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注册地址  找回密码
查看: 10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升本] 专升本文学常识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乐老师        

1607

主题

37

听众

2万

积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2-21 15:02
  • 签到天数: 441 天

    [LV.9]以坛为家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7-14 16: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招呼Ta 关注Ta
    第三节哲理散文: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生产力快速提高, 社会经济飞跃发展,学术、文化逐渐兴盛, 众多哲学派别不断涌现,形成了“百家竞作, 九流并起”的璀璨局面, 产生了大批具有高度思想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的文学宝藏,总称为“诸子百家” 。
    一、道家学派
    道家是先秦重要的思想派别之一,认为 “道”是世界的本原,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和无神论倾向,被称为 “中华文化的基石”,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
    (一)老子
    李耳(约前571~约前471)字伯阳,号“老聃”, 世称“老子”,春秋楚国苦邑(今鹿邑县)人,曾任周朝“守藏室吏”,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道教尊为“太上老君”,与庄子并称“老庄”。其代表作品是《道德经》,又名《老子》、 《道德真经》、《老子五千文》、《五千言》, 包括37章《道经》和44章《德经》, 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主张“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抱朴守雌”、“刚柔并济”, 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立统一)。
    (二)庄子
    庄周(约前369~约前286)字子休,世称“庄子”, 春秋宋国蒙邑(今蒙城县)人,曾任“漆园吏”,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四齐 (齐物我、生死、贵贱、是非)”,被道教尊为“南华真人”,代表作品是《庄子》, 又名《南华经》,共33篇(庄子作“内篇”7篇,门人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 全书想象丰富,汪洋恣意,辞藻瑰丽,多用寓言 (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知鱼之乐、曳尾涂中、鸱得腐鼠等) ,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二、儒家学派
    儒家是中国古代影响力最大的思想派别, 主张通过“内圣”(个人修养)、“外王” (建功立业)实现人生和社会价值,创始人是孔子, 代表人物是孟子、荀子。汉武帝时期, 董仲舒倡导朝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正式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儒家的经典著作主要是“四书五经”:“四书”包括《论语》 《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包括《诗》、 《书》、《礼》、《易》、《春秋》。其中,《礼》又分“三礼”,包括《仪礼》、 《周礼》、 《礼记》。《礼记》又有“大小”之分,作者分别是西汉戴德、戴圣。 是西汉戴德、圣。
    (一)孔子
    孔丘(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 (今曲阜市)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号称“至圣”、“素王”,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 、“万世师表”。其思想核心是“仁”和“礼”,政治主张是“为政以德”、“为国以礼”, 伦理主张是“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教育主张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提倡“启发式”教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全部体现于儒家经典《论语》中。《论语》是我国第一部 “语录体”散文集,由孔门弟子编纂而成, 善用虚字传神(如“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二)孟子
    孟轲(前372~前289)字子舆,战国邹国 (今邹城市)人,与孔子并称“孔孟”,被尊为“亚圣”,提出了“性善论”,将孔子的“德治”、 “礼治”等思想发展到了“仁政”的高度,在政治方面反对“霸道”,提倡“王道”, 具有“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其作品总称
    有问题欢迎咨询欢欢学姐:15754905307



    zan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地址

    qq
    收缩
    • 电话咨询

    • 04714969085
    fastpost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诚征英才| 对外合作| 产品服务| QQ

    手机版|Archiver| |繁體中文 手机客户端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94号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3 数学建模网-数学中国 ( 蒙ICP备14002410号-3 蒙BBS备-0002号 )     论坛法律顾问:王兆丰

    GMT+8, 2025-5-14 02:32 , Processed in 0.684870 second(s), 48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