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注册地址  找回密码
查看: 3551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骗局1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5

主题

3

听众

19

积分

升级  14.74%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新人进步奖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13 16: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招呼Ta 关注Ta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5 y1 @9 Y% z7 R+ q$ `

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骗局

1 t A7 _+ J3 o

北京科技报2006年01月04日

) \% s& P0 f3 c4 K' r: c! J3 l+ }

  骗局开讲

. m. }3 ?; z8 P( @7 s

  专题策划/杨猛

# K: C+ c. Z5 P8 v/ @% k

  总有一些记忆让我们难忘,总有一些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些骗子让
我们切齿,总有一些骗术让我们喷饭……

8 `% a& C! }- M$ V

  又到年关盘点,“中国十大科技骗局”梅开二度再次登场。时光虽然荏苒,
骗术依旧嚣张。

4 u7 Z& N0 X0 G+ b: o

  回顾发生在去年的骗术种种,骗子的技巧并不高明,骗术百变也未离其宗,
但是为何骗术总能得逞?当真是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

3 m( D6 U( K8 \; A$ I# N

  从特异功能到学术造假,从商业欺诈到伪科学,不光大明星上了神婆的当,
连院士也遭遇“推销铅笔”这种小儿科的困扰,用一纸公证为绝食的真实性做证
据,更是沦为笑谈。

5 ~1 n/ s# k% o- ?

  除了骗子处心积虑防不胜防,我们更应该反思:是学术环境的浮躁心,是追
求功名的虚荣心,是不求严谨的浮夸心,是追逐金钱的贪婪心,是事不关己高高
挂起的冷漠心,让人们短暂迷失了方向,给了骗子生存的空间。

, C" K4 Y+ z* }( ]

  去年此时,我们信誓旦旦:纸里包不住火。谎言重复一千遍,仍旧只是谎言。

+ G2 ]: a( [& ?5 T) m

  现在我们相信:纸里的确包着火。科学是我们坚持的真理,提高科学素养就
能分辨真伪把谎言戳穿。纸里包着你和我的火,对于赛先生的呼唤,一切骗术全
无法阻拦。

5 X/ p; e- ^$ j7 L

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一 泰山惊现老虎

9 O6 u' k. I: @2 W

记者:杨猛

7 z/ P! ^0 ^. Z* W

泰山老虎人间蒸发 武松在世徒唤奈何

2 k1 h3 n& q, r' W

  故事回放

( Z. e( R* o- I- j

  历时18天泰山打虎未果

9 u, R6 x' H3 w, I/ P5 f. M

  2005年6月8日早上8点左右,东岳泰山东麓东御道景区附近的上梨园村,一
名金姓女孩“发现老虎”。6月8日至10日期间,泰山景区公安分局110指挥中心
接到了不下20个“发现老虎”的报警电话,泰安市相关部门调查后,张贴出千余
张紧急公告宣布泰山东麓有“三只”老虎出现。

" d. G4 s: f- S

  随即,泰安当地干部群众1000余人分成100个搜寻小组,在发现老虎的泰山
东麓实施拉网式大搜寻。

1 a5 z2 N% o: f8 h( Y

  6月16日至24日,搜索行动不断升级,但老虎依然没有踪迹。

, ?% [: y0 s( |' d

  6月25日,泰安方面对外发布消息,没有发现老虎踪迹,停止全面搜索老虎
行动。历时18天的“泰山老虎事件”为2005年留下一堆谜团。

. b0 o `( u6 h# j1 ]

  事件谜团?

8 [1 u, `* a& o" E( W1 r

  专家结论

4 p$ M4 B% V# K# i' v4 N+ V! r c

  未能解开疑惑

" u! ^& l6 @9 x/ w- k

  事实是,近100多年来,泰山就没有出现过老虎,这一次凭空出现的3只(一
说2只)老虎,它们究竟从哪里来?后来又去了哪里?

+ G3 O( q" c4 b3 i

  由于泰山没有野生老虎,而且与省内各大动物园联系,均没有丢失老虎的。
有关人员遂判断“老虎可能是外地运输途中不慎丢失或因担负不起饲养老虎的昂
贵费用而遗弃的。”

6 g9 J8 }3 ]2 [" K) K/ o

  不过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从“发现老虎”到“封山捕虎”,前后不过18天,
尽管当地出动了上千人进行了荷枪实弹的地毯式搜山,但是那些显然比打虎队员
更不适应泰山地貌的老虎,却“神秘消失”了。

1 z. D' l5 ?- o* W3 a% m

  有关部门不得不动用“专家”来为这场老虎风波收场:“目击者都是有辨别
动物能力的成年人,因此可以肯定6月8日至11日之间,泰山东麓确实发现过老
虎。”

) K6 Z Y3 j1 k- n# H5 {

  专家认为,老虎可能有三个去向:一是人工饲养的老虎没有野外捕食能力,
有可能已经回到其饲养地;第二种可能则是老虎已经饿死在泰山某个隐蔽的角落;
第三是老虎可能已经离开泰山周边区域。

' {! X, r0 C9 V! s% V$ Y/ L- K; J

  这一结论引发了更大的质疑:首先,大规模的搜山根本没有发现老虎的尸体,
饿死一说显然无法成立。说“老虎自己回到其饲养地”,这个饲养地为什么没有
找到?难道老虎会认家?老虎的来源也都难说清,怎么轻易下结论说:老虎具备
“回家”的能力?它们的“家”究竟在哪儿?

