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注册地址  找回密码
查看: 17421|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美赛题目的评价和总结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aqua2001        

930

主题

18

听众

4983

积分

升级  99.43%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6-1-30 03:42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风雨历程奖 新人进步奖 优秀斑竹奖

    群组数学建模

    群组趣味数学

    群组C 语言讨论组

    群组Matlab讨论组

    群组2011年第一期数学建模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2-23 00: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招呼Ta 关注Ta

    对美赛题目的评价和总结
    韩海涛
    数学中国网站超级版主

    美赛已经结束,相信大家在比赛中已经获得了不少体会。事后的总结会使我们的经验更明晰,讨论会使我们的认识更深入。对这次比赛的题目特点和可能的建模思路,数学中国网站做了如下总结和分析,希望和大家讨论以共同进步。以下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思考也不成熟,欢迎大家讨论,补充,指正。

    A:题目的叙述很简单,但是背景非常复杂。虽然有很多同学选择了A题,但是A题的难度事实上可能是所有题目当中最大的。有的同学也是在开始做了一段时间,查阅了一些资料后才发现这道题的难度不可小视。但到这时,想改变可能已经来不及了。
    A题的难点在于所涉及问题的复杂性。这类有关地球环境的大问题,牵涉的方面过于广泛,包括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海洋运动,气、海、冰之间的能量交换等复杂的问题。就现有的数据量,计算能力甚至对基本物理机制的认识而言,要对这些因素做精确分析是不可能的。即使只做粗略的考虑,各种因素对最终结果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十分复杂,甚至需要相当水平的专业知识。
    从大家对A题的分析可以答题看出,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所需的信息量严重不足。所以A题实际是在信息严重缺乏的情况下来考虑问题。有一些同学试图采用温度数据,或者海平面高度的历史数据作为参照,来预测未来的结果。但这项工作的实质是有一些问题的。首先,有同学试图采用数据拟合等方法来寻找规律,进行预测。但是除非对问题的认识毫无头绪,否则这种方法是不受欢迎的。因为数据拟合并不能确定问题的内在发展机理,所以这件事只在两种情况下有显著意义,第一是拥有足够的高精度的实验数据,或者是基本模型已经比较明确,主要缺乏的是从实际数据出发来确定参数。现在的问题显然不属于任何一种情况。对数据的时间序列做比较复杂的分析,例如类似滤波的处理,可以发现一些数据的特征,例如长期变化的趋势。但即便如此,为了预测未来,仍然需要一定的原理解释或者其他证据的旁证。任务依然是很艰难的。
    更有甚者,这个问题的稳定性本来就有某种先天不足。全球温度正负几度的变化,可能对海平面的升降有巨大影响。有的模型算出来的结果精度达到了厘米级别,甚至更高。实际上由于误差等因素,早已失去了意义。也就是数据被误差“淹没”了。对这个问题该如何处理?
    首先是数据的误差。因为输入的数据精度有限,所以必须降低输出精度,使结果“模糊化”。加之模型本身的稳定性并不好,与其计算精确的结果,还不如去考虑问题的可能范围,重点考查偏坏或最坏的情况,或许有更大的意义和说服力。在某些复杂的方面做一些半定量甚至定性的估计结果也是可以的。因为我们不可能去精确计算海平面的上升与海岸线后退的情况,所以在很大范围内我们可以把海平面的上升转化成某种经济损失,来粗略地衡量海平面上升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或者去评估威胁等级。在上升幅度非常大的时候,比如达到米级以上,才可以考虑海岸线的显著后退和大面积土地被淹没,这里有一些相关的结果可以借鉴和引用。
    另外,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内在机制不能进行详尽的分析。这就造成了模型建立的时候必须忽略掉许多因素和复杂的相互作用,造成一种“结构性”的误差和内在的不可靠性。尽量减小这种不可靠性的影响,需要我们把计算的目标集中在合适的物理量上。带有“总结”性质的物理量应是首选,比如能量。冰川融化使海水总量增加,海洋温度升高使海水包含的能量增加,蒸发使大气含有的气体总量增加,大气温度升高使大气能量增加,几乎都可以由能量的增加来给出反映。所以我猜测类似于这样的物理量,是比较适合于建立模型的。(当然具体建模过程可能很复杂,而且对这个问题来说,能量也不一定是最好选择。)
    对建模及论文的风格来说,可以参考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题目(1999A)。

