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散动态的微观仿真模型研究 虽然排队网络模型具有以上一些优点,但它也存在一些无法克服的弱点。首先,排队网络要求将建筑物的平面布局抽象为一个连通图。在这一抽象过程中,丢失了大量的空间信息。同样大小,但形状、内部结构等不同的房间对疏散的过程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但是在网络图中它们都对应同样的一个节点。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仿真的结果会与实际状况产生一些偏差。其次,在排队网络模型中,人群是作为整体来考虑的,人群中的所有人都具有同样的移动特性。人员之间的相互作用,人员的主观心理在模型中都得不到体现,这也是模型仿真结果的应用性不强的原因。 由于“排队网络仿真模型”有诸多不足之处,迫使研究人员寻求新的技术建立仿真模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能力这一制约因素己可忽略。因此,在最近十余年来,微观仿真模型逐渐成为了疏散仿真研究的重点。由于在此类模型中,是对人群中的个人而非人群的总体建模,因此,广义上,这类模型又被称为“基于技术的仿真模型”。 所谓基于“技术”建模是指,在仿真模型中不再将人群作为一个 整体来考虑,而是将重心放到个体的人上。在模型中,每一个人都用一个计算对象表示。在模型中只定义个人的参数和行为规则,而对其具体的行为则不作规定。在仿真的过程中,个体依照自身所处的环境,按照预先设定的行为规则选择自身的行为。在此类模型中,个体也被称为以下本文将交替使用与“个体”或“个体”等术语。这类模型称为基于技术的仿真模型。由于技术的诸多优点,现在己经有大量的此类仿真模型被建立了出来。这些模型各不相同,各有各的优缺点。大体上说,基于技术的仿真模型可以分为两大类离散型仿真模型和连续型仿真模型。 $ f1 O0 q$ ?+ m1 S
$ B0 o; e" A8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