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五一数学建模竞赛赛题.rar
(1.08 MB, 下载次数: 67)
. T1 _' |0 K$ q8 `2 t- j6 X" iA题: 公交车排班问题 随着徐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公交车系统对于人们的出行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公交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合理的编排公交车的行车计划成为公交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下给出公交车排班问题中的部分名词说明和假设。 (1) 班次:1辆公交车从起点出发到达终点停止为1个班次。 (2) 公交车公司有两种类型的班车:单班车和双班车。除非特殊说明,单班车和双班车都可以用于公交车排班。 (3) 单班车:由同一个驾驶员驾驶的公交车。单班车通常要求在早高峰跑2-3个班次,晚高峰2-3个班次,一天不超过5个班次。 (4) 双班车:由两个驾驶员驾驶的公交车。双班车要求上、下午各一个司机,上午和下午司机的工作时间尽可能均匀,并且都不超过8小时。每辆双班车一天运行不超过10个班次。 (5) 公交车运行的单程时间,已经包含乘客在各站(包括起点和终点)的上下车时间。 (6) 假设每辆公交车可以运行1整天不需要加油。 (7) 末班车的发车时间,可以在原有发车间隔的基础上调整2分钟(±2分钟)。 (8) 本题以简单的环路公交路线为例,即公交车从A点出发,经过一系列站点后再次回到A点为1个班次。 (9) 最短停站时间是指公交车完成1个班次之后,开始运行下一个班次之前,需要在终点停留的最短的时间。在问题1-3中,每辆公交车的最短停站时间为0,即:公交车回到终点后不需要停留,可以继续进行下一班次的运行。 问题1. 徐州市2路公交车,从徐州火车站出发后经沿途站点后回到徐州火车站,2路公交车行车信息如表1。请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徐州市2路公交车,在早高峰时段(6:00-8:00)运行所需要使用的最少公交车数量(需要给出含单班车和双班车各多少辆)。 问题2. 在问题1的基础上,请建立数学模型并设计相应的求解算法,给出徐州市2路公交车完成一整天的运行所需要最少的公交车的数量(需要给出含单班车和双班车各多少辆),并按照表2的格式给出公交车排班计划表。 问题3. 在问题2的基础上,如果要求单班车不少于3辆,请建立数学模型并设计相应的求解算法,给出徐州市2路公交车完成一整天的运行所需要最少的公交车的数量(需要给出含单班车和双班车各多少辆),并按照表2的格式给出公交车排班计划表。 问题4. 在公交车排班过程中,除以上要求之外,还需要考虑如下的实际因素的限制: (a) 单班车司机不安排吃饭,所有双班车司机都安排吃饭(早餐和晚餐),每餐饭需要20分钟用餐时间。早餐8:00开始供应,10:00截止;晚餐18:00开始供应,20:00截止。 (b) 限定双班车辆的数量为19辆。 (c) 双班车辆运行5班次以后,上午、下午班司机进行换班,换班时间最少为20分钟(含最短停站时间)。 请建立数学模型并设计相应的求解算法,并以表3给出的行车信息表为例,给出徐州市2路公交车行车信息调整后,完成一整天的运行所需要最少的公交车的数量(需要给出含单班车和双班车各多少辆),并按照表2的格式给出公交车排班计划表。 1 L" `/ a# k9 ?' r9 u
附录: 表1徐州市2路公交车行车信息表 6 s* M6 V6 u( z4 r/ z
& g1 r2 c( k3 F
' f, X' m2 P; I, j7 y Y表2徐州市2路公交车排班计划表 车辆编号 | | | | | | | |
F, \8 z* U- W3 Q
|
+ N. ?4 D: _9 k9 I- G
| 2 \; j- e6 p% a& P/ I
|
( w$ ?# m& ?. V" J4 l
| ' |8 F. Y2 r+ ^( @
|
1 ? J9 D( a) @' P0 b% c
| & a! m& |/ ~* B3 c9 ~+ B7 Z
|
+ A# W" I& p6 j+ I
|
+ _% e% o9 v$ F+ F7 n
|
3 U. t K: Q5 T) m
|
O! Q- X2 t# w2 x+ z& A
|
6 |8 |* Z% ]+ C6 v/ |! X" I
|
6 r6 g9 [$ x' P9 Z. q- s
|
, @% [& R0 E, G. u" T( F
| 8 |" J' ]! B D* \9 v" ?
