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气真冷,早上冻醒的。今天的课程是模糊综合评价,first确定评价指标和等级,m个评价指标n种评价等级,next构建模糊综合评价矩阵,对每个评价指标逐一进行模糊评价,得到各指标模糊综合评价矩阵R=(rij)m*n.then确立评价指标的权重,引入模糊向量A=(a1 a2 ... an)权重向量∑ai=1。一般采用变异系数法,设计原理是某项指标的数值差异大,那么各个对象分开各评价对象的能力强,说明该指标的分辨信息丰富。归一化是vi/(∑vi).last模糊合成与综合评价,总体上对各等级的隶属度B=A。R,B按照一定的法则进行综合分析得到结果。上文所述应用在教学评价上还行,其他问题基本无法建立模型。通常m个指标n个等级问题获取矩阵R的常用方法是相对优属度和相对偏差法。 今天的重点在于此处,首先是相对偏差模糊矩阵评价法,步骤 1.建立一个虚拟的理想方案U 2.建立各个方案与U的偏差矩阵R 3.确定权重A 4.A。R first Ui的建立 case 效益型maxj(aij) case成本型minj(aij) Case固定型(ph=7) Second 建立R R=(rij)m*n Rij=|aij-ui|/(maxj(aij)-minj(aij))按行取 Next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wi Then对各个对象的偏差加权平均取最小排前。 接下来讲了相对优属度模糊矩阵评价法。 First 建立模糊效益矩阵R=(rij)m*n rij case 效益型 aij/maxj(aij) case 成本型 minj(aij)/aij case 固定型 min|aij-aj|/|aij-aj| Then 做法与偏差法一样,仅仅是大值排前。 灰色关联、相对优属度、相对偏差均属于综合评价方法,结果略有差异,注重分析,变权重灰色关联,调整分辨系数。睡着过也被吵醒过,大家在一起挺好的。下午代码到手比较晚,只分析了相对优属度和教学评价代码。下午的麻痹大意,没有及时领会,不过自学了下一讲图论。 0 v" M. Y$ v% C2 R7 @4 _& h* C7 l9 a4 F7 G
% B+ Z7 p& C6 N' U4 e/ H7 q$ o)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