9 U& Q; `# [- U- U' y& M" g* G

  目击证据先天不足

- [; C4 n# e( c1 J5 W

  记者查询所有当地有关报道了解到,引起这场争论的所有老虎目击报告,只
有3例半有名有姓,而且其论述有很多值得推敲之处。

5 x5 p, X' d" A1 d

  最早报道是6月8日早上8点左右,一名金姓女孩正与另外两位女孩在距防护
网约六七米的养鱼池边工作。突然,她看到防护网外一个黄毛黑花纹的动物在慢
慢走动,但由于栗子树挡住了动物的头,三人无法辨认。

* g; b; A# J' S

  金姓女孩在没有看到“黄毛黑花纹的动物”的头部的情况下,便报警说发现
了“老虎”,而黄毛黑花纹的动物,除了老虎,还有很多,比如大型犬。

: x4 Y: A S+ S. \/ A6 D

  而有关部门最早发布的公告,正是在这些村民目击报告的基础上匆忙作出的:
“接群众举报并经查实(此处注意有‘经查实’三字,记者注),泰山东麓发现
三只老虎(一大二小)。”而最后的新闻发布会,3只又变成了“2只老虎”。由
此可见,调查并不严密,结论也相当草率。

( q K8 L4 y" @. g1 G! |5 @: i1 H0 L9 D

  另据了解,在后来当地公安人员对证人的询问中,据说,有“目击证人”又
改口“什么都没有看到”。

2 u. H( Q( h- R) k! T6 \

  记者回访

/ X& d& e6 T+ T* n. L

  连根虎毛都没有看到

, T& B3 _5 |/ l7 f" W& X

  2005年12月28日,记者再次致电泰山风景区管委,宣教处的王先生在接受记
者采访的时候,语气里仍然带着不解:“没事了。根本就没有找到老虎。”

# @# J0 p1 `" B6 k9 B

  记者问:“是没有找到老虎,还是泰山就根本没有老虎?”

: X9 h! l$ Q- h. r# t

  王先生说:“我认为是一场虚惊,费了很大劲,什么都没有找到。”

" B+ G1 U6 R2 A" E2 r7 k/ B

  记者问:“当地出动了大量的人力去搜山,而且据当地报纸报道,曾经发现
虎粪和虎毛这些直接的证据?”

, I6 C- u! R( _& d9 H! D3 y

  王先生:“没有没有。连根虎毛也没有看到。都是骗人的。”

4 y8 v! V) b; O4 ~2 R) r8 D

  专家释疑

w5 c: [& w* ~8 R: k

  盲目从众心态让流言“成真”

2 W; i# H7 L( [) Y$ i, K* j

  泰山附近的村民是最先发现老虎的人,对于“老虎事件”,他们经历了恐慌、
平静到厌倦的心理历程。老虎是会吃人的,人们为此而恐惧。随后一段时间里老
虎销声匿迹,人们也逐渐了解到这几只老虎很“面”。随着时日增多,人们逐渐
开始担心多日缺吃少喝的老虎可能会铤而走险,袭击村落。由于担心抓住老虎遥
遥无期,村民中开始有了急躁情绪,这种情绪甚至蔓延到了城市中……

Q$ c/ K; Z2 W! [) E3 V

  专家告诉记者,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中典型的从众心态。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
任周晓虹教授指出:一个幼稚的谣言在农村经常能大行其道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信息不对称、相关知识匮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谣言是从众心理的大范围“发
作”,像一个漩涡,会将越来越多的人卷进去。广大民众对这种违反常识的有关
谣言深信不疑,“泰山老虎事件”概莫能外。

) u4 X3 C3 i% e4 F$ }# |( @

  越是离奇古怪、荒诞不经,人们越是相信,这是传言甚至谣言这个最古老的
大众传媒之所以能持续不衰的魅力所在。

3 Q' N% o6 F% R

  而最受牵连的自是泰山旅游。泰山上出现老虎的惊人消息让向来坚挺的泰山
旅游大受影响。据说捕虎期间,因为这几只莫须有的“老虎”,泰安市每天的损
耗不下百万元。

4 w4 L* D1 s/ P# o

  记者手记

. \7 U- ~( l$ q+ o% |; { z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违反常识的事情,譬如朝阳北路出现老虎
之类。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有一句名言:“群众不善推理,却急于采取行动。”
群众的这个特征在一些非常事件,尤其是带有蛊惑性的突发事件中总是可以得到
重复性的验证。