    B:题目的数学味道很浓。数独是典型的数学问题,所以B题的内容显得很纯粹。但正因如此,才使B题具有比较大的难度。数独问题与图论和代数都有密切的关系,而且题目中还明确提出要分析算法,对不熟悉相关数学知识的同学,可能对此问题有某种心理上的距离感。
    即使通晓相关的知识,想在短时间内完全解决B题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对B题来说,设计一个“可行”的算法就是关键。它只需要满足生成良好开局的充分条件,并不要求具有生成所有可能开局的“完全”能力。对难度的理解也有发挥的余地,不过如果能对游戏玩家拿到开局后通常的考虑方法,以及现在人们总结出来的常用技巧作一些了解,对难度的评价就更合理,形成更宽难度范围的开局也要相对好办一些。
    该题的优势是资料比较充分。但是能否在短时间内消化是很大的问题。有的同学因为相关资料过多,在阅读资料上花了太多时间,造成自己的思考时间不足。而且过度寻求现有信息,最终不一定会给问题的解决以更多帮助。这个度是需要把握的。

    C:题目很复杂,但比较容易入手。ICM的出题风格更远离数学,更关注对复杂事物的理解和整体把握能力。许多问题可以不太依靠数学来进行分析,可以更大胆地使用定性的分析,经验的引用,甚至比较主观化的观点。只要文章写得有说服力,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C题有相关的联合国报告等资料可以参考。但因为各人对具体的评价指标有不同观点,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体系又极为复杂,所以总的工作量很大。
    对一个有多方面指标的复杂对象进行统一的综合评价,许多同学都想到了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确实是最简单的把各种指标都综合起来的方法,但是不一定在所有地方都适用。因为从数学上讲,待解决的问题可以认为是一种从高维向量到一维序结构的映射。而层次分析法是进行加权平均,也就是线性映射。虽然权重可以不同,但是毕竟最终是进行了加法。这意味着不同因素之间的作用是相互无关而且可以叠加的。如果因素A和因素B之间存在某种相关关系,例如因素A对因素B有某种“放大作用”,也就是当因素A的取值较大时,因素B的影响就会变得显著,否则就不显著。这样,使用恒定权重的加权平均就无法表现出来。一个复杂体系的结构就变得“平面化”了。所以套用层次分析法并不是一个最好的方案,对这个问题希望大家能够思考一些另外的方法。具体对这个问题以及对例文的评价将另文给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3 23:17:41编辑过]
    zan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2 支持支持2 反对反对0 微信微信
    ylfyort        

    0

    主题

    3

    听众

    44

    积分

    升级  41.0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新人进步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3

    听众

    67

    积分

    升级  65.26%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1-6 23:18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新人进步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nswerwh        

    0

    主题

    3

    听众

    12

    积分

    升级  7.37%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新人进步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bhzj52        

    0

    主题

    4

    听众

    7

    积分

    升级  2.1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新人进步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airi        

    4

    主题

    2

    听众

    371

    积分

    升级  23.67%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新人进步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zy0145        

    6

    主题

    3

    听众

    417

    积分

    升级  39%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1-11-29 10:58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新人进步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3

    听众

    416

    积分

    升级  38.67%

  • TA的每日心情

    2011-10-27 16:43
  •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新人进步奖

    群组数学建摸协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

    听众

    411

    积分

    升级  37%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新人进步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3

    听众

    162

    积分

    升级  31%

    该用户从未签到

    群组09年国际数学建模群—鹰之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地址

    qq
    收缩
    • 电话咨询

    • 04714969085
    fastpost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诚征英才| 对外合作| 产品服务| QQ

    手机版|Archiver| |繁體中文 手机客户端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94号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3 数学建模网-数学中国 ( 蒙ICP备14002410号-3 蒙BBS备-0002号 )     论坛法律顾问:王兆丰

    GMT+8, 2025-5-12 23:35 , Processed in 0.918918 second(s), 104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