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09-3-30
- 注册时间
- 2009-2-5
- 听众数
- 4
- 收听数
- 0
- 能力
- 0 分
- 体力
- 1 点
- 威望
- 0 点
- 阅读权限
- 10
- 积分
- 3
- 相册
- 0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5
- 主题
- 2
- 精华
- 0
- 分享
- 0
- 好友
- 0
升级   6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documentclass{cumcmart}
\usepackage{mathrsfs}
\usepackage{times} %设置英文字体
\usepackage{amsfonts} %公式相关字体
\usepackage{slashbox}
\usepackage{graphicx}
\begin{document}
%%%%%%%%%%%%%%%%%%%%%%%%%%%%%%%%%%%%%%%%%%%%%%%%%5%%%%
%%%%%%%%%%%%%开始输入相关信息%%%%%%%%%%%%%%%%%%%%%%%%%
%%%%%%%%%%%%%%%%%%%%%%%%%%%%%%%%%%%%%%%%%%%%%%%%%%%%%%%
%==================输入你们的参赛有关信息===============
%==================输入你们的参赛有关信息===============
\title{\zihao{3}\heiti关于XXXXX问题的模型}%正式的论文题目
\displaytitle{\hspace{0.5cm}A题:YYYYYYYYYYY}%%你们的选题
\school{你的学校名称}%输入你们的学校
\no{A甲111}%输入你们的编号
\authorone{\hspace{0.5cm}aaa(第一作者)}%输入你们的第一作者
\authortwo{\hspace{0.5cm}bbb第二作者}%输入你们的第二作者
\authorthree{\hspace{0.5cm}ccc第三作者}%输入你们的第三作者
\advisor{\hspace{0.5cm}指导老师1\hspace{0.2cm}指导老师2}%指导老师
\nian{2008}%年
\yue{9}%月
\ri{21}%日
\maketitle
%%%%%%%%%%%%%%%%%%%%%%%%%%%%%%%%%%%%%%%%%%%%%%%%%%%5%%
%%%%%%%%%%%%%%%%正文部分%%%%%%%%%%%%%%%%%%%%%%%%%%%%%%
%%%%%%%%%%%%%%%%%%%%%%%%%%%%%%%%%%%%%%%%%%%%%%%%%%%%%%
%=================摘要部分=================
\begin{cnabstract}
输入你们的摘要。
\begin{description}
\item【\bf 关键字】整数规划 \hspace{0.5cm} 模糊数学 灰色理论
\end{description}
\end{cnabstract}
%\newpage%增加目录,要不要都可以。不想要的话,就在本行前加“%”(英文的百分号)
\section{ 问题重述}
数码相机定位在交通监管(电子警察)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所谓数码相机定位
是指用数码相机摄制物体的相片确定物体表面某些特征点的位置。最常用的定位方
法是双目定位,即用两部相机来定位。对物体上一个特征点,用两部固定于不同位
置的相机摄得物体的像,分别获得该点在两部相机像平面上的坐标。只要知道两部
相机精确的相对位置,就可用几何的方法得到该特征点在固定一部相机的坐标系中
的坐标,即确定了特征点的位置。于是对双目定位,精确地确定两部相机的相对位
置就是关键,这一过程称为系统标定。
\section{问题分析}
%\begin{figure}[htp]
%\centering
%\includegraphics[width=0.8\textwidth]{picture.eps}
%\caption{图片全貌} \label{fig3}
%\end{figure}
\newpage
\section{假设与符号}
\subsection{问题假设}
\subsection{符号说明}
\begin{itemize}
\item $R$ \dotfill 决策效益值
\item $M_i $\dotfill 书号利润值
\item $Pw_i $\dotfill 第i个分社的综合决策效益权值
\item $X_i $\dotfill 第i个分社分得的书号总数
\end{itemize}
$$
\int_a^b f(g(x))dx=H(x)
$$
\section{模型建立}
模型(一):
模型建立
\section{模型的求解}
考虑到竞赛论文通常不会太长,所以,预定义好的“定义”、“引理”、“定理”、“命题”、“例”等~5
种环境的编号都是统一编号,而“推论”的编号,以相应的“定理”编号作为主编号。例子如下:
\begin{definition}
定义的例子。
\end{definition}
\begin{lemma}
引理的例子。
\end{lemma}
\begin{theorem}
定理的例子。
\end{theorem}
\begin{lemma}
第二个引理的例子。
\end{lemma}
\begin{theorem}
第二个定理的例子。
\end{theorem}
\begin{corollary}
推论的例子。
\end{corollary}
\begin{corollary}
第二个推论的例子。
\end{corollary}
\begin{proposition}
命题的例子。
\end{proposition}
\begin{example}
例的例子。
\end{example}
注意,以上环境的结尾不包括段落结束符,需要根据情况手工添加。比如此处源文件中是空一行作为段落结束。
\section{模型结果}
表格实例:
\begin{tabular}{r||lc||rrrcc}
Positiion & Club & Games & W & T & L & Goals & Points \\
[0.5ex]\hline
1 & Amesville Rockets & 33 & 19 & 13 & 1 & 66:31 & 51:15\\
2 & Borden Comets & 33 & 18 & 9 & 6 & 65:37 & 45:21\\
$\vdots$ & $\vdots$ & & & & & &$\vdots$\\
17 & Quincy Giants & 33 & 7 & 5 & 21 & 40:89 &19:47\\
18 & Arlson Regulars & 33 & 3 & 11 &19 & 37:74 &17:49
\end{tabular}
\section{模型的检验}
\newpage
\section{模型的优缺点}
\begin{center}
%================参考文献=================
\begin{thebibliography}{99}
\bibitem{Collin}
Donald E. Knuth.
\newblock The \TeX{} book
\newblock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COMPANY
\newblock 1986.
\bibitem{1}罗振东 葛向阳
\newblock 排版软件~\LaTeX{}简明手册,
\newblock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newblock 2004
\bibitem{jyzj1}
黄裳.
\newblock 九阴真经.
\newblock 中国, 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85.
\bibitem{jyzj2}
王重阳, 黄药师, 郭靖.
\newblock 九阴真经.
\newblock 中国,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bibitem{yangguo}
杨过.
\newblock 论黯然销魂掌的第十七式.
\newblock 东方武侠学会会刊, 2005, 2(1):10--15.
\bibitem{cnproceed}
王重阳, 黄药师, 欧阳峰, 等.
\newblock
\newblock 武林高手从入门到精通. 见: 黄裳, 第~ $ N $ ~次华山论剑, 中国,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9月, 2006.
\bibitem{zhangsanfeng}
张三丰.
\newblock 论太极剑与独孤九剑的联系: [硕士学位论文].
\newblock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00.
\bibitem{huangrong}
黄蓉.
\newblock 江浙菜系的若干讨论: [博士学位论文].
\newblock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05.
\end{thebibliography}
\end{center}
\end{document}
这个为什么总报错啊 |
z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