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注册地址  找回密码
查看: 22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建筑群中的黄金分割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33

主题

7

听众

314

积分

用户名错误

升级  4.67%

该用户从未签到

群组数学建模

群组数学趣味、游戏、IQ等

群组我行我数

群组我们的小窝

群组湖南农大scilab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2-22 23: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招呼Ta 关注Ta

建筑群中的黄金分割

4 |' Z) l* ?& H$ F, v

" X" c3 P5 K' R/ L

这里所说的门,不是指房门屋门,而是点缀于规模较大的建筑群落间被称为门

2 ~* V7 M' @ P1 f4 Q* h

的建筑物。

" E2 G2 Z$ h/ ~- V; a" C

1 r5 X2 z! O) L( A& M8 m

4 t Y9 D. \% i; n! p% M ~8 v

四川成都出土的汉画像砖(图31),表现住宅院落的情形。院墙之内,回廊将

+ d* F7 g1 g; L5 y+ U2 {+ {* S

空间分隔为四块。院门为栅栏门,开在院墙一侧。进入院门,这一侧既被分隔又通

& W {. E" n: `+ B9 R

连,隔在前后院之间。院子左右两侧的分隔与通连也以回廊和穿堂门形式。画像砖

- P+ B* K! G7 i' j# W

显示的这一宅院,非一般平民所能居。其面积宽绰,居室宽大,院内有水井,有厨

! `! I$ n7 w" x: e$ v6 y

房,还建有供储物和瞭望的高楼。这样的大院,由于回廊和穿堂门的分割,形成四

+ D K3 Y. O* J. F+ ~

个空间单元,各具功用,使得院内井然有序。院门一侧为居住部分,若不分隔为前

; v8 x' w( ]+ x, T% D2 ~3 g

后院,庭院会显得过于空旷。从居住心理来说,庭院面积同居室体量相谐调,居住

9 M+ ~$ d3 T$ e( L" ^7 m/ s

者会感到舒适惬意并有安全感;而庭院的局促或空旷,都会削弱乃至剥夺这种美好

( Z9 S1 E5 G) P8 C# M

的心理体验。在画像砖图案上,还可见其宅院分隔大小有异,前院进深浅些,后院

z$ f7 d, D. ]* ~6 \# G

庭除大些。其间之妙,于对比求异之中,避免了等面积的呆板,并已在实用性方面

- q# p$ {; K& C! W. M. n

也是佳构。

9 B5 ? ]7 Z- k* [+ b9 I3 ~) W6 V

如画像砖所示,院门和居室之间隔以回廊和穿堂门,还具有遮掩居室的作用。

) A3 K+ _. W, L$ N8 {) K! J

它横隔在那里,不管有无门扇的遮挡,都为宅院增添一个层次。因这一层次的存在,

2 N0 M8 R. `2 r3 ?4 r

由大门处向内望,便不再一览无余了。常言道:“侯门深似海”。这“深”,并不

E1 Q1 z# k/ @

仅仅依靠面积进深,侯门之内繁多的建筑层次,是重要因素。大门里一个层次接着

8 _7 U, q, S6 _( L6 c1 w7 a

一个层次,对于窥视者或初涉者,自然能造成“深似海”的感觉。否则,院墙里的

T4 _; x* p1 r2 a2 S9 A% c3 h% U

面积再大,却并无层次的序列,由大门口一眼可见后围墙,便难给人以“深”的感

5 t' y8 E$ Y2 g" I9 U

受,倒好像应了“鱼翔浅底”那个“浅”字——无阻隔的透,再深也浅。门类建筑

+ O* k0 `: i3 p( L1 s5 O& _# h

的价值,这也是一个表现方面。

: D9 J9 G6 Q/ l5 |

上述汉代画像砖图案,毕竟只是一户宅院的情状。中国古代皇帝、王府、庙宇

% r. m/ z# ~2 Y" d% ?9 t. `7 Y

等建筑,蔚然壮观,若干院落组成建筑群,门建筑的价值在其间得到充分的展示。

9 `$ O- {8 S1 x

以北京故宫为例。明、清两朝的北京城,由外城正门永定门,经内城正门正阳

: A) a. O4 ?, J+ f

门、天安门至皇城北门地安门,及稍微偏西的鼓楼钟楼,形成一条中轴线。这条中

% q1 g! ]! u) _& c( ^4 m

轴线上坐落着皇宫建筑群。

: {; p8 |% U( ?/ a3 C1 `; J

皇宫中轴线上,从天安门起,由南向北依次为: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

Z7 B/ X" g% W8 h, b

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天一门、钦安殿、

3 A& t* T8 w2 ^$ H1 B5 F' |! g

承光门、顺贞门、神武门。十六座建筑物,称“门”者占了十座;除天一门、承光

. A* o# {5 M) j8 U4 l- S

门、顺贞门规模较小外,尚有天安门等七座门。天安门之南,皇城南端还有大明

% T" d8 K# j8 V0 X$ q W5 I' Z" G

(大清)门。而六座宫殿,又有开在中轴线上的殿门。

+ f" f8 q: A( e: @0 d9 q- i! _

中国古代皇家建筑,历来讲究对称,讲究中轴线,这讲究的含义远远超出建筑

+ h# i) I) U4 {

布局形式本身。皇宫是封建时代的政治性建筑,故宫的中轴线,是这一政治性建筑

( E2 i! S) h# N$ I* q5 G

的主线。恰恰在这么一条主线上,“门”充当了重要的结构元件。诚然,故宫有三

( U8 s* w+ r5 k, k+ y6 k. U U

大殿,其中俗称金銮殿的太和殿,修建得富丽堂皇,殿内有象征皇权的龙椅,是中

; t) L3 X/ f# a p

轴线上最有分量的宝玉。然而,天安门的巍峨庄严,午门的威猛森严,太和门的殿

9 Z9 E; R8 M+ ?3 b3 \3 g J9 k( J

宇气派,神武门的高大,等等,确也不失为串在中轴主线上宝珠。紫禁城如若失去

8 I1 [. J# r1 P% C

这些“门”,其气势磅礴的空间组合会要减色多少呢?