& g. s# N/ M& ^9 P& K


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二 贝加尔湖调水到北京

* h' y# \% M8 Q1 a

记者:唐逸

( }! A9 v8 f- c7 U T9 Q

  贝加尔湖漂流北京 指鹿为马乱点鸳鸯

& x6 B3 A5 G1 B6 L

  新闻回放

# X7 M6 E9 F" D( R2 z6 h2 a9 _

  2005年5月21日,一则“贝加尔湖引水项目俄方正与水利部磋商”的新闻一
出笼,就引来各方的高度关注,该报道称:“中国水利部国际合作司外事处处长
助理向记者透露,俄罗斯方面曾向我国水利部就贝加尔湖引水一事,主动表达了
寻求合作的意向。就这个意向,俄罗斯方面已跟我国水利部接触过多次。水利部
国际合作司外事处正在搜集包括蒙古‘北水南调’项目在内的有关资料。同时,
中国水利部的一位新闻发言人告诉记者,要实现这种跨国调水的设想,中、俄、
蒙三国政府肯定要谈判协商,只有达成政府协议,才能保障项目的最终实施。同
时,他表示,由民间公司先期运作,最终促成政府间的合作也是值得期待的。关
于《北京市民有望喝上贝加尔湖水》的报道刊登后,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在采
访中,水利部新闻发言人向记者表示,希望能随时向他们通报相关最新情况。”

' r& A$ b/ N( F0 d1 l' J0 `

  记者调查

+ h9 B2 T0 `/ M

  原是假新闻

' O2 \7 {( J& ~' D6 H

  正在大众面对这则惊人的新闻疑惑时,2005年5月25日下午,水利部紧急召
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顾浩特地出面澄清讹传,他指出,水利部没有“国际
合作司外事处处长助理”这一职位,而且水利部从来也没有研究过从俄罗斯贝加
尔湖向中国调水,也没有就此类工程与任何外方进行接触。

( Z: a [7 K+ O3 q

  2005年12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2006年新年招待会上,水利部新
闻发言人助手杨得瑞再次介绍,2005年水利部正式开过两次新闻发布会,发布印
象最深的新闻就是澄清中国要从贝加尔湖调水传闻。“这个传闻影响很大,是不
实新闻!”

; v! T0 O5 s% ^

  本报评选“2005年十大科技假新闻”时,记者特意联系了最初报道“中国要
从贝加尔湖调水”这一事件的某报记者。她表示:“为此事我已受到了批评,不
想再提了……”

) r) `5 w# o. `, c% u; q0 v% L

  专家论证

, z2 n. e1 k. l3 E c7 B H8 F% V5 I

  5大原因阻碍"跨国姻缘"

( q* @7 G4 q0 }+ X- x

  《北京市民有望喝上贝加尔湖水》为何“荣登”“2005年十大科技骗局”榜?
从贝加尔湖引水到北京为什么是件遥不可及的事?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贝
加尔湖科学考察队队长陶宝祥,作为2005年8月刚从俄罗斯贝加尔湖科学考察回
来的专家,他再一次从五个方面对“贝加尔湖引水到北京”这条假新闻进行了揭
露。望梅止渴天文资金从何而来?陶宝祥说,尽管贝加尔湖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
的淡水湖,但北京人要喝上甘甜的湖水无异于“望梅止渴”。相较于我国浩大的
“南水北调”工程,引贝加尔湖水的投入是无法用“大脑”想象的。“南水北调”
东线输水主干线长1156公里,中线总干渠长约1300公里,两条输水干线有很多现
成的河流、湖泊可利用。而从贝加尔湖调水到北京的距离最短也不会少于2000多
公里,而且沿途基本没有什么可利用的现成河道。目前“南水北调”三条调水线
路的总投资额将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仅今年一年就投入了1000多亿元。如果真
要从贝加尔湖调水到北京,实际工程量可能是“南水北调”的数倍或几十倍。

; Z4 E8 x4 G0 }0 d. I

水中捞月贝加尔如何翻越千米高原?

. y. ^. Q2 A1 q7 ?

  从贝加尔湖引水到北京必定要面临扬程的问题,从海拔455米的贝加尔湖提
水到海拔1000米的蒙古国境内,高差超过了500米,而且距离又相当长,一定要
建非常多的扬水泵站。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其他国家解决长途落差成功的先例。另
外,贝加尔湖的冬季平均气温都在零下38摄氏度,湖面封冻约90厘米厚,虽然从
深水处照样可以取水,但在施工、防冻技术和设备方面,肯定增加了难度和不菲
的费用。饮鸩止渴国家安全如何保障?

3 [; h1 d/ ?$ w6 [/ Q

  从贝加尔湖引水进京,途经三个国家,距离超过2000多公里,需要中、俄、
蒙三国共同协作,各方的利益都要协调,难度绝不可小觑。“从贝加尔湖调水比
南水北调工程更复杂,难度无法想象,即使沿途没有断裂带,2000公里水路的管
理就是一个大问题。”

) A( g7 W! `/ M; Q! R* u

  陶宝祥介绍,现在,国与国之间的铁轨都不可能通用,更何况首都的供水交
给别的国家,这无异于在脖子上架着一柄利剑。

, P3 Y3 C/ v: ^8 _* A" n' ?

画饼充饥长途到京能提供多少水?

