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52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7-9-6
- 注册时间
- 2012-6-21
- 听众数
- 8
- 收听数
- 0
- 能力
- 0 分
- 体力
- 1656 点
- 威望
- 0 点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751
- 相册
- 1
- 日志
- 10
- 记录
- 7
- 帖子
- 481
- 主题
- 84
- 精华
- 0
- 分享
- 33
- 好友
- 43
升级   37.75%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6-7-30 20:32 |
---|
签到天数: 32 天 [LV.5]常住居民I
- 自我介绍
- 爱数学,爱运动!
 群组: Matlab讨论组 |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卒于日本东京。中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奠基者,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 W. u& S; e! i& q' z
9 _* q* x: X8 b3 o( A8 R; g
生平华罗庚小学就读于金坛仁劬小学。1922年,华罗庚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1925年夏毕业。由于家中贫穷,他只好到免学费的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但华罗庚还是因为家中无力提供杂费和住宿费而退学。+ }/ b" V% C: U+ e6 _# Y' i" T5 q6 n
) z0 Z7 m% |" H4 |6 L+ g* z- O
1926年,16岁的华罗庚回到金坛后,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同时开始自学数学。1929年12月,华罗庚在《科学》杂志第14卷第14期上发表《Sturm氏定理之研究》。1930年12月,华罗庚在《科学》第15卷第2期上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华罗庚崭露头角,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8 t9 Z& E3 c& C
7 q3 `- _- K6 K3 }" E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学习边工作,仅仅用一年半时间就学完了数学系的全部课程,并同时自学了英、法、德语,在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被熊庆来破格任用为助教。7 `. u: i3 e- r+ a- i
/ c4 I& A6 r2 ?& i他在解析數論方面的成就尤其廣為人知,國際間頗具名氣的「中國解析數論學派」即以華羅庚為首開創的學派,該學派對於質數分佈問題與哥德巴赫猜想作出了許多重大貢獻。他在多元复变数函数论方面的贡献,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按丘成桐的看法,他是三个对当代世界数学潮流有影响的中国数学家之一。另两个人是陈省身和冯康。8 E: x0 `, s7 e3 Z5 m& {( D6 P4 U
' a C; R6 p! o9 u; W曾任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所长。由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所确定的所系结合的思想,于1958年主持创立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并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因此,中国科技大学设立“华罗庚大师讲席”,并于2009年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合作,在数学系设立了“华罗庚班”,班上的学生在中国科大合肥校本部学习基础课,而在北京数学与系统科学院学习专业选修课。[1]
2 o5 ` X# E* v4 E/ M+ q. t1 q; X. t; B
他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曾当选为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L* n& }& w# e% o/ O
2 z9 O6 B; c+ G2 Z6 ?+ P
根据周鲸文《风暴十年》一书指出,1950年3月16日,華羅庚一片热心的由美国回来投奔祖国,不久就碰上文化大革命。因为他还保存着原有的出国护照,未加焚毁。由这个引线起就对他展开了无情的斗争,说他有“投靠帝国主义的思想”,为“留后路”的打算。在斗争会上他有口难辩,觉得生活在这社会没什么意义,于是愤而自杀,幸被发现及时,保存了生命。
r5 a" }" d' }7 ^- a N' C, ?
4 A, }) D6 F* E& \1985年6月12日,華羅庚應邀到日本東京作學術報告,報告結束後突然心臟病發倒在講台上,送院後證實不治,終年74歲。
5 H& g. V6 M% R& d1 X, |& ~# h0 m4 S2 B5 O- A; W
為了紀念他,他的母校江苏金坛县中学改为了以他命名的數學學校华罗庚中学。 y1 H1 J0 a; \ i3 n l1 o. C6 _
$ x1 G! g% {2 g8 k; |* g: [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英语:Brauer–Cartan–Hua theorem)”、“华-王方法”、“华氏算子”、“华氏不变式”等。他一生著有200篇学术论文,10部专著,还有10余部科普作品。* e8 [8 R7 a3 o3 L' Z7 m
0 J1 W7 O m. t( M4 t2 D# T5 |, b
著作
% ~" x" m; M( i《数论导引》华罗庚著,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 Q; _! x2 b. g3 g
《优选学》华罗庚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 c+ E/ n2 r; d _3 f
《多复变数函数论中的曲型域的调和分析》华罗庚著,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
- U. `4 K4 L+ u" L. _& p4 k; N《高等数学引论》华罗庚著,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
, l9 n8 h6 C, w3 c! c: B1 \1 m《典型群》华罗庚、万哲先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 * q, I* a- {5 p& w( u9 J, \, K
《从杨辉三角谈起》华罗庚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
4 R- F+ M% Y/ V5 d科普类:《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 : E" C% |$ ~4 y
其他:《堆垒素数论》、《从单位圆谈起》、《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以及《统筹法平话及补充》等。
( I. r8 N" m2 @1 p
- n3 Z7 _9 e' H, I家庭
2 H- ^8 x @* i, Z9 ]华罗庚与吴筱之于1927年结婚,育有三男三女,华俊东、华陵、华光、华顺、华苏与华蜜。
Z& \( Q& Q" l |
z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