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问题的数学模型.doc
(194 KB, 下载次数: 275)
! d5 H) u8 t) b. Y6 Z( D某人40岁时参加养老保险,有二家保险公司推出二种不同的方案,方案I:40岁起每年交费437元,一直交到59岁为止;从60岁起每年领取养老金1200元直至死亡,死亡后保险公司一次性支付给家属10000元。方案II:40岁起每年交费750元,连续交纳10年;从60岁起领取养老金,第一年1000远,以后每年增加50远,直至死亡,死亡后保险公司一次性支付给家属10000元。若预期寿命为75岁、银行年利率为5.8%,问:
+ X, M2 H; _1 C/ v! u1、那一种方案对投保人有利;
" Y# F% P7 s% H. l' e2、试建立一般数学模型。
" X4 b# I* T1 j. K1 y 7 n( r" }# i3 y0 C
摘要:本文通过对给定保险方案的分析,针对养老保险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对投保人有利的计算方法,以下对题目所给定的方案作出简要分析:
: Z0 M& o; V5 G# Y- U1 H ?方案I:40足岁开始投保,直到59岁止,60岁开始领取养老金,直到死亡,死时一次支付家属一定金额;方案II:40足岁开始投保,投10年,60岁开始领取养老金,直到死亡,死亡时一次支付家属一定金额。将两方案进行比较,投保方法相同,只是领取养老金的方法不同。这样,便简化了数学模型的建立。 # J1 a) E1 I R
问题一:指出对投保人更有利的方案。针对该问题需寻找一个确定有利方案的指标,由此我们引入了投保有利率 (其定义为:领取的总金额(包括利息)与投保总金额(包括利息)的差再与投保总金额(包括利息)的比值);这样来把未来的资金转换为现值,来体现投保人与保险公司何者获利及何种方案对投保人更有利。在此需说明: ( S7 w, E1 f, p; I: C& e% a
a. 表示投保人获利;b. 表示投保人和保险公司等价交换;c. 表示保险公司获利。此外, 的值越大说明对投保人越有利。我们计算出方案I的 值为0.039322,方案II的 值为0.019176; 6 d7 E& I+ E5 R- R: R* f
根据我们的对 的定义可知:方案I对投保人更有利。
: V7 S2 `/ g9 \ W问题二:建立一般数学模型。此问题相当灵活,在此,我们将问题涉及到的所有参量均作一般化处理,从而建立对保险问题通用的数学模型。具体实现如下:
T$ }% Q4 |1 m- | Fa.统一两方案并将问题作一般化重述: ! a w+ a/ E8 O8 {9 q
投保人从m岁时开始投保,每年交费c元,一直交到n岁为止,从p岁起,每年领取养老金d元,以后每年增加e元,直到死亡,死亡后,保险公司一次性支付a元。若预期寿命为k岁,银行年利率为 。同时,对其中的参量作定性的约束。
( L0 w, w) x8 Y, Z/ k6 Qb.据以上重述及对问题的分析建立一般模型。 7 S i1 H8 H( y# f3 g; V
此模型对实际投保问题很有意义,既可做为保险公司方的参考工具,又可为投保人提供一定的信息。本文也对寿命的变化所引起的模型的变化做了灵敏性分析;但其中不足之处亦有之:模型没有图形、表格之类的部分,不能使问题更清晰,直观地表现。
( } e( L1 T3 C9 q6 M
% O3 \6 |' {# |1 E2 q" L% S. A[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20 16:05:2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