% m% {# M: i) X- L& s2 C

  贝加尔湖每年有50亿立方米左右的水外流,调水量如果超过这个数字,就可
能会给贝加尔湖的生态环境带来破坏。经过沿途2000余公里的渗漏、蒸发,那么
从贝加尔湖取水口到北京,我们到底能收到多少水呢?陶宝祥举了个很形象的例
子:北京市每年需要40亿吨的水才能达到基本供需平衡,但是北京自身能够提供
的水量不到30亿吨。北京每年用水量存在约10亿吨的空缺,“南水北调”的贯通
将给北京每年调水10亿吨。这样一算,我们有什么必要舍近求远从贝加尔湖调水
来呢!更何况,北京现在人均日用水量大约在350升,而兰州却只有200升左右,
北京的节水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还没有干渴到要从别国引水的程度,所以,这
是那条假新闻中根本没有考虑的。

$ A! X( D1 x) |0 v8 _- y

一相情愿俄罗斯愿意调水吗?

. L4 Z3 c& W8 s/ z

  刚从俄罗斯考察回来的陶老师介绍,长期以来,俄罗斯人对贝加尔湖有一种
情结。他们称:“贝加尔湖是俄罗斯最珍贵美丽的装饰品,世界上任何其他湖泊
都不能与它相比。”为了保护贝加尔湖,俄罗斯政府已经停止对湖边用地的审批,
并考虑将其位于上游的造纸厂搬迁。去年中俄石油管道项目的谈判中,许多俄罗
斯专家担心输油管道泄漏将会对贝加尔湖造成污染,这也是后来安大线没有被通
过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的石油管道线路则从贝加尔湖北部绕过,最大程度地减
少了污染贝加尔湖的危险。对于这个“富裕之湖”的保护问题,俄罗斯政府向来
都高度重视,石油管线都被“叫停”,更何况抽取如此巨量的水,这无异于在俄
罗斯环保专家心口插刀子。陶宝祥告诉记者,他们与俄罗斯方面接触后得到的结
论是:“俄罗斯对从贝加尔湖调水不予考虑!”

1 n: w" ?/ e, K. P2 J

  记者手记

+ ?/ O! z, ~$ R3 c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远水解不了近渴!宏伟构想要建立在扎实的科学论证基
础上,否则难免沦为愚人节的玩笑,成为空中楼阁。

/ C+ @5 Q+ R) U; q- \9 L! P. r' e

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三  伪科学成诺奖之星

7 q6 \8 ^$ G3 Y+ u. b

记者:刘慧

+ _* [, a& p/ H" h6 H) Y

  “诺奖新星”原是谣传 今人叫屈是何居心

! ^+ G% \1 Y0 W( m5 ?

  新闻回放

+ e9 o; j7 ?/ V | ~0 p1 P

  张颖清之死引发“冤案”之争

# ?/ R3 ?, d! ^. }3 S

  2005年1月26日,新华网山东频道一篇名为《中国科技界悲剧———山东生
物专家张颖清含冤早逝》的报道将张颖清以及他所创立的全息生物学说再次推向
公众领域。报道称:“乱扣伪科学帽子的后果使张颖清的命运急转直下,他创立
的全息生物学在学术上遭到封杀,其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被取消,研究
经费无人支持,申请评奖无处受理……”

1 s; ^$ O8 h" b5 a5 @! W

  2005年10月20日,在位于北京朝阳门内大街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会议室,又召开了一场题为“张颖清事件的反思———纪念张颖清教授逝世一周
年”的学术讲座,参加讲座的有关人员宣称:“张颖清教授是原山东大学全息生
物研究所所长,极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由于个别‘反伪斗士’不问青红皂
白将全息生物学打为‘伪科学’而消失。”

$ |0 R* g( ?% B+ @6 I+ ^, G1 X6 }, [

  张颖清到底是何许人也?是伪科学的传播者,还是“诺贝尔奖希望新星”?

% m8 a/ d; u/ G u5 k' O

  记者调查

) Y- p8 `' ?* O) M( N- K2 P

  张颖清身世真相大白

: h+ L3 C7 j7 U2 Y2 x; j- C

  张颖清生前曾经是山东大学教授,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据方舟
子调查,张颖清曾是针灸医生,在20世纪80年代创建了所谓“全息生物学”,杜
撰了“全息胚”、“全息元”之类的名词。

1 k1 C) f D8 g! I2 Z6 f

  山东大学哲学系前系主任周立升教授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证实,1984年持
电大文凭的张颖清是被作为自然辩证法的专家引进到山东大学的。当时考虑到张
颖清是搞全息生物学的,曾经想把他推荐到生物系去,但是没有得到生物系专家
的认可,此后在山东大学20年,他从未进入过生物系,他的理论也从未被生物系
专家所接纳。

+ M3 x% r1 W& J' k6 B# L. ^$ e

  到了1990年,张颖清离开哲学系,创建了全息生物学研究所,同时在新加坡
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会上,张颖清被选为“国际全息生物
学会终身主席”。此后几年中全息生物学在全国迅速打开影响。

& E9 a) F7 D7 {- [- P Y

  专家回访

7 i; [4 ~& J6 I$ |+ p3 h U

  全息生物学被学术界完全否定

( ?% q6 Y9 T( n0 ^* g0 I; A

  最近,中科院院士,著名生物学家邹承鲁在网络上发表了题为“关于张颖清
问题的情况说明”公开信,首次披露了10年前他所组织的一次中科院生物学部常
委扩大会的详情。

8 _+ m: O. X5 Z0 q" ]

  北京科技报: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张颖清及其全息生物学的?