9 N R' g, R# I/ S3 U; `

故宫中轴线上“门”的设置,含有空间上的阶段意义。天安门为皇城正门。午

Y: f. W" X% r9 ]

门是献俘受俘的场所。宫城内分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在中轴线上,外朝包括大和

- P/ `5 S0 [1 F, Z' `* J

殿、中和殿、保和殿,内廷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等。自太和门开始,廊庑

# Y" F' q+ h& @! x& }

将外朝三殿围起。进入太和门,前面就是雄踞于汉白玉台基上的太和殿。内廷区域,

0 q" ^! u* \; O+ F/ o1 b. J+ C

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对着乾清宫,这里已是帝王生活区。

: I" F H; x& y8 V

故宫中轴线的众多的门,也使“侯门深似海”的视觉效果达到了极致。著名作

6 G. \9 h9 m; p8 J( A1 p. n! I

家汪曾祺40年代末曾在午门的历史博物馆工作,对此有所体会。他写道,午门是真

! X$ y' ]6 ~+ ]7 f9 I4 P

正的“宫门”。进了天安门、端门,这只是宫廷的“前奏”,进了午门,才算是进

, L z1 t! ?1 I4 O! `$ I% P

了宫。有午门没有午门是大不一样的。没有午门,进了天安门、端门,直接看到三

8 t4 f+ g5 @) O: D

大殿,就太敞了,好像一件衣裳没有领子。有午门当中一隔,后面是什么,都瞧不

, m+ T6 m( O5 ]* Q7 y( s# D3 x

见,这才显得宫里神秘庄严,深不可测。

. ~# p$ I) Q9 N" [4 @0 f1 A$ O

俯瞰紫禁城,中轴线上“门”及其它宫殿建筑的排列并不等距,疏密不同的间

* f E p( A6 z

隔,可以产生出韵律感。从天安门至午门,一道狭长的空间,中间以端门相隔。端

! x% W$ {$ c# Z( _( i3 N

门的位置近天安门而远午门,并不取中。两段距离之比,大约为4比9左右。其比值

6 g0 ]. Y6 W: {% @8 u+ X2 [* u- g

0.692,接近于黄金分割律的0.618。

, v1 i, `/ t3 c% n* ^

端门至午门,午门至太和门的距离比,大约为17比8,比值也接近黄金分割点。

. d5 `" a5 o# x$ V$ ]$ p$ j; t0 W! w

再向前,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三点排列,太和门约略处于前后等距的位置上。然

% u1 h; x/ ^, R1 K. j+ M

而,太和门前,五座内金水桥并列于中轴线上,起到分割线段的作用。内金水桥的

2 N% |5 P# G, J$ Z1 w+ ^3 C

位置偏近于午门,在午门与太和门之间形成黄金分割。同时,以这五座桥与太和门

9 _; ]4 y% l1 T2 n& w$ b5 y6 g0 O

的距离,来比较太和门至太和殿的距离,也会获得一个接近于黄金分割律的数值。

0 l( G% [6 L1 Z _* H- M- b$ X

参观故宫的人,沿中轴线向纵深走,如细心体味,各个建筑物之间距离长短不

# X# U# O! H7 q$ l: n" c

一的对比,会产生张弛相间的感觉。一种区别于平分秋色的抑扬顿挫,不仅避免了

& A+ r- w; _8 e0 T

建筑物布局方面的呆板,而且通过感官,加强了“进宫人”对于宫殿气氛的感受。

# M& }! Z$ ~+ B$ W6 W' _6 A& Z

走过天安门至端门间相对短的距离,刚步入端门的人会得到一种心理提示,午门前

. U7 ~; z7 ^9 P X

狭长的视觉空间,仿佛是那座威严楼阙的延展,远远的距离是空间的,也是心理的。

W% L$ E2 K4 w8 H

进午门不远即是内金水桥,且视觉开阔,这反衬了午门外那段狭而长的路。内金水

9 W5 ^! V4 p( c0 }) P

桥至太和门较短的距离,衬托大和殿前开阔的空间。走完近距离之后,面对远距离,

- i; ^! v4 q& v. y

人们往往会停顿张望,进入太和门的人正该驻足远观金銮宝殿的帝王气派。

; ?, |5 q( i' C& q4 K5 o

0 c$ Q7 y) b# t7 ~( Q- g8 g

zan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微信微信
温良恭俭让,智信仁勇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地址

qq
收缩
  • 电话咨询

  • 04714969085
fastpost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诚征英才| 对外合作| 产品服务| QQ

手机版|Archiver| |繁體中文 手机客户端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94号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3 数学建模网-数学中国 ( 蒙ICP备14002410号-3 蒙BBS备-0002号 )     论坛法律顾问:王兆丰

GMT+8, 2025-8-9 03:26 , Processed in 0.309139 second(s), 50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