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 b# A; M; v/ R+ U 在早期尝试解决费尔马大定理的英雄豪杰里有一位巾帼英雄,她是德国的苏菲·日尔曼(Sophie Germain, 1776-1831)。小时候她是一个很害羞、胆怯的女孩,靠自学阅读和研究数学。由于当时女姓在数学上受到歧视,她就用一个男性化名同一些大数学家通信,其中包括高斯和勒让德,她的才能使得这些一流的数学家大为惊讶。2 ^8 W% \$ @7 r
0 L- k) u( m/ d( B! u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勾股定理+ P' l3 e& O) H3 n
6 `/ E" w1 Q7 H, i2 q. s2 T3 ^a2 + b2 = c2 0 K, M: s/ d& R2 V
5 q. q7 Q! k; r& \- l2 n
如果我们在方程两边同除以c2,我们得到3 L- C) e- I0 X+ h) }3 ]' Z
/ z7 B" l! L& ]/ n* `; f) [$ K3 _0 ]
= 1 % \. |/ Z {# _, y q% D* T5 H. u
设= x , = y, 则要找正整数a, b, c 满足a2 + b2 = c2 等价找有理数x, y, 使得(x, y)满足x2 +y2 = 1。 (x, y) 可以看成是平面上单位图上的一个点,x, y都为有理数的点(x, y)称为有理点。这样我们就把由勾股定理得到的方程是否有正整数解化为平面上的单位圆上是否有有理点。同样xn + yn = zn是否有正整数解等价于平面上的曲线xn + yn =1上是否有有理点的问题。我们称由方程xn + yn =1定义的曲线为费尔马曲线。$ }+ D$ ]% t; y
5 z- s2 ?! ?& ]( Z- d: p
在中学数学里,我们对平面代数曲线有一些了解,在解析几何里,对二次曲线进行了完整的分类。平面上二次代数曲线有 ; V t% p7 X% J' } L! ]7 A5 c: E7 P, R( H) p* ] 椭圆:; 6 m$ `$ v; E4 S1 L4 a+ Z
% [$ g" c1 O9 {, f; ` Y 双曲线:,或;9 N' }2 h B$ L5 {+ s
% L6 j. ~( b' c- g! b: m9 @6 j
抛物线: 4 ~; E1 }" W8 G# H - h6 u* t1 x& l* P 代数几何学在解决费尔马大定理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代数几何学是解析几何的自然延续,在解析几何中,我们用坐标方法通过方程来表示曲线和曲面,通常只研究一次、二次曲线,即直线、椭圆、双曲线及抛物线。三次及三次以上的曲线一般就不再仔细研究了。& O1 J2 C7 {, F. j) L
m2 [: A f. ^# T/ l9 l% e6 W 代数几何与解析几何的一个主要不同点是,解析几何用次数来对曲线和曲面分类,而代数几何学则用一个双有理变换不变量-亏格来对代数曲线进行分类。通过亏格g ,所有代数曲线可分为三大类: ' ~( q. {7 c: E/ k" P , F3 @1 c2 Z. @# \ g=0: 直线、椭圆、圆锥曲线;# @8 R) \- H/ x7 h& D: V6 q
/ l8 j1 k1 t* w9 q+ m g=1: 椭圆曲线;- O. y$ A; w* J: d. W
( B4 R7 n. b% ^1 N0 R& w G
g其他曲线,特别是费尔马曲线。 $ t4 |) W/ Y. z2 g # U" D, B# D5 |" U 费尔马曲线的亏格 所以对的费尔马方程,1929年英国数学家莫德尔(Lewis J. Mordell)提出著名的猜想:亏格的代数曲线上的有些点数目只有有限多个。1929年西格尔证明亏格的代数曲线上的整点(即坐标均为整数点)数目只有有限多个。( W3 l# E' M7 v- _- @
; L! I1 B( l& f* h/ B8 O 当然,一般有理数的数目要比整点数目多得多。& g1 W8 N* _: V7 X
& z1 R1 @* ^) C3 v6 B0 I 1983年,德国数学家法尔廷斯证明了莫德尔猜想。他的证明用到了多位数学家的成果。他的结果被认为是上世纪的一个伟大定理,他因此而获得1986年的菲尔兹(Fields)奖。从莫德尔猜想我们推出:如果xn + yn = zn有非平凡的互素的正整数解,那么解的个数只有有限多个。希斯-布朗利用莫德尔猜想,证明了对于几乎所有的素数,费尔马大定理成立。' d/ \" P1 F9 P$ z
+ C; M5 i) j- h* d 由于莫德尔猜想的证明,数学家看出了一系列猜想最终可导致证明费尔马大定理。 e+ |0 f- r- n- I%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