5 g" Q7 m. t! g* f" ]( ?( k. K/ P

  邹承鲁:1995年,我收到一封质疑张颖清全息生物学的文章,当时媒体都在
炒作全息生物学,我对此也颇有看法,我觉得至少从百家争鸣的角度看也完全应
该发表,就推荐给《中国科学报》发表。

# \9 H8 c3 ~0 T

  北京科技报:10年前您为什么组织中科院生物学部常委扩大会对张颖清的全
息生物学进行讨论?

- X+ ~* ]8 C7 X$ T

  邹承鲁:当时是李岚清副总理下达任务要核实关于全息生物学的相关情况,
因为山东大学向国家领导提交报告,要求重点支持全息生物学的研究,李岚清副
总理批交科学院审查讨论,科学院又将李岚清副总理批件转生物学部处理。我当
时任生物学部主任,组织了一次学部常委扩大会专门研究此事。

; x" I! G' e/ ~

  北京科技报:这次会议得出了什么结论?

% \# _5 H7 K- m

  邹承鲁:通过调查和会议讨论,完全否定了全息生物学。会后,我还写信给
张颖清,告知他不要继续炒作,否则将保留公布全部调查材料的权利。此后,通
过山东大学的朋友了解到,张颖清也没有继续炒作全息生物学,跟着他做研究的
人也纷纷离开。

! S# N2 c) M% {& ?

  北京科技报:那您觉得这个研究应该属于哪个领域?

( W! M7 d$ i& R# h# S3 c+ x, p

  邹承鲁:哪个领域都不是,是他自己瞎编的。

& }0 S7 S _& o% L; o! v

  诺贝尔希望之星的传言从何而来?

3 }6 ^$ ?1 S6 i! Z1 i

  一直为张颖清喊冤的人士,强调的一点是:张颖清本是极有可能获得诺贝尔
医学和生理学奖的,他是在问鼎诺贝尔奖的途中被错误打倒的。

( C7 v9 I1 p4 b2 l; s/ k

  记者查阅了相关报道发现,这一观点最早见于1990年第一届国际全息生物学
学术讨论会的大会宣言,宣言称:“全息生物学将会成为本世纪和21世纪生命科
学领域前沿学科和带头学科之一。可以预言,全息生物学说的提出者张颖清教授
将获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方舟子认为,那本来就是张颖清本人组织的会议,
不过是自吹自擂罢了。

6 B5 y" L; q( ?' Q6 W5 U/ ^% F0 B

  除此之外,张颖清也一再声称他曾在瑞典Karolinska医学院做学术报告,而
且在场的诺奖委员会医学及生理学组秘书不仅对他的报告评价很高,并声称将推
荐他为诺奖候选人。

) r% k6 \7 w; g# X

  为了核实此事,邹承鲁曾特意给诺奖委员会医学及生理学组秘书写过一封信,
也收到了对方的回信,大意是张颖清在Karolinska医学院的报告不是应邀报告,
而是由我国驻瑞典使馆推荐的,他在报告后只不过是说了一些常规的客套话,完
全没有推荐他为诺奖候选人的意思。

7 s5 Y8 g- z, |3 n K. |# y2 {

  大约在1994年或1995年,张颖清的确在Karolinska医学院的主校区和南校区
给中国留学生和学者做了两次报告。这位学者参加了在南校区举行的那次报告,
共有大概15名听众,全部是中国人。实际上,张颖清是受到了驻瑞典中国大使馆
官员的邀请,没有任何Karolinska医学院校方人员参与此事。

, a3 U+ o5 D* Q# Y+ K1 y

  邹承鲁说:“还没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没有在严肃的国际性学术刊物上发
表学术论文,而是依靠报纸、广播、电视或科普刊物的宣传而获奖的。宣称有希
望获得诺贝尔奖只能是他自己的炒作。”

/ f( f& F7 h$ I% @4 `2 l, Y

  记者手记

: h3 r( y! ~4 {$ S# w* G2 T(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某些人却借着为人鸣冤叫屈,企图继续在活人的世界制
造混乱和传播伪科学,可谓居心叵测。对于早已离去的人,我们似乎不应该再继
续议论他的是是非非,更何况这实际上是一个早已经盖棺定论的事实。

6 c$ v% O! f& O' [1 E

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四  3万元兜售院士

1 D+ W z d8 X

记者:冯静

. }7 ^& D/ n! x$ V4 I) y

  野鸡学院狂抛诱饵 愿者上钩院士被骗

3 o4 J# c6 V! r: f& u6 K+ u R& J; z

  事件回放

" X5 n9 t( b* ~. \) Y

  涉嫌兜售“院士”上百院士名流纷纷上当

- }% h3 d. U: D1 n

  2005年9月7日,本报刊发《中国管理科学院涉嫌兜售院士调查》一文,披露
一个名为“中国管理科学院”的机构涉嫌以3万元的价格对外兜售“院士”称号,
居然有16名真正的中科院院士和4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加入,此外还涉及更多的企
业家、艺术家及名校教授共120人,同时也有诸如刘永好、张曙光、金铁霖、赵
步长等知名人士加入。

