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注册地址  找回密码
查看: 13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赛经验] 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有经验分享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180

主题

68

听众

1975

积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6-19 13:01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社区QQ达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6-12 13: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招呼Ta 关注Ta

    ) u0 o# ]1 v* V2 C3 c- u一、组队篇
    ' E, h' A2 k- C团队水平基本决定了最终结果的上限——在美国赛,差团队是无可能做出好结果的(这点与国赛不同) 无论队员还是导师,猎取的优先级都应该是这样:
    • 没过得奖但有经验的:这种动力最足
    • 得过奖的:如果后来参赛成绩还不如之前,对人对己都交代不过去
    • 没经验但想得奖的:大多数
    • 没经验、想打酱油:不光说队员,还要留意导师,你懂的^_^$ D# X+ }) U( M& o7 D
    这跟创业组队一样,别在乎现在神马光环,关键看的是将来能够付出多少。
    8 B1 E5 _0 R6 Z必须保证团队里每个人都有共同的愿景和强大的动力,否则内耗是迟早的事。
    3 C* |/ B/ r" [( `" x, t
      z8 _1 \! @/ |# t高手和好导师都是稀缺资源,下手越早收获可能越大,想找高手:
    • 你必须也是个高手,至少某方面特长能给人信心;
    • 必须保证团队间能衷诚合作,互相鼓励/配合——这点与谈恋爱一样,要经一定时间的磨合和考验,才能看得清;
    • 保证每个人的弱点能有效弥补,即便是高手全才也不多,对其弱点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弥补,结果可能还不如实力平均的队伍;
    • 要能顶得住本校其他队的竞争,比如挖人、争导师、抢机房等等——人才太多没办法,哎~
      4 Y5 t. Z4 l4 I
    总之,除了主动出击、笨鸟先飞之外,还要求一定的口碑、人脉和组织能力、观察精准、明决善断,敢于取舍。
    6 W0 I  u4 {; i( ?$ j% H/ R/ O9 i
    & u# U6 q% y1 |+ K3 f二、装备篇
    • 数值工具:各种软件和代码操弄熟练是基本要求,软件不必求多,但每款特色部分一定要尽可能熟。长的代码尽量拆成短的,而且要调通测试过,关键地方注释好,比赛时,宝贵的时间用来debug是不值的;
    • 信息检索: 搜索引擎技巧是根本,其他信息含量都不太高,国内各种数理论坛算是基础,国外各种资源尽量积累 (免费论文库、wiki、各大数值软件官网、专业论坛、大牛的blog/twitter、stackoverflow、quora……不会翻墙的要尽量先弄清楚,不然有的资源打不开或者下不到哦),图书馆的国外学术资源也别忽视;
    • 写作软件:有时间精力的同学学一下LaTeX,实在没时间的将就用word转pdf吧;
    • 资料积累: 钱少的同学可以下outstanding论文,仔细研究(新浪爱问和madio上能下到2011年前的);钱多的可以买comap的杂志,不只为看论文,主要看每题的综述,了解那一题当年的答题情况和阅卷人的思路(我那几年国内有卖的,之后几年没关注了,不清楚现在哪能弄到)。
      . S! [$ D! @0 s( R# b, o& h6 P
    赛前准备程度基本决定了比赛的时间充裕度,赛前准备不足往往要靠比赛时不眠不休、争分夺秒拼命抢时间来弥补,这种情况下能做出多少创造性工作就难说了。
    7 _' T( _2 _! i/ z: i% h
    7 H9 ^8 D, t" |$ p. c+ Y三、练级篇
    • 练习:练习的时候要根据队伍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模型方面,多积累实际问题产生背景,注意培养思考的深度,善用发散和逆向思维;实现方面,注意提升各种算法求解效率的方法,多积累算法调试、测试、参数调整、有效性检验等方面的经验;
    • 比赛:最理想是国赛前定下美国赛队伍,拿国赛练级攒经验比较恰当。其他如教工杯之类的比赛,鉴于真实比赛环境和练习的机会不多,建议当成美赛认真练。只要认真练,几次真赛历练之后,建模和配合方面问题就不应该太大了。
    • 学术论文写作:难点不是专业词汇或格式排版的问题,这些问题阅卷人可能会对外国参赛者宽容些,真正困难是表达如何逻辑清晰严密、符合学术规范了。有条件的最好找英语国家教授或学术期刊编辑帮忙不断改,找不到就只能是找海归教授、理工专业外国留学生将就了,再没条件的只能研读outstanding和英文经典论文了。$ ?0 ]7 g# t/ o  ]3 |
    最难练的是英语学术写作这关(这个问题当年我也没处理太好),这块短板往往决定最终成绩的下限,文章写得好,多普通的工作至少人家明白——可要是看不懂,悲剧的可能性很高。
    - _  z, I8 t, p, b/ x6 X. }) k' `四、打boss篇:
    ; t; x# H! e; n终于写到真正比赛了,然而,到这阶段,最终成绩范围已经决定了,能改变的东西也不太多了,这里能写的也不多了,主要是一些细节:
    • 比赛报名:提前准备好visa或master card,名字和地址不要写错;
    • 作息:要看各队情况了,原则是保证效率、不打乱节奏。前期都很亢奋,但如果打乱节奏可能导致后面疲劳期时效率过低,其实美国赛截止时间并不是很严格,前期利用好亢奋期和每天的高效率时间的话,到了疲劳期还能继续坚持下去,否则就是给你再多时间都无法持续下去。对那些想尝试达芬奇睡眠法的同学,建议先在之前比赛和练习时充分适应,避免临时改变作息方式,打乱节奏,降低效率;
    • 引用:如果copy了整段的原始论文,一定要注明来源——07年就出过outstanding奖因为引用的问题被收回的事。这是原则问题,千万注意!
    • 邮寄论文:提前联系邮局/快递,确认好邮局每天邮寄时间,以倒推截止时间,事实上这么多时间,很少有人能用满——这给了慢热队伍一个优势,之前练习也应先关注深度和质量,再考虑速度和效率;之前比赛的时候,交完论文的几天别闲着,继续魔鬼训练——对做到极致的模型再完善深化,对论文结论再推广演绎,甚至还要演练英文写作。
      & ]" ?5 q! E' d0 ~. m
    最后,希望大家对成败看淡些,把得什么奖励当成游戏杀boss的掉落——在默认得奖范围内进行一次随机取样:3 [8 n; E, S" g. {2 l  R* y
    所以得了O奖也别浮躁,只是说明你队伍水平确实好,; m+ ~/ m$ x! _' ?' H1 ]
    没得奖倒是要好好检讨,至少要明白失误的地方。
    + n) K6 y* m4 @然而,在过程中锻炼出的能力、结下的友谊却是终身受益的。
    7 K1 T  K$ G3 d7 p+ l
    $ r$ D! u& b0 W
    zan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地址

    qq
    收缩
    • 电话咨询

    • 04714969085
    fastpost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诚征英才| 对外合作| 产品服务| QQ

    手机版|Archiver| |繁體中文 手机客户端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94号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3 数学建模网-数学中国 ( 蒙ICP备14002410号-3 蒙BBS备-0002号 )     论坛法律顾问:王兆丰

    GMT+8, 2025-5-15 20:23 , Processed in 0.450888 second(s), 50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