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74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5-4-22
- 注册时间
- 2013-10-11
- 听众数
- 9
- 收听数
- 1
- 能力
- 0 分
- 体力
- 974 点
- 威望
- 0 点
- 阅读权限
- 40
- 积分
- 360
- 相册
- 0
- 日志
- 1
- 记录
- 0
- 帖子
- 138
- 主题
- 2
- 精华
- 0
- 分享
- 0
- 好友
- 10
升级   20%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5-2-11 10:17 |
---|
签到天数: 110 天 [LV.6]常住居民II
- 自我介绍
- 大三统计学生
 |
最近好多学弟学妹开始问美模的事情,我知道他们为啥问我:我是个非主流的参赛者,完全不懂数学模型也完全不会Matlab. 有人甚至问:我知道你英语不错,但是你是怎么会拿个数学的奖?我的两位队友也不是牛人,我们三个都是第一次参赛,拿了一个二等奖。我觉得我们的经验对于大多数非大牛的参赛者而言是有借鉴意义的,特别是大家准备时间都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论坛里的大牛请自行忽略~十一之前一位队友拿到了浙大的保送,就在今天另一位也拿到了本校的资格,而我正奋战在申请出国的路上。看到介绍写作经验的帖子不多,我决定回馈一下帮助我很久的网站,顺便积攒人品。内容有点多,今天写不完,我会有时间再加的。
对于模型、算法和程序,我完全无话可说,但是对写论文的人,我有很多可讲。首先,你绝对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因为再牛叉的成果都需要展示出来,而你能做的绝对不仅仅是展示成果这么简单。我觉得很多来问我的队伍首先会想谁来写程序,然后谁来建模型,最后那个啥都不会的就去写论文吧,这绝对是个错误的观念。组队的时候啥都不会,可以,这几个月的时间足够让你从猪一样的队友变成称职的中流砥柱;但是比赛的时候啥都不会,额~自行想象……
一、读比写更重要
参加过比赛的同学一定有所感受,要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你读的内容一定是你写的好多好多倍。这里面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为提升写作能力而读
2,为查找资料而读
这两种读采取的方式截然不同。为了尽快提升写作水准,往届的论文是必要的资料,你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学习到一篇美模文章该是个什么样子。建议大家把往届美国本土学生的获奖论文拿来看一看,他们的用词,特别是在题目和摘要上比较值得借鉴。有一些比喻之类的“高级”玩意儿,学不来的可以不管,但是他们的条理性,时态和论文常用的词汇,是很有用的。
另外,因为摘要是最重要的部分,大家可以拿一篇文章,蒙住摘要自己来写一遍,这个很锻炼写作,顺便也锻炼自己对模型的理解能力,比如像我这种对建模一无所知的,必须尽快熟悉思路。读文章的时候你会发现,有的文章容易总结出摘要来,有的很难,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如果是自己写这篇文章,要怎么布局谋篇才好总结出摘要来。
如果你还有时间,那么看一两本科技文写作的参考书会很有用,也可以再加一些其他论文来增强写作能力。但我实际情况是只有时间看美模论文和一本写作参考书。
为查找资料而读比为提升写作而读重要得多。如果你负责写论文,那么你该是三个人里面英语最好的了,比赛时筛选参考文献的工作一定会落到你头上。如果你的队友在读文献的时候动作比较慢,你可以先看一遍,删掉那些不必要的段落,只把讲方法的几段递给队友,甚至把每段的大意归纳在旁边。我们三个做模拟训练的时候我就是这么干的。最后比赛的时候,为节省时间我不再写段落大意,而是口述一遍,然后让队友过目,最后大家讨论要不要把这篇文献应用到我们的模型里去。在队友们慢慢读文献的时候,我又再搜集更多的文章,总结大意。队友们说,我是“保姆”,没有我读文章很不舒服。而我感觉自己像一个铺路搭桥的,让三个人在最短的时间里走完最长的路。
要做到这一点,你的阅读速度必须非常快,在短时间内找到文章的核心内容,精读那几段,总结出大意。比赛的时候,我读三四篇文章我的队友大概能看完我删减归纳好的一篇。这个速度是练出来的。现在是10月,如果从现在起每天读一篇,练习量非常可观。实际上我没有做到每天一篇,我大概做到了两天一篇。
|
z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