8 ^, o# h' H }! I5 Y7 F1 c

  记者调查

0 v2 c W" ?7 m6 m5 S8 r+ y

  涉嫌兜售"院士"真相

( L0 e# A7 i# w' j) z

  最早向媒体披露此事的是湖北宜昌的一个医生蒋地厚,他接到了“中国管理
科学院”沉甸甸的申报信函。作为一名普通的社区医生,蒋地厚确实感到自己
“力不从心”,尤其是3万元的高额“院士评审费”,让他产生怀疑,于是向媒
体反映。

. c) m2 z4 p' k( R3 f

  湖北《三峡晚报》调查,这家涉嫌兜售“院士”的管理学院的负责人,是一
个叫关制钧的内地人。

+ }0 x: x5 t0 Y0 C* C- x

  2005年9月2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关制钧本人。关制钧介绍,自己原在“中国
管理科学研究院”工作,“因为2002年左右,国家对社团进行集中整顿,我感到
被整顿是迟早的事情,于是在香港和我妻子注册了‘中国管理学院有限公司’,
因为香港机构不允许经营,想通过给企业领导者培训运转,我想如果有‘院士’
的加入,可信度会更高,所以才评选‘院士’”。

# v |6 l) J; x6 m* c

  关制钧告诉记者:为了增加学院的可信度,他们成立以来,向全国各地各个
领域的专业人士寄去了“3000到4000封评选院士的信函”,其中,明确回复有意
向担任“院士”的有“1000到1500封”。“这些人都是自愿加入的,他们如果不
愿意,我哪敢把他们的名字挂在网上!”关制钧告诉记者。

0 J- }8 L8 I* `2 Q

  当事人讲述

& H1 F4 j# p4 l- l/ @

  王忠诚院士:我们完全不知情

$ f& P, O. Q$ h1 b& o" t; f( `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也是“中国管理科学院院士名录”中的一位。2005年
12月28日,他告诉记者:“我完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莫名其妙地成了‘中国管
理科学院的终身院士’。”同时王忠诚也谈道,“在一个时期以来,这样的事情
发生太多了,很多人甚至打着中央领导的旗号或者工程院某某领导的旗号来对院
士行骗。”至于关制钧提到的“自愿签字”等事情,王忠诚院士表示自己根本不
清楚。

4 E. m( q/ p3 z7 s

  王忠诚院士坦言,类似这样打着“院士”旗号的事件对他们的损害很大,这
件事情发生后,“我就马上告知了工程院的负责人员,要求退出这种机构的所谓
‘院士’。我告诉过我的工作人员,对于那些跟‘要钱’沾边的,都要注意,决
不能给一分钱”。

1 b) ?" W/ M& W$ o# V' M% G3 q

  专家抨击

2 ]# q1 E7 {) y \$ U/ }" h

  兜售“院士”明显有欺骗性质

5 f( p4 K8 w( T) r3 G

  据介绍,针对越来越多的骗术指向院士,中国工程院专门派出学部工作局于
去年10月底在中国工程院网站上发布了《关于所谓“中国管理科学院”聘请院士
和兜售“院士”称号有关情况的说明》。指出:“经向有关部门和法律机构调查
和咨询,情况基本清楚。所谓的‘中国管理科学院’是在香港注册的‘香港中国
管理学院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其以‘中国管理科学院’名义所从事的在国内
聘请院士和兜售院士的行为,已经超出了它的经营范围,而且带有明显的欺骗性
质。我国于 1996年注册成立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已以涉嫌诈骗的名义
向公安部和工商总局等部门进行了举报。”

7 k1 M$ I" {0 U: I* Y

  针对此事件,2005年 12月27日记者采访了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生
物学院士邹承鲁。他认为,“媒体对于院士的炒作过于厉害,于是给了一些骗子
可乘之机”。在大众开始关注院士群体的同时,很多骗子也开始注意院士群体,
并且利用了人们对院士的尊重来牟取不法利益。一方面,这些人从院士身上打主
意,另一方面,这些人也从那些向往院士头衔的人身上打主意。

$ q4 _7 n% x2 A0 V* `

  邹承鲁院士认为,真正的两院院士对此机构评出的所谓“院士”称号是不太
在意的。相反,倒是许多追逐名利和想钻空子的人会和这种机构一拍即合,一方
愿意出钱、另一方愿意出头衔,于是促成了交易。

e% G- z( E- Z" x: ~* d

  邹承鲁院士告诉记者,院士们只要对这些人提高警惕,某些不是院士的人不
要过多追逐功利,相信防止上当受骗并不难。当然他也希望媒体和相关单位能够
将打着“院士”幌子的各种行骗行为都公诸于众,能够予以取缔并追究他们的责
任。

0 d& _7 o+ Q H. a

  当记者于12月27日采访到何祚庥院士时,他非常气愤地表示,自己也曾经受
过类似事件的困扰,某些自己完全不知道的团体打着自己的名号招摇撞骗,而如
果不是媒体披露的话,自己可能还蒙在鼓里。

8 \( S0 k% S3 a0 Q; V8 j# G7 m1 X1 ~% P

  记者追访

% b _# [7 R- k" |

  关制钧仍在兜售"院士"

4 }* \/ L9 s5 U5 V) Y1 l& e( ~

  2005年12月27日下午,记者致电中国管理科学院,以申请院士资格为由暗访
负责人“关先生”。他在电话中说道:“我们的学院是管理方面的,涉及18 个
学部的60多个专业,范围相当广。我们每年有50个院士名额,只要你符合我们网
上的标准,对我们进行申报,我们进行两次审核后,就可以考虑评定。一经通过
马上颁发院士称号。”

, N5 n& J E! v' Q* u/ l3 \

  同时他还标榜:“我们院和中科院、工程院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的评定标准
都是透明的,标准和程序都是公开的。”记者追问审核期间还需要做些什么工作
时,他反问:“等着呗,还需要做什么工作呀?”