| , ^% ~) I+ b. R( L$ @* Z; u
|
/ V8 H+ `4 |4 B. e) r
|
' u5 p; P" v- p" I* d5 N2 t7 U2 @
|
3 x, e( p/ g) t0 b s# z0 B l
|
1 E, n& Y$ V! p% A1 h' V
|
4 I7 U: A+ J$ Y
|
" ]( l4 e8 w8 \# a5 B) [
| 6 u# i) Y' H$ W9 V2 u
|
/ S; L- l% F% H8 k+ T( |% v" L- Q: v
| | , j5 X& _* N# u8 l; U0 V
|
6 g( P1 T: [$ f$ g5 C% t
|
3 g4 Z3 k! p! H
|
+ M6 v# ?* K- h1 A' S6 D) o: U
| 1 K$ M# h% n' g; S
| 1 M' p9 p. e2 f" z0 Q
|
, C# ~9 Z' v- @, I
| ! s3 v* a) D: R
|
% I) N4 a7 `, j2 O- d R
|
: J0 f5 s1 y7 j s' k6 |
| # p' i+ c' U# [2 i9 A- a
| 1 b' i% X2 L# n% l( ~) M
|
" H7 r4 h; c) X5 O- z9 s/ {
|
3 j5 k7 I1 @1 M4 a; S* U# p& }
| ; Y# R- _! c/ ]3 I* b
|
7 [3 \8 m6 n1 g0 T4 S$ e: Q2 `' X- J
|
' [, P j/ I& A5 O
|
% h) s _; f5 H2 G6 ?, Z
| 0 c! V( c1 M" J; q( T V8 a7 {6 n6 o
| ( d) G( e" Y0 o% D- z& u3 @0 B
| ' U7 h1 q! t _) y% Z% O
| / G$ f5 E3 ~3 a8 |5 r% H1 x
| : P/ T- f- x% I$ V* \1 i
| % Q8 c! E' L/ O6 L" {
| | | | | | | | 汇总信息:总车辆数( ),总双班车数量( ),总单班车数量( ),所有车的总班次数( ) |
注:本表格可以根据需要增减行数(第一行和最后一行不能删除),不能增减列数。 表3调整后的徐州市2路公交车行车信息表 B题: 自媒体时代的消息传播问题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人物侯亮平说:“现在是自媒体时代,任何突发性事件几分钟就传播到全世界。”相对于传统媒体,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自媒体以其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交往方式的平等性和交往身份的虚拟性等特点,已经成为公民获取信息、表达情感与思想、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载体,并逐渐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 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数学模型,解决以下问题: 问题1. 建立一条消息在自媒体平台上传播的数学模型,并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条消息为例,分析其传播过程。 问题2. 某条消息在自媒体传播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新的与之高度关联的消息(例如相关单位或知名人士发布了新的消息),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并说明新消息出现后传播过程的变化情况。 问题3. 请建立数学模型分析(1)不同类型的消息在自媒体传播过程中是否存在差异?(2) 同一消息在不同自媒体平台上传播是否存在差异?并通过数值算例进行验证。 问题4. 结合所建立的模型,写一份分析报告,阐述你对自媒体时代消息传播的见解或看法,并进一步提出自媒体平台管理的建议。
- J g# v0 ]8 H; O6 w7 L- p2 t C题: 宜居城市问题 城市宜居性是当前城市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议题之一,也是政府和城市居民密切关注的焦点。建设宜居城市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对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完善城市功能和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宜居城市的排名每年都是热门话题,不同机构对宜居城市的排名结果也不尽相同。2016年,中科院发布了《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在被调查的40个城市中,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而美世人力资源咨询公司(WilliamMercer)公布的2016年全球宜居城市排行中大陆前十名分别为上海、北京、广州、成都、南京和深圳(并列)、西安、重庆、青岛、沈阳、吉林。 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不同,宜居城市排名结果也会发生变化。一座宜居的城市不仅应具备物质丰足、生活便利等条件,而且应注重人们的切身感受。人们选择留在某个城市,不单是为了生存,更是寄托了自己的梦想与希望。对很多人来说,衡量是否宜居或许就是八个字:衣食住行、安居乐业。 请你查阅相关资料和数据,结合数据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 通过查阅资料,筛选评价宜居城市的主要指标,并阐述这些指标的合理性。根据所筛选的主要指标,建立评价宜居城市的数学模型。 问题2. 利用你构建的评价宜居城市的数学模型,对淮海经济区内的8个城市(宿迁、连云港、宿州、商丘、济宁、枣庄、徐州、淮北)进行合理性研究,给出宜居城市排名。 问题3. 以问题2为例,定量分析你所建立的模型中,哪些评价指标的变化会对宜居城市排名产生显著的影响。 问题4. 一些不确定性的因素(如突发自然灾害、房价大幅波动、宏观政策的重大调整等)会对宜居城市的某些指标产生重大影响。建立基于某些不确定性因素的评价宜居城市的数学模型,并重新讨论问题2。 问题5. 根据上述定量分析的结果,请有针对性地给出进一步提高徐州市宜居水平的政策建议。 2 v" W0 F) s& o+ H- O7 D# `" R: e
, q2 g5 @- `9 v$ V4 X5 \' q
1 p% x( j& u q2 b; }8 t+ ?4 V% Z, A6 h; D; N1 t* r
" q4 R' z% E0 f+ O# q3 S" B
( D8 x4 ~+ d+ b# I
* @ h% H! J) p |