对第三问,发挥我们3个人的一切潜能,去寻找建立模型的办法,用尽能想到的所有办法,确立思路,又否定掉,在维普和知网数据库上竟然找不到一篇关于重金属元素传播的论文,当然这个是正常的,正是因为这个国内目前没有人做相关研究,才会把它作为竞赛题目,这样才有挑战性。网上QQ群的消息反应的也是其他参赛队伍也是被第三问给难住了,欲罢不能。这期间有一个插曲是:10号晚上,当我们正在分析数据的时候,QQ群上传来消息,我的家乡发生了4.6级地震。
回想我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整个历程,付出了很多,收获也有很多,其中的苦与乐只有我自己清楚,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感受的。
首先是因为对数学建模抱有强烈的兴趣,试想一下,对于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譬如:如果一个人的月收入是一定的,怎样安排他得消费,以获得最大的幸福感?这是一个让人兴奋的问题,也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但是研究出来的结果对于指导人们理性的消费有着重大的意义,也对于我们领悟幸福的含义有帮助。如果你建立了一个量化的,有具体的数量变化关系的函数模型,并用它来检验现实生活中的行为,那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
还有诸如:如何合理安排医院的病床、评价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长江水质评价、出版社资源的分配模型等等。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很敬佩和喜欢大一上学期时教我们高等数学的熊伟老师,他知识渊博、风趣幽默、具有一种让我着迷气质与风度,虽然他只是带了我们一个学期的课,但是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让我体会到听课也是一种享受,精神上的享受。后来在大二下学期选选修课的时候,我留意到有熊伟老师开的选修课——经济数学模型选讲,便毫不犹豫的点击确定,有一种欣喜的感觉在心里流淌。同时我也选了同为数理学院的习长新老师的数学软件课(matlab的应用),这位同样是我在大学里面遇到的为数不多的让我敬仰的老师之一,在他得课堂上我领略到了原来老师是可以这样春风化雨、让人心生美好的。能在大学里面遇到他们这样的老师是我的幸运!
上了这两位老师的课程,加上我对数学建模的强烈兴趣,促使我一路走来,坚持到底,没有中途放弃,直到参加这次2011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通过参加这次国赛,让我感觉到自己的数学建模的基础还很差,特别是跟那些优秀的建模高手,根本上不能相提并论。所以我的进步空间还是很大的,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只要自己用心去付出,自然会有回报,人就是这样的不断进步和成长的。
这次竞赛的结束,是我作为数模人的一个开始。
期待自己下一次能够有更好的表现!
|
zan
-
总评分: 体力 + 3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