# L" w: M% Y6 m: v7 J, z

  也许是记者的采访惊动了他们,12月27日向该院打去电话后,该院的网站至
今便再也打不开了。

# E1 m9 }' `& z# _! o! u( C ]( d

  记者手记

/ d; l3 w" c, i8 r2 _: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人想走捷径获得光荣和梦想,骗子就永远不会消
失。期望天上掉“院士”头衔的人最终可能会被鸟屎砸中,期望集各院院士于一
身的人最终可能会被功名所累。被利益和荣誉蒙住双眼,即使院士也会上当。院
士和骗子的战争中,院士的明哲保身最终成就骗子的嚣张无度。

9 u4 {4 ~6 Y' l) a( K

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五  甘肃农妇胳膊长字

; d/ j+ j9 ?' j+ m6 D

记者:吴洣鹿

6 e: W! T' G, {

  特异功能阴魂不散 是人是仙真假立现

! j& j. }5 J5 l

  新闻回放

1 f! r u E$ l) h

  胳膊上长出英文"Good luck"

' v# L3 b) W8 K# I1 J

  2005年8月中旬,《兰州晨报》的记者鲁进峰接到一个奇怪的线索称,一位农
妇的皮肤上竟“长”出“花好月圆”、“恭喜发财”的祝福语。

% C" {# b7 ^# s8 h' e3 H

  自称长字的农妇叫胡玉芳,家住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甘草店镇好地岔村。
2005年8月16日,鲁进峰在胡玉芳家呆了一整天,可是并没有看到长字的现象,
他写了一篇《兰州一农妇皮肤上长字,专家疑为特异功能》的报道。

, L0 M$ G6 [- O3 t" I# `- ^

  2005年8月19日到8月21日鲁进峰又对胡玉芳进行了第二次采访。这次他请了
皮肤科大夫王国玉一同去了胡玉芳家,并对胡进行了隔离观察。随后又发表了一
篇名为《农妇皮肤上长字续:右臂上出现英文》的报道。该报道称,经过28个小
时严格监控,胡某右臂上出现了一行清晰的红色英文“good luck”。王国玉对
媒体证实,胡玉芳胳膊上的英文单词是“长”出来的,属于一种皮肤变异现象,
而不是人为写上去的。

# v, R7 x z* j" L. @

  记者核查

4 L1 r' x8 B3 \, A6 L1 A

  专家认定胳膊长字系“人工所为”

5 Z& Z0 g! M- p' l( M

  2005年12月26日,本报记者特意联系了《兰州晨报》记者鲁进峰。但他表示:
“时间过得太久,许多事情不太记得了……”

0 c$ B. f+ v+ y2 Q0 N

  此时,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走进科学》栏目组刚结束对胡玉芳的跟踪拍摄,
回到北京的该节目编导田园告诉记者,在整个采访过程当中,他们并没有拍摄到
农妇胳膊上长字,相反,发现了三个巨大的疑点。

! D. i, b) g5 k6 G4 {$ _

  首先,据胡玉芳说,每次她“长”字之前先是大片的红疹,过一段时间才会
出现清晰的文字和图案,而鲁进峰却说,他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清晰的英文“Good
luck”字迹。

0 U/ S( L1 w6 ]8 g) B5 e

  其次,字是长在胡玉芳的手臂上,检查是十分方便的,但据鲁进峰说,当时
发现长字的是胡玉芳的女儿,因为是她为母亲做的检查,而且是当专家提出检查
时才被发现的。

6 i$ g/ h& p, M

  第三,向媒体证实字是“长”出来的王国玉大夫几次都推脱采访,似有难言
之隐。

( D; `. j3 \" r ]

  记者与胡玉芳取得了联系,当记者问她现在是否还在“长“字时,她说:
“可能天冷,我就不长字了。”既然连长字的原由都弄不清楚,怎么又跟天气有
关呢?据了解,42岁的胡玉芳只有小学五年级文化程度,没有学过英文,既然声
称心里想什么就长什么字,怎么可能会“长”出英文?

& |5 n+ d5 i0 K9 o6 ?

  田园说,当时摄制小组将胡玉芳带到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骆志成主
任对她进行了检查。经过骆大夫试验鉴定后认为:胡玉芳患有皮肤划痕症,字迹
是人工所为。

# N1 A% R' O) m0 I

  专家揭密

4 r& c1 q# t+ `( a' R( Q: ?

