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113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5-12-9
- 注册时间
- 2011-11-9
- 听众数
- 6
- 收听数
- 0
- 能力
- 0 分
- 体力
- 681 点
- 威望
- 0 点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270
- 相册
- 0
- 日志
- 0
- 记录
- 1
- 帖子
- 131
- 主题
- 6
- 精华
- 0
- 分享
- 0
- 好友
- 19
升级   85%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4-5-21 21:08 |
---|
签到天数: 58 天 [LV.5]常住居民I
 群组: 2012第三期美赛培训 群组: 数学建模培训课堂1 |
本帖最后由 ARRLY 于 2012-2-2 20:34 编辑
2011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提名论文.pdf
(837.57 KB, 下载次数: 86)
本人也算建模新手(现大三,在11年7月前完全没有接触过建模),由2011年暑假准备到完美地秒杀国赛(国一)到满腔热血地准备美赛。期间,我总结了不少学习建模的心得,总结为一句话便是:理论结合实际。
“理论结合实际”既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geming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概括表述,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知道这个原则不困难,但正能做到的同学实在太少,我归结为三点:
1、目标不明确;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你看到目标在那里了,就能找到方法,找到相应的途径来达成你的目标。而不是盲目地顺其自然,以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消极心态进行建模学习。
2、目标太多;【本文主要论述建模学习的不同阶段应当怎样制定各阶段目标,这并不和整体的、宏观的目标相矛盾】目标过多可以体现在学习一篇优秀论文时,你会把熟悉论文的格式及排版、把握论文的组成要素及主要内容等多方面目标。这样对于新手是致命的,这犹如阅读中博而不专,无法学到论文各部分内在的精髓。在学习的初期,应当找到现阶段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正如我在前阶段遇到关于美赛的格式问题和论文组成要素问题,我通过网络(强烈支持数学中国)找到大量资料(有建模规则、建模经验、优秀论文等)加以分析、学习、对比,真真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并大大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增加对美赛的认识……
拓展阅读:朱光潜《谈读书》niezhengli2008.blog.163.com/blog/static/6771700720101661958129/
【其中有些阅读方法很适合在建模学习中使用】
3、目标很生动,可是执行能力过于落伍。【这点可归结为:你的体质问题,学习习惯和态度问题,方法问题等】。
以上三点的外在表现为浮躁、消极、自卑等心理问题,这些难题并不能宣判你不适合数学建模,只要你继续保持自信(这是好东西!相信自己能解决很多陌生的问题。)、热情、积极地迎接挑战,克服各种困难【无法达到天时、地利、人和时就应当接下来考虑一下:现在出现什么问题了;会有什么原因引起这些问题(尽可能地罗列细化问题的原因);对比细化后的小问题,找出最佳源问题;根据最佳源问题,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各种方案;再对方案做优化(即重复以上某几个步骤)】,而消除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也就是认识自己和数学建模,开拓视野了解建模学习方法,学习他人建模经验和学习方法等。
待续(纯属一己之见,望不吝赐教——互相学习提升才是硬道理 )
续1:
接下来我根据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大家交流一下数学建模学习中做到 “理论结合实际”。
开始接触国赛和美赛的时候也有过迷茫和恐惧,开始时都不知所措,感觉特别混乱。学习效率都比较低,但突然会有那么一个时间段,我们会觉得开窍了,很多东西就那么清晰明了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了。我把这样的时间段看为厚积薄发而产生的质的变化。因此,我们需要知道“理论结合实际”必须明白:建模学习中应当特别注重积少成多、循序渐进!这中心态一直贯穿于建模整个过程。
百度百科解释:理论是指人们关于事物知识的理解和论述。
对一个新手来说,前人的经验必定是要学习的,成功者的经验要学习性、接受性地学习,不成功的经历要批判性、纠正性地反思。看多了、反思多了自然就会形成自己的认识。正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在建模准备的前一阶段是比较关键的)。这是获取理论的途径之一。
其二,便是要下载相关建模的资料,这完全可以作为一个阶段性的学习——信息检索学习。资料涉及历年的优秀论文、建模课件和建模网站等,这各阶段对于像我这类崇拜“计算机黑客”的人来说是很刺激,也很容易上瘾(最终,每每需要数据的时候我都会超额完成任务)。
续2:
获取资料后必定是需要研读的:
通过泛读获取粗略的认识:
1、了解官方竞赛规则和注意事项。一有问题就可以拿出来看看,规则里面涉及到没。因为,只有他们才是最权威的咨询。
2、看看论文到底长什么样。我的队友有句经典的话:虽然我还不明白美赛是什么,但看这论文我就兴奋!我想:是否拿奖已经不是我应该考虑的问题了。第一眼对美赛论文的感觉就是从她的格式、排版中体现出来的——清晰、大方、美观。
3、通过对论文的泛读进一步认识论文的构架,并勤做笔记。进而,结合学长们的建模经验对数学建模的写作规律和特点有个大体的认识。
4、循序渐进地、脚踏实地地进行建模学习,建立合理的学习方法。我的队友和我在建模初期,由于对建模的认识还比较不到位,在校选拔阶段计划建模的学习过程中出现过“大跃进”式的决策:一个星期内,平均每人负责学习建模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结果,可想而知——无限挫败。数学建模比赛的题目本身没有一个固定的话题、固定的解法,关键在于:在获取一个完全陌生的话题时,你如何从中找到矛盾点,进而针对提出的问题学习相关的知识,从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和大学后的学习模式很类似,我们数学建模老师介绍他的学习方法时提过:我大学时的学习比高中的学习有了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提过自己的计划进行自主学习,并根据具体学习的内容调整某专业学习的方法;到了研究生阶段,我又有所启发:我会通过某个问题,查找相关资料并学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他总结为:一点拓面。这也是建模学习对我的学习方法的最大影响之一!
续3:
|
z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