  揭密长字秘诀,医生称是典型皮肤过敏

* J' h( j5 D+ a, k( p+ Y \$ n

  胡玉芳有特异功能还是在作弊?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杂技理论研究会副会长
傅起凤。

8 H" ~ D. l" o" }, L

  傅起凤介绍说:“在我过去进行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声称具有某种特异功能
的人,常常是在趁人不备的时候做了手脚,让人们误以为真的发生了‘奇迹’。”

/ u, s; Q& h9 P4 h

  傅起凤说:“在手臂上现字的魔术曾经也做过,通常会用些化学药品使字迹
显现出来。比方利用酸碱反应,先用碱性的东西在手上写上字,随后再喷上点酸
性的东西,字便会显现出来。”科普工作者司马南告诉记者,人的身上是绝对不
可能自己长字的。他说:“此事不能够用‘长’这个概念,‘长’是自动生长的
意思,没有外力作用,所谓‘长’出字来,其实是人故意划上去的,是有人在上面写
了字,从而在皮肤上显现出来,准确地说应该是写上去的。”

; ^+ \# D [: v7 }

  作弊现象呢?司马南解释说,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调查者确实就不了
解情况,没有从这个角度去想;第二种情况是表演者在这个时候掩饰得比较巧妙;
第三种情况是调查者本身对这个事情比较相信,遗漏掉了重要的细节,所以没有发
现事实的真相。同时,司马南还认为这件事情是有人刻意通过这种方式以引起别
人的注意。

f3 f' J( t0 \# v. n, O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当胡玉芳听到医生说她身上的字是写上去的时候表现得
十分激动,记者咨询了心理专家。专家称,不排除这个当事人存在着一些心理障
碍的可能,她当时曾强烈要求别人给她划,但随后她又似乎对这个动作一无所知。

' o4 F: s* s5 w

  另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专家介绍,人工划痕症病例并不鲜见,症状其
实是皮肤受到外力刺激后,血管扩张,引起局部皮肤发生变化,刚刚划完后,皮
肤会出现痕迹,3到5分钟,划过的地方可以出现隆起,严重的甚至可以出现水泡,
在数小时内会有皮肤潮红的现象。

0 B( O# M- ]9 @- }* I" O* Q/ J

  回访胡玉芳

' C, X' ~; d9 j9 l' ?4 ^

  称自己身上天天都在“长字”

& E% t8 X E: i3 s" ]$ q

  2005年12月27日,记者再一次与胡玉芳取得联系。

2 ]9 l' U' }( s/ y" C% A

  北京科技报:您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0 U( h" G) L% q

  胡玉芳:一直长呢,每天都在长,从7月25日开始一直长到现在。

W8 W" k% `* J* L8 ~ `. r

  北京科技报:今天长了吗?

6 A4 b6 v: d7 ^ o2 o- z& X, z

  胡玉芳:今天忙着做事刚回到家,还没有看呢!

, |4 N) D# n; t# s

  北京科技报:昨天长字了吗?

0 w9 E# X* ~- I: m) @( h# q3 \* z$ _

胡玉芳:长了。

- F3 ~3 @2 B0 j+ y0 H9 z

北京科技报纸:长的是什么字呢?

# d$ S2 ?" P3 m2 ?4 v; x- M8 Z

  胡玉芳:不认识,后面长得多的我们不认识。

5 M8 v X: o+ y- s

  北京科技报:每天一般什么时候长呢?

6 V, H; F1 B- Q7 M

  胡玉芳:一般晚上9点或11点多。

( F0 L+ M7 t$ A3 f4 m, f

北京科技报纸:长在什么地方呢?

" z- L# V; S3 d: y

  胡玉芳:除了脸上其他的地方都长过了。

' |0 t) {. O- ~0 s" F2 o( d

  北京科技报:长字之前有感觉吗?

8 p6 D2 s0 K6 O

  胡玉芳:没有什么感觉?反正就是心里烦躁,可能是精神压力的原因吧。

7 {& M @7 Y0 q; I" ]

  北京科技报:真是天天都长吗?

! R5 z$ W1 r: ~& ]% ]) [/ f; y

  胡玉芳:反正一看它就长,有时烦了就不想看,我不看就不长字。

( a& k+ P0 t' `. r2 V

  记者手记

: g9 l' c1 D0 @/ {' G! B4 e/ D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身上会“长”字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所谓特异功能
的说法也无法让人信服。胡玉芳生活的村庄经济比较落后,人们文化程度不高,
她自己也只读到小学五年级。因此,她身上所谓“长”出来的字,也都是最常见
的吉祥话和励志成语,并且都是简体字。假使在她身上能“长”出《周易》或者
是复杂的八级英语词汇,也许真可以称她为“奇妇”了。

zan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微信微信
夕阳海 实名认证       

0

主题

3

听众

364

积分

升级  21.33%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2-1 08:48
  • 签到天数: 97 天

    [LV.6]常住居民II

    群组学术交流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

    听众

    960

    积分

    升级  90%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5-3-3 18:13
  • 签到天数: 256 天

    [LV.8]以坛为家I

    群组Matlab讨论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地址

    qq
    收缩
    • 电话咨询

    • 04714969085
    fastpost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诚征英才| 对外合作| 产品服务| QQ

    手机版|Archiver| |繁體中文 手机客户端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94号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3 数学建模网-数学中国 ( 蒙ICP备14002410号-3 蒙BBS备-0002号 )     论坛法律顾问:王兆丰

    GMT+8, 2024-4-28 14:10 , Processed in 0.344701 second(s), 63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